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的保险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1:11

  本文关键词: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的保险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 保险消费者 权益 特殊性


【摘要】: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迅猛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同样具有消费属性,但是也需要将其与一般商品消费相区别。由此自然引申出保险消费者的概念。我国关于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大规模研究始于2000年左右,学术界对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为推动我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保险消费者这一基本概念的界定始终未形成一致意见。虽然我国保险立法尚未确认其概念,但是学术界以及保监会的监管文件中已经开始探讨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诸多问题。我国的保险合同纠纷适用于《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保险法》的规定,虽然《保险法》已做过多次修改,但是一些规定和制度还不能有效规制如今的市场乱象,加上监管方面的力不从心,保险人利用其天然优势地位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频发,这些从我国近几年保险纠纷案件的统计数据和赔付率可以看出。这些现象大大降低了保险消费者对保险的信任,妨碍保险行业健康发展。保险行业走入发展困境,究其原因,是保险消费活动区别于一般消费活动的的特殊性。由于保险合同为典型的射幸合同,合同当事人为最终的利益容易作出失信行为,保险合同对诚信程度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最大诚信原则也成为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保险法律关系自诞生以来就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双方当事人在交易地位上互有弱势之态,而投保人则呈现消费者、授信人的弱势之态,这种弱势之态,与一般消费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保险消费者的弱势之态,使得投保人容易为获取利益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违背最大诚信原则恶意违约。这其中包括保险人对于保险市场信息的把握的优势,作为保险商品表现形式的保险合同的格式化,以及双方诉讼能力的不对等导致的双方地位不平等。此外,保险消费活动还表现为保险销售方式的误导性、公共利益性以及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时合理的心理期待等特点。保险的这些特点导致了保险人的天然优势地位,并容易为经济利益利用这些优势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本文将保险消费活动的以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意在说明传统的补偿性惩罚制度对于这些方面上的功能局限性。现有的补偿性赔偿原则是私法领域损害赔偿的价值取向,它符合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即对个人意思自治的追求,在于填平受害人遭受的损失,使其利益尽力回复到侵害还未发生的状态。但是,这种契约自由、私法自治理念建立的前提为双方交易主体之间的平等性。而在保险行业,这种理想的交易环境已经发生明显改变——交易双方实力差距略显悬殊,因失信行为,保险人往往获得大于其所支付的赔付代价的经济利益,保险人将继续为所欲为,传统的补偿性赔偿原则不但不能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从某种角度看,反而具有鼓励的作用。保险合同在适用补偿性损害赔偿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救济时忽视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对实施不法行为较多获利的保险合同的违约行为缺乏震慑、预防作用导致屡禁不止以及对整个保险法律关系的调整作用有限。由于保险消费活动的特殊性导致了保险人为追逐利益,做出种种失信行为使得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鉴于此,我国已积极采取一些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有许多不法现象没有得到遏制。本文提出借鉴美国保险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试图论证传统补偿性赔偿制度在处理保险法律关系的局限性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独特功能与保险消费关系特殊性的契合,以期提出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我国保险法。在我国学术界将惩罚性赔偿制度和保险法结合起来论证的理论寥寥,在这个问题上,主要存在两点争议,一是我国的保险纠纷案件是否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及保险活动中保险人在信息上的弱势之态是否与惩罚性赔偿制度相悖。本文在该制度引入我国保险法的必要性的章节中详细论述了笔者的观点,并给出了自己的结论。本文在最后一章介绍了美国保险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及其适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的问题,并提出我国保险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制度设计所应关注的方面,防止其出现功能异化,以期其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制度 保险消费者 权益 特殊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84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2
  • 导言12-18
  • 一、问题的提出12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2-13
  • 三、文献综述13-16
  • 四、主要研究方法16-17
  • 五、论文结构17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7-18
  • 第一章 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现状——“投保容易理赔难”18-23
  • 一、保险消费者概念界定的合理性18-21
  • (一)保险交易具有消费属性18-19
  • (二)学术界对于保险消费者概念的界定19-20
  • (三)本文中关于保险消费者概念的界定20-21
  • 二、保险理赔时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现状的普遍性21-23
  • 第二章 保险消费活动的特殊性23-29
  • 一、保险双方地位不平等23-26
  • (一)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23-24
  • (二)保险合同形式的格式化24-26
  • (三)双方诉讼能力不对等26
  • 二、保险销售方式的突出诱导性26-27
  • 三、保险业的公共利益性27-28
  • 四、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时的合理心理期待28-29
  • 第三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保险法的正当性29-38
  •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29-30
  • 二、补偿性赔偿制度对于特殊性质的保险交易在功能上的局限性30-33
  • (一)功能的单一性:填平损失31-32
  • (二)归责原则中忽视不法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32
  • (三)对获利较多的不法行为难以规制32
  • (四)不利于鼓励当事人维权32-33
  • (五)缺少对社会公益的关注33
  •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33-36
  • (一)对不法行为方的功能34-35
  • (二)对不法行为相对方的功能35-36
  • 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对于保险双方地位的平衡作用36-38
  • 第四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引入保险法的必要性38-43
  • 一、我国保险纠纷案件是否适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38-40
  • (一)我国保险纠纷案件司法实践现状38-39
  • (二)保险产品与服务区别于一般商品的特点——无形性39
  • (三)我国保险纠纷案件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原因39-40
  • 二、保险消费活动中保险人存在的相对弱势之态是否与惩罚性赔偿制度相悖40-43
  • 第五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保险法中的制度构建43-47
  • 一、美国保险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43-44
  • 二、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保险法上的本土化构建问题44-47
  • (一)保险法上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基础44-45
  • (二)适用范围45
  • (三)主观要件45
  • (四)数额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后记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仲秋,王贺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程爱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民族适应性分析[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龚斌;;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完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阳高峰;朱玉;;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J];商场现代化;2006年28期

5 于斌;;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2期

6 房文静;;浅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7 邢希萌;;浅谈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J];北方经贸;2007年06期

8 于朝印;;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探析——兼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中的确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杰;;对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戴江波;;试论惩罚性赔偿制度[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柯新华;;试论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罗冠杰;;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药品安全责任领域的建立[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3 王阿丽;;商品房买卖中惩罚性赔偿制度分析[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沈薇;;论电视购物买卖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赵欣怡;;《环境保护法》修改之环境法律责任的完善——浅析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借鉴[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晋凌;李s,

本文编号:529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529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