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2 15:01

  本文关键词: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论文发表 >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发布日期: 2013-12-08 发布:  

  2013年23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3年23期

  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一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必要性,说明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总成本,使供应链中的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二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战略成本管理、价值链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组织间成本管理理论等;三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针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较难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措施,完善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方法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06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引进和推广了供应链的管理模式。现阶段,供应链管理模式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企业只有加强供应链成本管理才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1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上的优势,不断降低产品的价格,价格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价格竞争的愈演愈烈使产品的价格不断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很多国外的企业进入到我国市场中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再加上他们的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生产成本较低,加剧了我国市场的价格竞争;二是随着贸易壁垒的消除和市场自由度的增加,很多竞争者涌入到市场中来,导致很多行业中的企业数量过多,产生企业过剩的现象,导致供大于求,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三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与推广,人们可以便捷、高效地对企业的价格信息进行对比与分析,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也推动了拍卖和交易行业的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价格竞争;四是顾客更加重视产品的价值,企业必须以较低的价格生产出质量较高的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价格竞争的趋势。
  很多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缓解降价压力,不断寻求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能否找到新的降低生产成本的办法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困难与挑战,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为此,企业必须从供应链管理中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式,只有加强供应链的成本管理,有效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才能使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
  2.1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一些成本管理方法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在战略成本管理的模式中,桑克模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它主要包括成本动因、战略定位和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要做好战略成本管理必须准确地对企业进行战略定位,使企业能够找到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为此,企业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调查与分析,对产品、竞争对手、市场和整个行业做出全面的分析实行差异化或成本领先策略,运用科学、合理、规范的成本管理方法对供应链成本进行管理。
  2.2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先生首先提出来的,迈克尔·波特希望运用价值链对企业进行管理,以合理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价值链理论认为,所有企业的活动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一种独特的价值活动,企业必须通过这些活动创造企业的价值,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价值链。按照企业自身、竞争对手、行业等因素的不同,可以将价值链划分为三种,即竞争对手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这些价值链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必须对其中的价值链单元进行优化,降低价值链中某个环节的成本,从而降低整合价值链的成本。
  2.3委托代理理论
  在整个供应链成本管理体系中,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等问题,委托人需要在确保代理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需要妥善处理好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对激励成本、代理人问题成本和协调成本等因素进行分析,以取得最优化的代理效果,使供应链中各企业的合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4组织间成本管理
  组织间成本管理是对供应链中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通过双方之间的共同努力,共同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彼此之间的合作提高他们自身的效率,同时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但是,组织间成本管理只适用于精细型的供应链,在这种供应链之中交易双方相互影响,在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在组织间成本管理中,为了提高供应链中所有企业的积极性,必须将供应链获得的超额利润在所有的参与企业中实现共享,使每一个企业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成本管理的改进中来,实现企业之间的紧密协作。
  2.5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是指供应链中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主要包括谈判、激励、签约、监督和履约等方面的工作,企业在利用外部资源的过程中,会带来很多的交易成本,这就需要利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对核心企业内部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进行监督与管理,连接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各个过程,形成一种网链状的管理模式和结构体系。
  3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
  供应链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应用与推广。本文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例,应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的方法指导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提高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在工业企业中,成本核算可以反映出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各项花费,以便于工业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针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具体说来,目标成本法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产品的独立制造过程进行成本管理和利润计划,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客户及竞争者的相关情况,,实行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成本是以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所得到的差额利润,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除此之外,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进行管理。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能够确保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是一种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法。标准成本法可以按照事先制定的目标成本进行成本控制,以目标成本作为标准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目前很多工业企业没有运用正确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工业企业为了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工业企业应积极转变传统的采购模式,合理地对各种物资进行分类,灵活选用采购管理模式,如招标采购、委托采购等;二是要控制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做好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材料的管理与控制,购买性价比较高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材料,并且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能力与工作效率;三是要完善销售渠道,尽量将销售渠道简单化,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相信通过以上措施,一定能够做好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现阶段,工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业企业必须积极运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运用积极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措施做好成本核算,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成本管理体系,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文湘蓉.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3,(02).
  [2]黄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目标与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
  [3]徐丹.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现代商业,2013,(18).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138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