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16-12-25 19:34

  本文关键词: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分析框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投资 >> 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分析框架


第 33 卷 第 8 期 2007 年 8 月

财经 研究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 no mics

V o l 33 N o 8 A ug 2007

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分析框架
魏凤春1 , 于红鑫2
( 1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2 华夏

银行 总行, 北京 100051)



要: 文章在一个两期政 府消费 模型中, 讨论 了税收 政策对 企业年 金计 划的 影响。

政府的减税政策取决于初始的财政状况、 偏好、 对年金的 控制权以及 法定养老 金的缴存率 等。税收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 年金计划 的激励 效果, 当前的 税收 政策是 不同 级别政 府、 公平与效率、 长期与短期 博弈 的结 果。目 前年 金税 收政 策有 效性 的前 提条 件并 不具 备, 政策的重点不应集中在统一的税收优惠政 策的颁布, 而应逐步完善其前提条件。 关键词: 年金; 税收政策; 财政压力; 控制权 中图分类号: F 810 4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9952( 2007) 08 0064 10 -

一、 引



作为最重要的非法定养老金, 企业年金计划的推行对于缓解法定养老金 缺口, 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制并化解公共风险起着巨大的作用。企业年 金属于企业与职工个人自主协商的市场合约, 一般认为, 税收优惠是企业建立 年金制度的原始动力 。国家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颁布后, 在全国范围内并 不存在统一的税收办法, 地方政府在试点中大多延续了原有补充养老保险的 税收优惠办法, 基本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在企业年金计划的推 行过程中, 税收优惠政策的缺失被认为是阻碍企业年金发展的最大障碍( 何 平, 2006) 。 关于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问题, 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争论。一些学者认 为: 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者多是大型国有垄断企业, 参加的企业和员工人数比 例很小。这些企业运用了国家公共资源的优势, 企业本身的高工资再加上企 业年金, 对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 实际上扩大了劳动者的待遇不公、 拉大了社 会分配差距( 郑功成, 2007) , 因此,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加剧了这一状态。但是,
收稿日期: 2007 -23 -05 作者简介: 魏凤春( 1970- ) , 男, 山东潍坊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于红鑫( 1976- ) , 女, 山东聊城人, 华夏银行总行, 金融学博士。

64

魏凤春、 于红鑫: 企业年金税收政 策的分析框架

在郑秉文( 2006) 看来, 企业年金是一种延期收入, 恰恰能够抑制企业提高福利 待遇的冲动。职工对未来有较为稳定的预期, 对当前利益分配的要求和冲动 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从而避免 有钱就分 的短视行为。年金优惠的制度 安排可以更好地起到 减困 的作用, 可以遏制、 而非增进两极分化。从年金运 行的实效来看, 由于缺少必要的细则及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税收优惠政策对企 业年金的激励作用有限。 概括地讲, 对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认识的冲突以及实施过程中制度的 残缺使得它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由于心理成本的存在, 人们偏好即期效用最 大化的消费倾向使得个人养老的市场风险必然演化为公共风险。政府作为一 个将外部性内部化的组织, 是公共风险最后的承担者, 养老金计划是化解公共 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 对于法定的养老金计划, 政府可以通过强制力来筹集资金。同时, 政府希 望通过权益的让渡来诱导市场主体建立非法定的养老金, 以分担政府可能承 受的公共风险。一方面, 公共政策是一个权利重新分配的过程, 上述权益的让 渡应该是一个公共选择的结果, 政府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权衡。另一方 面, 受到当期财政压力与政治周期的影响, 政府在决定让渡权益时还应该考虑 自身的收益。作为博弈的另一方, 市场主体是否愿意建立养老金计划, 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政府让渡的这部分权益。 本文通过一个跨期的模型全面探讨年金税收政策的有效性。从政府的初 始财力、 法定养老金缴费比率、 企业劳动生产率、 政府对年金的控制、 政府的贴 现率以及社会公平等几个层面提出了一个全面分析税收年金政策的分析框 架。并将此用于对年金税收政策运行态势的解释,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的 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原则。 本文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引言、 基本模型、 对中国当前年金税收政策的 解释、 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 二、 基本模型 ( 一) 基本说明 1 整个模型分两期。两期内企业的总人数保持不变, 企业的退休与新增 人员保持相等的规模。企业按规定参加法定养老金计划, 但可以自由选择参 加企业年金计划。政府对于实施年金计划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 2 在第一期, 企业参加企业年金计划, 政府实施 EET 的税收优惠政策, 即筹资与投资阶段免税, 支付时征税。假设企业年金全部由企业供款, 全部在 税前抵扣。第二期个人在领取企业年金时一次性补缴税款。不考虑个人所得 税的问题。 65

