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理-组织认同与组织声誉感知的双中介模

发布时间:2015-01-12 16:16

 

【摘要】 个体作为社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在的人际网络的作用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人际往来对个体职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信息沟通为媒介的人际网络是否像人们普遍感受到的那样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着无法忽略的重要影响力量?”正是源于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和思考促发了本文的写作初衷。与此同时,学术界在社会网络领域的丰硕研究成果也证实人际网络对职业个体的积极意义。本文基于对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人际网络作用的思考,从人际网络内涵层面入手在“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组织认同—工作投入”间搭建合理框架来阐明人际网络中传播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对员工个体工作状态的作用机理,从而解答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的职业影响路径问题。本研究从个体角度的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出发,遵循“刺激—信息转化—反应”这一基本模式,选取组织声誉感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作为基本关系研究变量。其中,人际网络的信息影响经过本研究前期的理论梳理和深度访谈等程序探索性提出可归纳为显性信息影响和隐形信息影响两部分组成并进行概念量表的设计;其中显性信息主要指人际网络中传递的各类客观描述性消息或评价,隐性信息则只要指人际圈层中榜样的示范效应,在本研究框架中均可视为外在信息刺激源。组织认同与工作投入可视为员工在职业态度和工作行为上对外在信息刺激的反应;而组织声誉感知变量恰恰反映了个体对外界刺激反应后的信息转化过程,表现为在认知和情感上对组织的评价和认可。本文选取的理论概念架构围绕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将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组织声誉感知、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构念,并尝试性地对以上各构念间潜在的或有联系与影响机理进行探讨。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本文采用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论证原则。具体研究过程是:首先,本文对研究涉及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第二,组织深度访谈并对结果予以整理和分析。第三,在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理论模型。第四,通过预调查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变量的测量量表进行选择和优化。文中通过样本预测就组织认同、工作投入、组织声誉感知等变量运用计量软件工具对现有成熟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和修正,并形成正式调查所需的问卷题项;人际网络信息影响量表则在前期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形成基本题项,通过样本预测进行量表的优化,并形成最终的人际网络信息影响量表。各量表通过信度、效度基本检验,表现出较好的统计学特征,且符合研究的前期理论模型,为正式调查中数据的科学有效提供了可靠保证。第六,运用SPSS、AMOS等软件对大样本正式调查中的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个体统计学特征对各研究维度的影响。最后,在模型分析和假设检验阶段运用AMOS软件对研究提出的各假设关系进行验证,明确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两维度在组织声誉感知、组织认同及工作投入变量间的不同作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和管理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以信息沟通为媒介的人际网络对职业个体的普适性影响得到样本数据的有力支持。且研究变量会在某些样本基本特征的差别中表现出显著差异,如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担任职务等五个基本项目和个体榜样数量和认可的榜样特质等属性上体现出的差别;第二,在研究选取的各变量中,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的显性信息和隐形信息会通过不同的路径作用于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第三,人际网络显性信息反映了人际网络中个体间传播的与职业领域相关的客观表述和主观评价,如与行业、组织、岗位、待遇福利、职业发展通道等方面相关的信息,这类信息通过文字、语言等有形形式展现;入际网络显性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有直接正向作用;但对组织认同未显现出直接影响,而会通过对组织声誉感知的直接作用传导至对组织认同的影响;与此同时,其对工作投入的间接影响还体现在组织声誉感知和组织认同对工作投入的直接作用;第四,人际网络隐性信息反映了人际网络中职业榜样传递的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更多地是以一种看不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影响个体;人际网络隐性信息影响对组织认同有直接正向作用,并通过对组织声誉感知的直接作用对组织认同产生间接影响;隐性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未显现出直接影响,但会通过对组织声誉感知的直接作用传导至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与此同.时,其还会通过对组织认同的直接作用来间接影响工作投入;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在人际网络中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路径;第五,在显性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的作用中以及隐性信息影响对组织认同的作用中,组织声誉感知作为重要的传导变量的中介效应得以验证;同时,组织认同在组织声誉感知和工作投入的影响作用中也体现了出中介作用。通过对研究构建的理论假设的验证,本文提出的预期研究目标基本达成,即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职业个体的普适性影响得到实证数据的有力支持,显性信息影响和隐形信息影响对个体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的作用路径得以基本澄清。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结构访谈、数理统计、实证检验等途径对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进行了探讨,创新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聚焦平面维度的人际网络内涵影响因素,探索性地提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两维度构成因子。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就悄然开始。对社会网络的研究层出不穷且主要集中于网络密度、中心性、开放性等人际网络结构特征等纵深立体维度的探究,而对网络内涵等平面维度的要素鲜有提及。本研究定位于人际网络的内涵层面以此来探究以信息沟通为媒介的人际网络如何对个体施加影响的作用机理;其中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这两个概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际网络内涵部分。2.尝试以新的视角来探讨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在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中的影响作用。通过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绝大部分的研究都将人际网络的影响定位到组织内部,与此相关的社会网络等研究也大多如此;但本研究尝试打破以往的组织界限定位于更为宽泛的人际网络,影响因素也由组织内个体拓展到组织外个体,尝试以新的角度就个体人际圈层对自身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三者间潜在的联系进行探讨。3.探索性地提出隐性信息影响即职业榜样示范效应这一维度,并对这一维度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证检验。“榜样”作为心理学概念虽早有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对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榜样作用的定性分析,而量化应用则鲜有提及。本文通过对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的研究,发现了人际网络中职业榜样对个体重要的影响作用,并通过对相应量表的开发和设计运用实证检验的方法对人际网络中榜样的示范性信息对个体组织态度和工作态度层面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这一研究对丰富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一定的贡献。4.探索性构建了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理模型,并论证了组织认同、组织声誉感知在作用路径中的中介传导作用;理清了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在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不同的作用路径。这一发现对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前因变量研究成果的丰富有所贡献;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不同的作用途径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人际网络信息影响; 组织认同; 组织声誉; 工作投入; 作用;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香港中文大学罗胜强教授在其管理研究方法论中曾经提出,任何管理学的研究都首先源于对现象的观察,然后才是对现象的合理解释。本文研究的初衷就是对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人际网络作用的思考,个体的人际网络不仅是获取社会资源的重要媒介(Lin nan),还是产生社会资本的重要渠道(Coleman);而Yeung and Tung(1996)所说的“在儒家社会中你认识谁远比你知道什么更重要1”的论断更是对人际关系重要意义的形象表述。“为什么人际交往的网络成为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人际往来对个体职业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他们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正是源于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思考,笔者有了研究写作的推动。本文试图在“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一组织认同一工作投入”间搭建合理框架来阐明人际网络中传达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对员工个体工作状态的作用机理,从而解答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的职业影响问题。“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变量的选取。事实上,学术界对人际网络的关注已有多年的历史,人际网络作为社会网络中节点为个人的特例,其重要意义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人”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具有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研究证实,个体行为不仅受其内在因素的作用,还要无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关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以“关系”为基本构成单位的人际网络甚至会对员工个体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Scott, 2006)。而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中,“人际关系”作为核心价值要素,人际网络的影响应当被给予更多的关注(黄光国,1988)。
………..


