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基础隔震RC框架结构的不同设计方法比较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1 17:51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振动台试验,隔震结构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应用。隔震结构是指在建筑中设置剪切刚度较小的隔震层,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减小上部结构所受的水平地震作用,提高其安全性。目前已有部分隔震结构经受住了实际地震的检验。目前,隔震结构的实际工程设计采用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小震—分离式”设计方法,取隔震层以上结构进行设计,需要进行反复设计调整才能获得满意的设计结果。2018年新公布的《建筑隔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基于设防水准地震作用的对隔震整体结构进行设计的“中震—整体式”设计方法,但未有针对按照此规范设计的结构的研究成果发表,结构在罕遇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性能也不明确。而为了比较设计水准不同和设计方法不同造成的差异,本文认为还有必要对按照“小震—整体式”设计方法设计的隔震结构考察抗震性能。因此,本文在了解了建筑隔震研究现状、规范对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规定,以及实际隔震结构工程的设计方法后,结合某一8度(0.30g)区的乙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际工程,分别按基础隔震结构的“小震—分离式”设计方法、“小震—整体式”设计方法和“中震—整体式”设计...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
1 绪论
    1.1 引言
    1.2 基础隔震结构研究
        1.2.1 基础隔震原理
        1.2.2 基础隔震技术发展现状
    1.3 中国规范相关规定更替
        1.3.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3.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3.3 《建筑隔震设计规范》
    1.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设计实例
    2.1 小震-分离式设计方法
        2.1.1 地震作用调整
        2.1.2 弹性分析结果
        2.1.3 ETABS模型建立
        2.1.4 地面运动记录选择
        2.1.5 水平向减震系数
    2.2 小震-整体式设计方法
        2.2.1 地震作用调整
        2.2.2 弹性分析结果
    2.3 中震-整体式设计方法
        2.3.1 整体指标计算
        2.3.2 构件抗震性能化设计
    2.4 三种方案的对比
        2.4.1 设计层剪力对比
        2.4.2 构件截面尺寸对比
        2.4.3 构件截面纵向钢筋量对比
        2.4.4 结构工程量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算例弹塑性模型的建立
    3.1 PERFORM-3D简介
    3.2 算例模型化方法
    3.3 弹塑性模型的建立
        3.3.1 模型材料
        3.3.2 构件单元模型
        3.3.3 模型节点质量
        3.3.4 模型荷载
        3.3.5 模型阻尼
        3.3.6 模型对比
        3.3.7 地面运动记录的选择与标定
    3.4 本章小结
4 弹塑性模型动力反应分析结果
    4.1 设计水准时程分析
    4.2 设防水准时程分析
    4.3 罕遇水准时程分析
        4.3.1 隔震支座变形与承载力验算
        4.3.2 模型层剪力与层间位移角
        4.3.3 基于构件变形的性能评价
    4.4 极罕遇水准时程分析
        4.4.1 层剪力与层间位移角
        4.4.2 性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5.3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41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3841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