财经研究

2007 年第 8 期

3 政府考虑两期内收益的最大化。政府的行为受到当期财政压力以及 政治周期的影响, 从而其贴现率不同。另外, 政府对年金税收优惠既可能是为 了效率目标, 也可能是为了公平目标, 这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贴现率。 4 政府在两期内都保持财政平衡。第一期因为税收优惠而形成的财政 赤字有两种方式来弥补: 一是发行债务; 二是政府可以控制一部分企业年金的 使用权, 将其视同法定的养老金。在第二期, 政府通过向个人领取的年金征税 来偿还债务或者将企业年金的控制权转交给企业。假定货币时间价值对这一 行为没有影响。 5 对企业来讲, 年金主要是一种延期支付的薪酬, 它的作用主要是激励 员工长期在职。对政府来讲, 企业年金计划的有效性, 不仅仅体现为养老金负 担的减轻, 更体现为随着企业收益的增加, 政府的法定养老金与企业所得税增 加, 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养老金之外的支出来解决公平 问题, 年金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 ( 二) 基本模型 企业税前利润为 Y, 企业所得税率为 t , 企业法定养老金与企业年金缴费 允许税前扣除, 依企业税前利润缴费, 假设缴费率分别为 l 与 s。政府初始的 财政收入为 W 0 , 财政支出为 C0 。政府因为对企业年金计划实行税收优惠而 减少财政收入 Yst , 为此政府要发行债务 D 来使财政保持平衡, 可以认为 Yst = D。政府第二期的财政收入为 W 1 , 财政支出为 C 1 。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程 度为 , 政府的税收与法定养老保险金相应变动。政府对年金征税以偿还第 一期债务, 如前所述, 假设物价变动率对此没有影响。 在实施税收优惠的过程中, 政府类似于一个投资者。政府是一个追求收 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 在推行年金计划中, 政府偏好效率目标而不是公平目 标。假定政府的贴现率为 。政府的偏好受到财政赤字( K) 、 行为目标( B) 、 以及政治周期( T ) 的影响, 其影响程度分别用 , , 表示。 0 表示不受上述 因素影响的贴现率。财政赤字越大, 越大。赤字越小, 越小。政府越偏好 选择效率目标, 小, 周期越短, 则 越 小。越偏好选择公平目标, 越大。
0

越大。政治周期越长,



即, = f( K, B, T ) , ( =
2

+ + + )
2 2 2

并且

K

> 0,

K

2

0,

B

> 0,

B

0,
- 1

T

< 0,

T2

0

于是, 我们构造以下的模型: Max U g = U( C 0 ) + U( C1 ) ( 1+ ) s t C 0 + C1 ( 1+ i)
- 1

W 0 - Yst+ D+ ( 1+ i)

- 1

[ W 1 + Y ( l+ t ) ]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 U( C0 ) + U ( C 1 ) ( 1+ ) - 1 - [ C 0 + C 1 ( 1+ i) - 1 - W 0 + Yst - D66

魏凤春、 于红鑫: 企业年金税收政 策的分析框架

( 1+ i) W 1 - ( 1+ i) Y ( l+ t ) ] L L L 令 = 0, = 0, = 0 C0 C1 L U( C 0 ) = - = 0 ( 1) C0 C0 U( C 1 ) L - 1 - 1 = ( 1+ ) - ( 1+ i) = 0 ( 2) C1 C1 L - 1 - 1 = C 0 + C 1 ( 1+ i) - W 0 + Yst - D- ( 1+ i) [ W1 + Y ( l+ t ) ] = 0 ( 3) 由( 1) 式、 2) 式、3) 式整理得: ( ( U ( C0 ) = C0 U ( C1 ) = ( 1+ i) - 1 C 1 ( 1+ ) - 1 C 0 - W0 + Yst- D - 1 = ( 1+ i) W 1 - C1 + Y l+ Y t 由( 4) 式、 5) 式可知: ( U ( C1 ) C0 ( 1+ ) - 1 = ( 1+ i) - 1 U ( C0 ) C1 ( 6) 式与( 7) 式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U ( C1 ) C0 C0 - W 0 + Yst - D - 1 ( 1+ ) = 1 U ( C0 ) C1 W - C 1 + Y l+ Y t U( C 1 ) C0 令 = A U( C 0 ) C1 所以有: s= 1 [ W 0 - C 0 + D+ A( 1+ ) - 1 ( W 1 - C 1 + Y l+ Y t ) ] Yt ( 三) 讨论 对上式进行讨论, 可以对政府年金税收政策进行全面的剖析。 1 政府初始财政状况的影响 s W0 - C 0 表示的是政府初始的财政状况。由对 s 求 W 0 - C 0 的导数可知, 1 1 ( W0 - C0 ) = 。由于 > 0, 所以, 政府初始的财政状况决定了政府愿意 Yt Yt ( 9) ( 4) ( 5) ( 6)

