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风险管理论文 >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浪潮下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新机遇——A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实践与设想

发布时间:2024-05-20 01:22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物流企业为了生存或扩大业务规模,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由此形成大额乃至巨额企业应收账款。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客户资金压力骤然紧张,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压力陡增,风险即可能大规模并连锁性暴露。应收账款作为企业重要资产,如何有效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建立操作性强、流程化、信息化、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应对机制就愈发重要。同时,"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变革的新机遇。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A公司总部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图1A公司总部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在总部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下,各经营单位也结合业务需要设立了相应的信用管理组织、建立了信用管理机制(图2),通过上下联动、经营单位协同,共同防范信用风险。图2A公司下属单位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图2A公司下属单位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图2A公司下属单位信用风险管理框架

图1A公司总部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二、信用风险管理优化模式及“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愿景


图3A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图3A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同时,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操作性强、流程化、信息化、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应对机制。通过信息化为支撑,打通、整合各个系统,形成大数据平台,使得公司交易信息资源进一步开放和共享。同时引入外部大数据,及时获取客户经营活动资信及信用监控动态信息,形成双向反馈,以支持....


图4A公司全程信用风险管理

图4A公司全程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合同管理、信用评估与风险控制、授信管理、对账及发票开具等,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非常重要,它们将直接影响到应收账款这类资产的质量。A公司建立并优化了客户授信逐级管理、应收账款预警、催收责任人升级及应收通报督导机制(图4)。1.合同管理



本文编号:3978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fengxianguanli/3978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