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贷论文 >

构建本外币一体化外债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4-02-20 03:40
  通过研究新形势下我国外债管理制度,分析当前外债管理的调整原因、变化特点,概述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下本外币一体化宏观审慎跨境融资改革和中长期外债管理改革。建议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应注意与中长期外债备案管理进行有效的衔接;逐步引入价格型管理工具,直接作用于有效跨境融资的管理;完善信息监管信息,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全口径跨境融资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传统外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本币外债和外币外债分开管理, 使得人民币外债成为新的跨境套利手段
    (二) 对中资、外资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 对外资企业实行较为宽松的“投注差”模式存在较大隐患, 而中资企业外债融资难度较大
    (三) 未能引入宏观审慎逆周期调节, 风险防控不全面, 不能有效防范市场主体跨境融资的顺周期性带来的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债务期限错配、货币币种错配风险
二、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
    (一) 《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 (以下简称“8号文”) 推出分账核算境外融资管理规则, 首次提出自贸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分账核算境外融资余额的概念[15]
    (二) 《关于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的通知》 (以下简称“18号文”) 在借鉴8 号文的同时, 在适用的机构和计算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时做了一定的修改
    (三) 《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 (以下简称”132号文“) 再一次将18号文相对应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计算方式做了调整, 推广到全国
    (四) 《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 (以下简称“9号文”) 在保留1 8 号文和132号文关于外债额度与净资产或资本挂钩并实施总量和结构性周期调控的基础上, 根据前期跨境融资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情况, 调整了部分内容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中长期外债管理的改革
    (一) 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鼓励企业境外直接发债, 监管覆盖全口径外债
    (二) 加大跨境融资支持境内实体经济发展力度
    (三) 积极防控风险
五、问题与建议
    (一) 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应注意与中长期外债备案管理有效衔接
    (二) 价格型调控工具仍然缺失, 应逐步引入价格型管理工具, 如无息风险准备金和跨境融资交易税等, 直接作用于有效跨境融资的管理
    (三) 部分外债以隐性外债形式出现[12], 流动性强, 监管困难



本文编号:3903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bankxd/3903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