- 1

- 1

( 7)

( 8)

让渡权益给企业的程度。当面对财政结余时, 政府价值函数通常是凹函数, 政 府是风险厌恶型的; 政府面对财政赤字时, 价值函数是凸函数, 政府此时是风 险追逐型的。财政状况不同, 政府的行为目标是不相同的。财政盈余的政府 是一个计划者( Planner) , 其考虑的是风险最小化, 它所追求的是长期收益的 最大化。而财政赤字的政府则是一个执行者( Doer) , 追求的是短期收益的最 大化, 偏好风险最大化( Shefr in 和 T haler, 1988) 。二者的目标之所以不同, 67

财经研究

2007 年第 8 期

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消费具有刚性, 减少消费对二者造成的心理成本( psy chic cost) 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 财政盈余的政府忍耐力强于 财政赤字的 政府。 因此, 无论企业的年金计划在第二期给政府带来多么高的收益, 在第一 期, 政府的免税直接增大了财政压力, 从而加重了政府的心理成本。政府的初 始财政状况是盈余时, 免税对其当期效用影响不大, 政府也乐于实施这一政 策。当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时, 要求政府免税的难度就会加大。 但是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 当政府财政压力极大时, 政府更愿意冒险行 事。这表现为免税政策更容易出台, 代价是企业对年金的控制力将会让渡给 政府。这将放在讨论 5 中详细讨论。 2 法定养老金缴费率的影响 s - 1 l = t A( 1+ ) , 由于 0< < 1, A> 0, 0< t < 1, 可能为正, 也可能为 负。因为年金对于企业来讲 是延期支付的薪 酬, 激励 的效果很难判 定。当 s > 0。也就是说, 法定养老金缴费比例越高, 政府越愿意给出税收优 l 惠。政府的权益让渡本来就是汲水政策的运用, 法定缴费率越高, 政府养老金 > 0时, 风险化解的可能性越大。当 < 0, s < 0, 表明即使企业的法定养老缴费率很 l

高, 政府也不愿意对其实施免税待遇。原因可能如下: 一是企业因为过高的养 老保险缴费而无力推行企业年金计划, 政府也就无税可免; 二是政府财政压力 极大, 免税的心理成本过大。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只有企业在缴完养老保险后还有利润时, 企业才 可能参加年金计划, 政府才可能免税。政府如果降低养老缴费率, 会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 3 企业生产率变化的影响 s = l A( 1+ ) - 1 , 由于 0< < 1, A> 0, l> 0, 0< t < 1, 所以一定有 s > t 0。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企业利润增加, 政府的法定养老金与企业所得税 会相应增加, 这应该是政府推行年金计划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也是免税的最终 目的。理论上讲, 只要政府按照合约的内容保证了法定养老金的保值与适当 的增值便完成了责任。因为养老本质是个人的事情, 政府强制养老是出于抑 制个人消费偏好即期效用最大化的习性。当然, 这一逻辑成立的前提是政府 理财能够比个人理财效果更好。但是在政府存在道德风险的条件下, 养老金 的被侵占实质上是增大了社会不公平的程度。企业年金是企业的事情, 政府 不宜将其与分担政府养老负担合在一起, 否则企业年金的独立性就受到影响, 从而导致私人权利被公共权力侵占。 68

魏凤春、 于红鑫: 企业年金税收政 策的分析框架

4 政府的贴现率 s= - 1 。前面的分析已经表明, 政府第 Y t A( 1+ ) - 2 [ W 1 - C 1 + Y ( l+ t ) ] s < 0。政府的贴现率越

