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对审计本质的再认识:监督工具论

发布时间:2022-01-06 03:31
  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借鉴熊彼特的经济分析技术,从理论、经验和历史三个维度去分析审计的本质,认为审计充当的角色是监督工具、审计的基础功能是辅助监督、审计的身份地位是独立的第三方、审计的工作内容是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提出审计的本质是"独立的辅助监督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工具",即"监督工具"论。 

【文章来源】:财会月刊. 2019,(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
二、对审计本质的再认识
    (一) 理论维度
        1. 从审计产生的动因中探寻审计的本质。
        2. 基于形式逻辑的要求检验审计的本质。
    (二) 经验维度
        1.“监督工具”论对不同审计类型的解释。
        2.“监督工具”论对中外审计制度差异的解释。
    (三) 历史维度
        1. 从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看, 审计扮演的一直是为委托人服务的“工具”。
        2. 从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看, 审计发挥的基础性功能作用始终是辅助监督。
        3. 从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看, 审计的身份地位始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4. 从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看, 审计的工作内容一直是围绕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化审计基本理论研究 推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J]. 董大胜.  审计研究. 2018(02)
[2]审计本质:审计定义与审计定位[J]. 董大胜.  审计研究. 2015(02)
[3]基于审计组织成熟度模型的审计本质思考[J]. 郑石桥.  中国内部审计. 2014(02)
[4]国家审计的本质属性研究——基于国家行政监督系统功能整合视角[J]. 马志娟,刘世林.  会计研究. 2012(11)
[5]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 刘家义.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6)
[6]对审计法院体制的新认识[J]. 董大胜.  中国审计. 2011 (24)
[7]政府环境责任审计本质与特征的探讨[J]. 牛鸿斌,崔胜辉,赵景柱.  审计研究. 2011(02)
[8]信息转化的手段:注册会计师审计本质新论[J]. 安亚人,宋英慧.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6(05)
[9]熊彼特的思想遗产——经济分析史研究的范围与方法[J]. 付方赞,孙力.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10]国家审计的本质与战略定位[J]. 宫军.  中国内部审计. 2005(04)



本文编号:3571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3571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5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