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05:56
  提升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在2009年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后,实现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和增强汽车制造企业竞争力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内生性增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采用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内涵,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动力,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进过程,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结果,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研究。本文重点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动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演进过程,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结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确立了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结构框图模型。建立了对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测量维度和改进后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本文从机理角度对汽车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问题开展研究,具有先行性和创新性,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共分8个章节,下面分别作以摘要。第1章主要从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的研究


论文研究的总体技术路线

自主创新能力,因素


图 4.1 影响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动力的因素主创新能力形成动力因素作用机理的解析企业内生机理企业家精神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机理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企业家则是企业技术创在。缺少企业家的指导和参与,则知识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创新成果力。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中企业家精神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体把R&D活动看作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头等大事则有利于创新观念的逐创新活动提供有效的技术前提;技术创新战略的顺利实施也离不开同时需要在其指导下克服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实际障碍;企业家能够协调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确保资源和信息在各个阶段的有效团队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创新的全过程首先是通过 R&D 活动把创体的研究成果,而创新的具体实施过程则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活动


主创新活动的外部性,创新成果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要大于给社会对创新成果的评价要高于消费者对创新成果的评价,体现民收入理论,消费和投资共同构成了总需求。在总产出的假设条件下,消费函数为 C = a + bY(其中 a 代表自发消费0<b<1)可以得出 4.1 式:Y = ( a + I ) / (1 b)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可以提高 I 的水平加一个单位,Y 的产出增加量大于一个单位。因而,自主创主创新活动产生推动作用。产权保护制度能够提高创新积极性主创新成果有相当一部分是以非实物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等,显现出非排他性的特点。非排他性是指要采取收费的方对本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消费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自主创新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一国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现状与调整对策[J]. 付保宗.  汽车工业研究. 2010(06)
[2]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胡顺东.  商业研究. 2009(06)
[3]我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通过专利数据予以透视[J]. 杨国鑫,穆丽娟.  知识产权. 2009(03)
[4]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主体关系研究[J]. 庞莹,谢众,顾君.  特区经济. 2009(03)
[5]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对策研究[J]. 陈彦亮,李晓林.  现代商业. 2009(04)
[6]基于产业链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研究[J]. 庞莹,谢众.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2)
[7]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探索[J]. 张娟.  汽车工业研究. 2009(01)
[8]成本上升条件下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J]. 付保宗.  汽车工业研究. 2009(01)
[9]我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开发的路径研究[J]. 秦远建,曹晓静.  上海汽车. 2008(01)
[10]基于主观与客观集成的属性权重求解方法[J]. 吴坚,梁昌勇,李文年.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7(03)

博士论文
[1]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机理研究[D]. 张涌.暨南大学 2008
[2]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与机制研究[D]. 吴高潮.武汉理工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及竞争优势研究[D]. 王飞.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78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578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