二期的财政状况已经好转, 即 W 1 - C1 > 0, 所以有

大, 免税可能性越小。 = 0 + + + , 在 、、 三者中, 假设有二者不变, 则 o 任一其他值变动, 都会使 s 反向变动。三者也存在着变动效应相互抵消的情 况。如政府财政状况变好, 变小, 但如果政府较多考虑的是公平目标, 变 大, 不变, 则有 s 不变等等。三者的组合很多, 现只分析其极端情况: 当 、、 同时最大与同时最小。相应地, 极大与极小, s 则极小与极大。 我们不能保证 W 1 - C1 > 0, 如果第二期政府财务状况很差, 当 W 1 - C1 + Y lt < 0, 则有 s < 0。这意味着政府财政危机非常严重, 政府生命周期将要结

束( 魏凤春 2005) , 政府留给后任的则不是遗产而是债务了, 对年金的免税等 基本上就无从谈起。 5 年金的控制权问题 如果把前面的 D 表示为政府对年金的控制权, 则有 s 1 = > 0, 即政府 D Yt

的控制权越大, 越愿意给企业免税。一般来讲, 0< t < 1, Yst < Ys, 政府给企 业的免税额总是小于企业年金的积累额。 在前面的假定中, 我们假定政府在第一期会通过发行债务来补足因为免 税而增加的财务亏空, 这是通常的做法。这里的前提是政府拥有对法定养老 金的控制权, 企业年金理事会按照市场原则自我控制年金的运行。在公共权 力与私人权力边界不清的时候, 政府可能会将企业年金的控制权收归已有, 特 别是在财政危机的时候, 政府会将企业年金视同财政资金的一部分。养老金 运行的时间不一致性给政府掌握年金的运行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6 年金的公平性问题 在我们前面的讨论中, 对于年金的公平性问题少有提及, 只是指出政府的 贴现率受到政府行为目标是效率为主, 还是公平为主的影响。原因是从年金 的运行机理来看, 政府的税收政策有着偏好效率的本能。只有足额地上缴了 法定养老金的企业才有资格参加年金计划, 而且也只有利润较好的企业才有 能力参加, 年金计划建立的企业的禀赋是不同的, 此为其一。其二, 政府只能 给参加年金计划的企业优惠。其三, 政府的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年金的激励作 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从而增加法定养老金和公司税的征收额。所以, 企业 年金的税收公平问题只存在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之 内, 而不存在于参加企业年金计划与不参加计划者之间。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来解决年金带来的不公平问题。只要 69

财经研究
( 1+ i)
- 1

2007 年第 8 期

Y ( l+ t ) > Yst , 政府如果能够将增加的养老金或者税收转移给养老

金不足的人群, 公平与效率便可以耦合。这暗示了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优化 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三、 对中国当前年金税收政策的解释 运用上面的模型以及讨论的命题可以对中国现行的年金税收政策进行很 好的解释, 并可以进一步推测政策优化所需要的条件。 中国目前企业年金计划在推行的过程中, 税收政策极不统一。从表 1 可 以看出, 截止 2007 年 1 月, 全国统一的税收政策没有出台。地方 26 个省级行 政组织实施了不同抵扣比例的税收优惠, 比例从最低的 4% 到最高的 12 5% 。 从形式上看, 没有按照国际标准的 EET , ET T , 或 T EE 等既考虑筹资、 基金投 资收益又考虑支付时的税收。从内容上看, 年金税收政策只是规定企业可以 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将年金缴存额按一定比例进行抵扣。除西藏外, 对个人 缴存时的税收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另外, 各省出台的政策很大一部分延续了 以前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时的税收优惠政策。
表 1 中国各地区企业年金税收政 策 抵扣比例( % ) 4 4 4 3~ 5 地 区 备 注 抵扣比例( % ) 4~ 6 5 5 政策延续 政策延续 8 3 12 5 地 区 备 注

黑吉辽 冀鲁湘京 渝陕津 粤青新 四川

国务院批准 新出台

西藏 浙皖云 沪闽贵深 晋赣 苏鄂

新出台 新出台 政策延续 新出台 政策延续

资料来源: http: / / w ww cnpensio n net( 2006 年 1 月至 2007 年 4 月)