1. 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无论是人际网络,组织认同或者工作投入,这三个概念在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长河中都已经经历了长远和纯熟的历炼。无数的学者和实践家都试图从某一个角度来对其加以独特或系统的研究,在梳理相关文献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那些足够丰富或足够独特的研究成果充分验证了相关领域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但也正是出于管理学界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成长时机的洞察,我们更需要在这些纷繁复杂的概念中寻找彼此间的“隐秘”关联。本文选取的理论概念架构围绕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将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作为论文研究的主要构念,并试图从一个薪新的视角来探究三者间潜在的影响机理与或有联系。本文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上世纪40年代,英国人类学家Alfred Radcliffe Brown在《论社会结构》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这一概念,他通过网络间的人际联系来解释社会分配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现象。“人际网络”的原始概念悄然出现在社会学领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众多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Tichy与Tushman (1979)研究了网络中的对称性、相互性和多样性特征以及强弱关系的存在;Granovetter (1973)的研究证实强弱关系可以通过“在某一联结上所花费的时间、情感投入程度、亲密程度及互惠性服务等综合维度来加以定”;Monge& Eisenberg (1987)发现行动者间传递旳信息、内容、情感的数量,频率和稳定性、持续性也是衡量关系强度的重要指,Suarez(2005)甚至认为网络中关系的强或弱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决策;与此同时,其他学者还试图从网络规模、密度、中心性等指标来判断网络关系的幵放性、稳定性、可达性、个人的网络位置等结构特征(Freeman,1979,1992等)。
………..


2文献综述


2.1人际网络信息影响研究综述
人际网络最早起源于对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是一项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理论源头来自于西方学者们对社会网络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人际网络与社会网络有相同的理论发展脉络和方法架构,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人际网络是社会网络中节点为个人时的特例。人际网络利用“网络”的方法和思路,明确了个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体不能“独善其身”其行为必然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人一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影响要素。人际网络成为个体和组织的重要的竞争优势来源,人际网络间的信息传递成为个体重要的信息平台。1940年英国人类学家Alfred Radcliffe Brown第一次在其《论社会结构》一文中提出“社会网”(social networks)的概念对社会分配和社会支持的有关现象进行解释。随后,Barry Barnes针对挪威小渔村中一个阶级体系幵展的系统性分析首次将社会网转化为系统性研究。1957年ElizabethBott的《家庭与社会网络一城市百姓人家中的角色、规范、外界体系》一书则被视为英国社会网络研究的经典。
……….


