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93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0 14: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由于社区化在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战;6诸城模式下“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分析;我国“十一五”时期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2008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试图提;诸城模式恰恰在这个难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正因为如此,诸城市的全覆盖模式是一种相对节约成本;截至目前,仅从资源总量上看,诸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7诸城模式下“农村公共图

由于社区化在诸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社区服务平台受到的关注远非孤立的图书馆(室)能够望其项背。2007年以来,该市先后制定了“中共诸城市委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意见”、“中共诸城市委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考核奖励办法”等6个文件,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作出了规定。目前,诸城市政府已经针对社区化提出了五个长效机制,即组织领导机制、财力保障机制、考核激励机制、队伍保障机制、活力运作机制,希望形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社区公共服务。这些措施如果成功的话,有望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与整个社区公共服务一起,推向持久发展的轨道。

6 诸城模式下“农村公共图书馆”的全覆盖分析

我国“十一五”时期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也被赋予全覆盖的机遇。然而究竟什么叫“全覆盖”?于良芝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全覆盖”定义为基于特定标准(如每5万人一座图书馆或每座图书馆覆盖半径为2公里的文化圈等)的百分之百的覆盖率[24]。问题在于,截至目前,我国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全覆盖标准。按照“一级政府建设一座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全覆盖的标准应该是“镇镇有”或“村村有”。“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的很多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相关的工程(如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都是按“村村有”的全覆盖标准规划和建设的。但正如“图书馆服务网络”课题组所评论的,由于无法考虑村落及人口的分布情况、服务半径等因素,也无法突破行政区划追求合适的集约度和规模效应,“村村有”的全覆盖标准未必能保证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科学合理布局[27]197-198。

2008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试图提出与普遍均等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新的全覆盖标准,即按人口而不是行政区划规划公共图书馆布局。一些地区也提出了诸如2公里文化圈等新的全覆盖标准。然而,正如于良芝根据天津的情况所显示的,在不改变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的前提下,任何超越行政区划的新的全覆盖标准都可能遭遇可操作性问题[35]。

诸城模式恰恰在这个难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诸城模式采用的是半径2公里的全覆盖标准,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该市对这一标准的采纳是以对自然村的社区化整合为前提的。它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社区服务中心所在地的中心村有发展潜力的要求,合理确定社区中心和社区服务范围;服务半径一般控制在2公里以内,覆盖5个左右的自然村,1500户左右农户。从普遍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角度看,这种规划布局保证了村村都被覆盖,却不是村村都有图书馆。这相当于把原来若干个农家书屋的资源整合成了一个社区图书馆,保证了图书馆在合理服务半径基础上的适度集约化、规模化。

正因为如此,诸城市的全覆盖模式是一种相对节约成本、优化资源利用的覆盖模式。在社区化的起步阶段,诸城市财政投入620万元图书购置费,为每个社区补助了部分初始藏书,投入29.7万元更新了市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支持市图书馆与208个社区图书馆的通借通还;乡镇财政总计投入600万元,购置了另外一部分初始藏书;市乡两级财政还分担了电子阅览室建设经费。此后,乡镇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图书馆新增图书300册,承担1名专职人员工资以及水电、办公等费用。如果诸城市按每村一个图书馆(室)的标准建设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那么,上述所有费用都会按比例提高。即使抛开过渡分散带来的服务质量问题不谈,维持这一系统所需的费用对市乡两级财政而言,也是巨大的负担。

截至目前,仅从资源总量上看,诸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已接近城乡均等。从2007年开始到2010年底,诸城市在208个社区建成含图书室在内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或社区文化中心。其中2007年建成93个,2008年建成110个,2009年和2010年新增5个。86%的图书室面积为60—90平方米,另有11%的图书室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分别有42%、47%、11%的图书室的藏书规模为3001—4000册,4001—5000册,5000册以上。目前社区图书室的藏书总量达120万册,农村人均图书拥有量达到1.7册;期刊37116册,每千人53册;光盘23453片,每千人24片;报纸2080份,每千人2.9份⑩。