从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情况来看, 参加者大部分是大型的国有垄断 企业,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并没有参加。从各地已经建立的年金计划的 运行来看, 企业年金的实际控制权在地方政府手中。 形成目前年金税收政策现状的原因在于: 其一, 虽然近年来中央财力大增, 但金融企业改革上市、 养老金支付危机 以及应对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公共风险等潜在财政压力并没有下降, 全国性的 免税会直接增大政府的心理成本。 其二,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到注重公平的阶段, 年金计划的实施既没有提高 效率, 还加剧了不公平。从 1991 年 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的决定 提出 国家提倡、 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 后, 国有大型的垄断企 业相继以团险与企业年金等方式建立了补充养老保险以补偿其养老金统筹的 损失。垄断企业效率的低下使得年金只是起到了增加员工福利, 但并没有提 70

魏凤春、 于红鑫: 企业年金税收政 策的分析框架

高效率的效果。相应地, 政府的法定养老保险金与税收也未相应增加。中国 企业养老、 医疗、 工伤、 失业四项社会保险加上住房公积金的费用已接近企业 工资总额的 50% 左右, 中小企业已经不可能有财力举办企业年金计划。在中 央的财政支出并没有在转移支付方面修正不公平的制度背景下, 政府颁布统 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悖于税收的公平性。 其三,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严重。1995 年 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 老保险制度的通知 提出, 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由企业和个 人自主选择经办机构。同年, 劳动部拟定的 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的意见 , 又提出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应利用基本养老保险的优势, 通 过提高服务质量、 保障资金安全以及减免管理等措施, 争取经办企业补充养老 保险业务。于是, 以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为代表的机构成为地方政府掌 控企业年金的普遍做法。在普遍存在着财政压力的背景下, 地方政府实行的 是一种风险极大化的行为, 地方政府以较少的免税获得了大部分的年金使用 权。年金监管与运营的统一, 收支一条线, 缺乏第三方监管, 使得资金安全性 极差。这种情况在地方政府政治周期的作用下, 程度有所加剧, 上海 社保案 的发生是必然的。如此, 中央再出台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有纵容之嫌。地方 政府的税收政策更多的是延续以前的做法, 随着中央要求地方企业年金移交 金融机构管理, 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会下降。 其四, 年金免税待遇的有效性需要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安排。从辽宁等最 早实行养老保障改革, 并获得国务院批准的税收优惠待遇地区的实践来看, 免 税待遇并没有加速年金的发展,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相关的系列制度安排欠缺 有关。完整的企业年金税优政策包括核定、 监督、 征缴等多个环节, 税目也包 括企业所得税、 资本利得税、 个人所得税等。税优政策在实施过程中, 政府各 部门、 企业和金融机构尚缺乏配合。有关企业年金制度实施中的法律保障不 足, 也难以在制度上保证企业合规地管理、 运用年金。在政府过多地掌控企业 年金的运营时, 年金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职能, 再完善的配套制度也只能引致 南辕北辙的效果。 最后, 上述现象的出现, 与对企业年金的本质认识不清有关。企业年金不 同于法定的养老保险金, 其核心作用在于激励企业提高效率。在国有企业本 身激励不足背景下, 年金的激励作用微乎其微。对于政府来讲, 免税的目的在 于增加第二期的收入, 这也是效率的表现, 单纯的年金计划不可能解决公平问 题。政府必须在转移支付方面加大对医疗、 养老等的投入力度, 才可能将效率 与公平结合起来。在社会大部分成员因为财政幻觉而将养老责任推给政府, 企业年金的激励作用不大的困局中, 中央与地方政府对企业年金政策的歧见 恰好达成了一个纳什均衡。 71

