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4 20:18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汽车产业已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但汽车产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带动作用的同时,也给能源与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和能源战略,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电动汽车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巨资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发展电动汽车,通过“九五”、“十五”的发展,现已具备了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技术基础,进入了市场化前期,但还缺乏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系统研究。论文运用系统科学及产业经济学等有关产业发展理论与方法,重点研究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及产业发展规划,为国家与武汉市制定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武汉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本文的主要研究及创新工作如下:在详细分析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模型,分析了环保与能源需求拉动力、技术创新驱动力、政府推动力以及配套设施等支撑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首次提出了运用排放清单定量分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构建了环保与能源需求动力子系统,将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 

【文章页数】:1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国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2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研究
    3.1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模型的构建
    3.2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模型的动力要素研究
    3.3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模型的支撑要素研究
    3.4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要素的相互作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保与能源需求动力子系统研究
    4.1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环保拉动力定量模型的构建
    4.2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能源拉动力定量模型的构建
    4.3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定量需求三维模型的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创新动力子系统研究
    5.1 协同学理论在技术创新中的运用
    5.2 电动汽车技术创新的协同学特征
    5.3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动力子系统的构建
    5.4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动力子系统的运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要素的协同关系
    6.1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非协同因素分析
    6.2 市场需求动力与技术供给动力的协同发展
    6.3 各动力要素协同演进的合动力机制
    6.4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动力要素的催化作用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时空演进模式研究
    7.1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空间演进模式
    7.2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时序演进模式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配套体系研究
    8.1 充电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8.2 电动汽车车辆维护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8.3 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网络的建设与管理
    8.4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武汉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9.1 武汉电动汽车产业化中心城市的设计与实施
    9.2 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模式的选择与实施
    9.3 武汉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效果评价
    9.4 武汉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全文总结
    10.2 本文的创新点
    10.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附录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柴油乘用车发展现状[J]. 张正智.  汽车工业研究. 2008(09)
[2]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研究[J]. 王刚,周荣,乔维高.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8(06)
[3]我国石油供应现状及其安全战略体系构建[J]. 张勤,杨孝青.  经济前沿. 2008(05)
[4]电动汽车微型化发展路径分析[J]. 王瑛,王贺武,欧阳明高.  电源技术. 2008(04)
[5]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理论研究述评[J]. 孙冰.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4)
[6]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动力及趋势[J]. 孙康慧,张少杰,汤中彬.  商场现代化. 2008(10)
[7]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与挑战[J]. 庾晋.  太阳能. 2008(03)
[8]浅析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J]. 吴英姿,王康,卫振林,欣玫.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8(02)
[9]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动力、潜在风险与对策研究[J]. 杨和财,房玉林.  经济问题探索. 2008(03)
[10]针对电动汽车市场的电力营销策略[J]. 王志刚,曲巍,鲁士宏.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7(06)

博士论文
[1]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理论及实证的研究[D]. 颜炳祥.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技术预见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 郭卫东.北京邮电大学 2007
[3]高新技术产业化生态机理研究[D]. 刘军.山西大学 2007
[4]基于协同论的冶金企业技术创新整合机制研究[D]. 宋泽海.天津大学 2006
[5]我国区域房地产业发展规律研究[D]. 邬文康.吉林大学 2005
[6]我国报业发展研究[D]. 赵曙光.天津大学 2004
[7]中国能源发展的决策模型研究[D]. 沈玉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4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D]. 宁晓倩.复旦大学 2004
[9]物流系统模拟与应用[D]. 刘晓峰.上海海事大学 2003
[10]灾害管理系统研究[D]. 赵黎明.天津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基于SD模型的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 李文超.武汉理工大学 2008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 董晓燕.合肥工业大学 2007
[3]金融产业成长动力因素研究[D]. 袁金宇.长沙理工大学 2007
[4]武汉市机动车排放清单研究[D]. 余慧.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基于MOBILE6.2模型的西安市机动车综合排放因子研究[D]. 任小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6]中国高增长产业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D]. 杨勇.陕西师范大学 2005
[7]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 崔越.天津大学 2004
[8]电动汽车——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赶超的捷径[D]. 杨威.武汉理工大学 2004
[9]电动汽车的创新工程研究[D]. 肖鹏.武汉理工大学 2004
[10]汽车工业发展与能源环保的专题研究[D]. 陈卫刚.清华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61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661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b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