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CJZ金融租赁公司项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7 00:59
  我国金融租赁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仅次于银行信贷的重要融资工具,但是对其业务信用风险的研究与运用,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对我国金融租赁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依然借鉴银行业的管理模式而未形成一套自己的体系,因此在金融租赁业越来越趋向于规范化的今天,亟需建立并完善自己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本文以CJZ金融租赁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调研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在深入了解了公司经营状况和信用风险管理状况之后,以X医院售后回租项目为例,从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综合进行信用风险分析评价,得出该项目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和原因,并据此给出解决对策。建议对金融租赁公司的信用风险控制分为三个阶段:租前、租中和租后。从租前受理阶段就应当对承租人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把控,而立项后的尽职调查更是信用风险控制的核心,成为之后信用风险审查和出资的依据;租中阶段主要从合同的起草、审批和签订环节来规避风险;而租后阶段创新性的把项目资产分级管理和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分别对被评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的项目资产给出相应的风险预警措施。以上对CJZ金融...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章节安排
第2章 金融租赁公司项目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2.1 金融租赁的理论综述
        2.1.1 金融租赁的定义
        2.1.2 金融租赁的特点
        2.1.3 金融租赁业务类型
    2.2 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综述
        2.2.1 信用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2.2.2 信用风险的类型
        2.2.3 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
    2.3 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现状
        2.3.1 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历史
        2.3.2 我国金融租赁行业的政策法律背景
    2.4 我国金融租赁行业项目信用风险现状
第3章 CJZ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状况
    3.1 CJZ金融租赁公司概况
        3.1.1 CJZ金融租赁公司基本情况
        3.1.2 CJZ金融租赁公司目前经营状况
    3.2 CJZ金融租赁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3.2.1 CJZ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及制度建设情况
        3.2.2 CJZ金融租赁公司风险情况分析
第4章 以X医院售后回租项目为例的信用风险分析
    4.1 项目基本情况
    4.2 项目非财务指标情况分析
        4.2.1 项目承租人优势分析
        4.2.2 项目承租人信用状况分析
        4.2.3 项目承租人发展前景分析
        4.2.4 担保人情况分析
    4.3 项目财务指标情况分析
        4.3.1 资产情况分析
        4.3.2 项目负债情况分析
        4.3.3 项目利润表分析
    4.4 项目信用风险分析
        4.4.1 项目信用风险评估
        4.4.2 项目信用分析评价结果讨论
    4.5 X医院售后回租项目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5.1 医疗设备作为租赁物的局限性
        4.5.2 安装工程作为租赁物引发的信用风险
        4.5.3 担保人对信用风险的影响
    4.6 CJZ金融租赁公司项目信用风险的成因
第5章 对CJZ金融租赁公司项目信用风险控制对策
    5.1 对CJZ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前期风险控制对策
        5.1.1 项目受理阶段
        5.1.2 项目项目立项阶段
        5.1.3 项目审核及风险评审阶段
    5.2 对CJZ金融租赁公司项目中期风险控制对策
        5.2.1 项目合同签订阶段
        5.2.2 项目出资审批阶段
    5.3 对CJZ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后期风险控制对策
        5.3.1 项目资产的分级管理
        5.3.2 项目风险预警管理
        5.3.3 风险资产的处置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84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784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9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