财经研究

2007 年第 8 期

四、 结论及进一步的研究 企业年金计划的税收政策被认为是阻碍年金计划发展以及多层次养老保 障体系完善的阻碍。政府对企业年金计划实行免税的目的在于通过汲水政策 获得更多的收入。在一个两期的政府消费模型中, 这一目的的实现取决于很 多因素。初始的财政状况决定了政府的偏好, 减税引起的心理成本的增大, 使 得政府在财政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不愿意让渡权益, 除非政府对企业年金的控 制权足以抵消这部分税收减少对消费的影响。法定养老金与企业年金的互相 替代性使得企业年金参与者的禀赋不同, 政府的税收政策一开始就决定了其 激励效率为主的特征。企业年金的参与者固有的激励不足的特征, 使得政府 的税收政策基本无效。政府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徘徊, 年金税收政策实施所 需要的其他制度安排的欠缺, 都加剧了这一困境。其中, 企业年金非政府化运 作特征的缺失决定了上述讨论基本上属于缘木求鱼。 因此, 企业年金税收政策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并不具备, 政策的重点不应集 中在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颁布, 而应逐步完善其前提条件。厘清法定养老 金与非法定养老金的性质, 政府应将掌握的企业年金交还企业进行市场化运 作; 调整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机制, 夯实其激励基础; 加快调整收入分配不公 的转移支付机制等等都是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 一系列的税收政策将会使 年金计划的实施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并使得政府的公平与效率目标得以 耦合。 本文在一个跨期的消费模型中进行了分析, 并没有考虑企业年金计划的 建立引起的当期消费的下降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也没有考虑计划对个人 财富以及税收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拓展。
注释: 太平人 寿 2005 年 的企业 年金 调查报 告显 示, 81 6% 的企 业愿 意考 虑建立 企业 年金计 划, 73 7% 的企业认为年金税优政策有吸引力。 的变动在鞍点均衡的处理上相对烦 琐, 本 文考虑 与同时最小, 相应地, 参考文献: [ 1] Daniel K ahneman, A mos T v ersky Pr ospect theor y: A 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 isk [ J] Econometr ica, 1979, 47( 2) : 263~ 292. [ 2] H ersh M Shefr in, Richar d H T haler T he behav io ral life cycle hy po thesis [ J] Economic Inquir y, 1988, 26: 609~ 643 [ 3] Scher er F N ordhuaus theo ry of optimal patent life: A geometr ic reinter pr etation [ J] A merican Eco no mic Review, 1972, 62: 422~ 427 方式处理以避免多重均衡的出现。 的 两种极 端情况。 、、 同 时最大 用不变的 极大与极小。分别讨论这两种情况, 便可以将变 动的

72

魏凤春、 于红鑫: 企业年金税收政 策的分析框架 [ 4] 何平 12 25 [ 5] 胡润峰, 杨海鹏, 付涛 ( 4) : 45~ 47 [ 7] 任波, 付 涛, 季敏华 [ 8] 魏凤春 65~ 70 [ 10] 郑秉文 07 15. [ 11] 郑秉文 [ 12] 郑功成 03 30 中国企 业年金的治理危机及其出路[ J] 中国人口科学 2006, ( 6) : 37~ 39 千亿年 金多半 出自 垄断 企业, 专家 忧拉 大分配 差距 [ N ] 北 京晨 报 2007 企 业年 金: 贫 富 分 化的 减 震 器 还 是 加 速器 [ N ] 中 国 经营 报 2006 [ 9] 魏凤 春, 于 红 鑫 百亿年金大移交[ J] 财 经 2007, ( 7) : 48~ 49 中 国 潜 在 财 政 危机 的 成 因 与 对 策 [ J] , 战 略 与 管 理 2001, ( 1) : 目标、 导者与财政约束[ J] 世界经济 2006, ( 9) : 56~ 58 领 上海社保: 危险的投资[ J] 财经, 2006, ( 17) : 26~ 28 华中 科技 大学学 报 2004, [ 6] 黎民, 曾 永泉 政 府与企业在社 会养老 保障中 的博 弈[ J] 中 国 企 业年 金 发 展 问题 研 究 ( 摘 要) [ R ] http: / / ww w cnpension net, 2006

An Analysis Framework on the Tax Policy of Enterprise Pension
WE I Feng chun 1 , Y U H ong x in2
( 1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 anagement , T singhua Uivers ity , Beij ing 100084, China; 2 H ua x ia Bank , Beij ing 200005, China)

Abstract: In a t w o period g overnment co nsum e m odel, the paper st udies the r elat ionship bet ween t he tax premium poli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 t erprise pensio n plan. T he t ax pr em ium po licy is determ ined by t he pr im al fiscal pressure, t he go vernm ent s pref erence, t he pow ers t o co nt ro l t he pen sion, and t he rate of endow ment insurance in law T he ef f ectiv e of t ax policy is due t o t he pension plan s encourage eff ort , and t he policy is result ed in t he game betw een t he diff er ent g overnment , objective of f air and eff ect ive, sho rt and long run et c T he precondit ion t o unify t he t ax pr em ium does not exist ; the emphasis of t ax policy sho uld not f ocus on t he im plement of unifo rm t ax pref erence policy, but perf ect t he condit ion step by st ep. Key words: ent erprise pension; t ax policy; f iscal pr essure; co nt ro lling ( 责任编辑: 金 澜)

73



  本文关键词: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的分析框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26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a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