2. 2组织声誉研究综述
学术界对声誉的研究由来己久,但是对组织声誉(prganizational reputation)的研究由于侧重和视角的不同,学者对其概念的界定和表述有着较大的差异。组织声誉可以被描述为“企业身份的表现”,“企业品牌在市场领域中的效应”,“在会计方面的一种好名声”,“未来活动和行为的象征”,或者“是代理理论中维护和促进代理原则的保证”,“管理领域中一种潜在的市场进入壁鱼”等等,这些结论都试图从某一角度回答"组织声誉是什么? ”的问题。学术界对组织声誉的界定主要集中在利益相关者、企业主体、结构要素和价值增值等四个方面展开。现将其主要观点整理如下(见表2-1):由表2-1所示可知,组织声誉体现了组织的内在社会属性,是外界对其特性的评价和认知。本研究以Fombnm、Hall(1992)对组织声誉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遵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组织声誉予以界定,组织声誉包含了个体认知和感情要素两个部分,是个体对组织的理性认知与情感倾向的结合体,良好的声誉可以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利益价值,并可视为无形资产。

 

mab毕业论文范文:人际网络信息对工作投入作用机理,mba毕业论文


……….

 


3探索性访谈研究........ 59
3.1访谈目标 ........59
3.2.访谈对象选择........ 61
3.3提纲设计 ........62
3.4访谈实施........ 64
3.5访谈分析........ 65
3.6访谈结论........ 67
4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69
4.1研究模型的构建........ 69
4.2研究假设的提出........ 70
5研究设计 ........77
5.1变量定义........ 77
5.2变量的测量........ 79
5.3公司卷设计........ 84
5.4抽样调查与样本特性分析........ 93
5.4.1抽样方法........ 93
5.4.2样本特性分析........ 94
5.5数据分析方法........ 99


5研究设计


5. 1变量定义
本研究中涉及到的变量共分为四类,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与控制变量。鉴于本研究理论结构中各变量的交互作用,特定变量在模型假设关系中往往充当不同的变量角色。本研究拟探讨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个体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的作用路径,故人际网络信息影响是本研究的主体,即自变量。本文所认为的人际网络是社会中人与人(节点)及彼此间关系所共同组成的集合体,其表现形式并不限定于某一特定组织范围内,而是包括了组织内和组织外的所有交往者的更宽泛的集合,如朋友、亲人、同事、同学或共同兴趣爱好者都是人际网络中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每个社会个体都无法回避的人际圈层中,个体会通过各种有形或无形的人际联系或沟通经受各类信息所带来的间接或无形的作用。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个体对群体所传递的外界信息的感知会对其自身态度或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认为,人际网络信息影响是指在人际网络中个体通过沟通交流这一方式被各类信息所施加的间接或无形的作用,个体这种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可以带来自身态度或行为的改变。
……….


结论


本文使用文献研究、访谈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以信息沟通为媒介的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工作投入的影响。本文遵照“刺激-反应”模式选取组织声誉感知和组织认同变量作为传导变量,研究了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在组织声誉感知、组织认同、工作投入各变量间的或有联系,对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不同作用路径加以明确。从研究情况来看,本文提出的人际网络信息对个体职业领域的影响得到了数据的有力支持,人际网络中传递的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会对职业个体的组织认同感与工作投入产生必然的影响;同时,人际网络信息影响中对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关注并进一步阐明了不同作用路径,即人际网络中传递的各类评价信息等显性因素和职业榜样传递的潜移默化的隐性信息因素对个体职业态度职业行为的影响表现出不同路径,笔耕文化推荐期刊,且个体的组织声誉感知成为变量间彼此联系的重要中介变量。本文表6-43和图6-9的列示可以看出,本文依据相关文献和访谈结果进行梳理的研究假设绝大部分得以验证,本文拟达到的研究目标,即探讨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个体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的作用机理基本得以完成。
…………

参考文献:

[1] 李富业,赵俊岭,张沛,刘继文,连玉龙,王婷婷,张伟文,陈岳伟,赵新伟.  公安民警工作投入量表中文版信效度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13(01)
[2] 李斌.  领导行为与员工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J]. 技术与市场2012(02)
[3] 何显富,蒲云,薛英.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员工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 甘媛源,杨化刚,田金亭,余嘉元.  中文版“工作投入量表”测量信度的分析——基于多元概化理论和310名教师的调查数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5] 李燚,魏峰.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有助于组织认同?——一个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J]. 管理世界2011(02)
[6] 何立,凌文辁.  领导风格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作用:组织认同和工作投入的影响[J]. 企业经济2010(11)
[7] 惠青,邹艳.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知识整合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 软科学2010(03)
[8] 李民.  浅析非正式组织及管理对策[J]. 江苏水利2010(02)
[9] 张彬,陈加洲.  工作投入、工作卷入与工作嵌入的研究综述[J]. 华东经济管理2009(12)
[10] 龙立荣,赵慧娟.  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研究:绩效和社会责任的优势效应[J]. 管理学报2009(06)



本文编号:115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15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