7 诸城模式下“农村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化水平分析

自19世纪末开始,公共图书馆一直是现代社会的专业化机构,由专业化人员管理和运行。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专业化公共图书馆为了方便公众利用,经常设置服务相对单一的流通点,但这种流通点及其服务内容,是作为专业化图书馆服务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完全独立于专业化图书馆的阅览场所尽管在很多国家都存在,但它们的作用比较边缘,无法取代全覆盖的专业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作用。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各种农村阅览设施,为广大农民提供图书馆服务,但由此出现的阅览设施,大都缺乏专业化公共图书馆的品质。它们或者作为项目或运动的产物,由兼职人员维护,或者作为社会力量办馆的产物,由志愿者维护,很少能根据公共图书馆原理、方法和技术,对自身服务进行科学设计。偶尔有较大图书馆出面在农村设置分馆或流通点,但由于总馆本身的专业化水平和资源限制,它们也很难给分馆带来足够的专业化品质。

专业化品质缺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公共图书馆话语体系和农村公共文化话语体系中,农村地区根本不存在“公共图书馆”。在这些话语体系中,“公共图书馆”专指县级及以上图书馆;农村地区有过人民公社图书馆、乡镇万册图书馆、乡村电子信息馆、农家书屋,却没有过“公共图书馆”。

在新时期农村图书馆建设模式的探索中,各地出现的重要创新之一就是对基层图书馆的专业化改造。以苏州模式和嘉兴模式为例,专业化改造体现在基层图书馆规划、设计、馆舍建设与布局、资源配置、技术支持、服务、人员培训等各个环节[7,36]。在这些地区,专业化改造不仅带来了基层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而且将基层图书馆建设纳入当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形成了“社区图书馆→县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规划思路。这是对传统的基层图书馆规划思路,即“社区图书室→社区文化中心→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思路的根本改变。

如前所述,诸城模式沿用了传统基层图书馆的规划和发展思路。首先,它不是从全覆盖的县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角度规划公共图书馆服务,而是从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角度规划图书借阅服务。这使它很难完全从普遍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高度,考虑诸如不同层次图书馆的角色分工及资源诉求等问题,也无法全面考虑通借通还之外的其他人财物(包括参考咨询等服务)共享方式。其次,它不是用“公共图书馆”概念以及如此命名的设施整合基层的公共图书馆功能,而是把它们分散在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培训室、文化活动室、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等设施当中。这使它无法围绕专业化公共图书馆的使命通盘考虑资源配置、馆舍布局、服务设计、虚实结合(数字化服务与实体图书馆服务的结合)、人员培训、绩效评估等,也无法在分散的设施平台(无论是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还是文化活动室)上,完整系统地运用公共图书馆的原理、技术、方法以及世界

和国内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经验。这一切都限制了诸城市农村公共图书馆的专业化水平。实地调研的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即使我们把整个社区文化中心都看成诸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化身,其服务离专业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相差很远。图书室的服务仅限于借阅,电子阅览室的服务仅限于互联网连接、不定期信息技术培训、在电脑桌面上提供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的快捷键。专业化的缺乏在文献资源选择和配置、馆舍布局方面也很明显。例如,尽管大多数社区图书室内都有儿童阅览空间,但其陈旧而稀少的儿童读物根本无法支撑儿童服务;实地调研的图书室几乎是清一色的灰色书橱配木质阅览桌椅,几乎全都与电子阅览室隔墙而居,这种布局是否有利于挖掘公共图书馆的空间价值(社区起居室、聚会场所、第三空间),专业化图书馆职业的确会打上大大的问号。

8 结论

以上分析显示,诸城市当前的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是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下的农村社区化改造为背景的。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平台上,诸城市利用社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培训室等设施,提供了图书馆学意义上的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正因为如此,尽管诸城市并未在农村地区使用“公共图书馆”概念,甚至没有使用“图书馆”概念,我们依然把它作为农村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一种模式。

这一模式继承了以往农村图书馆建设的两大关键元素:第一,将图书馆学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功能分散在不同的文化设施中(图书室只具备单一的借阅功能),使农村地区无法形成可称为“公共图书馆”的完整的机构形态。第二,,尽管市政府为诸城市的“农村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启动经费,但维持图书馆运行的长期任务主要依靠基层政府。在考察以往农村图书馆经验教训的研究中,已有研

 

 

下载地址:93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Doc

  【】

最新搜索

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

ed2k://|file|%e4%b8%ad%e5%9b%b

海关企业认证 内审制度

半日观摩活动设计13.9-14.1

对炭疽作为生物武器的分析与思考

建筑的一些难懂的问题

无限互联iOS手机开发教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五六单元练习题

语文第一单元检测

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不需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


  本文关键词: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诸城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8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18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