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省以下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5 17:13
  我国现行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事权与支出现任划分框架是在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时确立的,后经多次修改和调整,解决中央政府的集中财力的能力,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是最初目的。而目前我国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还只是停留在中央对地方财政体制的贯彻和延伸。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省以下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严重不匹配,各级政府职能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地方经济活力不足,发展更是也受到制度的阻碍。因此,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制约地方财政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对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五级政府的大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以下财政体制由各省自行研究制定。中央对省级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各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为目标,逐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理顺了省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划分,构建了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初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各地发展实际的省以下财政体制。但与中央财政发展形势的明显变化相比,省以下财政困难则普遍存在并且可以说是更加突显,广大省以下各级政...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省以下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文章结构图

曲线,最优规模,辖区,群体


使得辖区政府抉择规模群体。图4-1 将各因素进行量化说明:图 2-1 辖区群体最优规模的确定图2-1中横纵轴分别代表居民消费总数及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价格。曲线OC:受边际生产递减影响,该曲线的增长趋势不断减缓,其原因是共同消费规模增加而导致的成本节约;OL 曲线表示,随着共同消费规模的增加,该曲线的增长趋势不断变陡,其原因是随消费数量的增加,具有相似需求的消费者在区域之间的分布程度,以及消费者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多元化程度都会随之复杂化,最终导致福利损失。OE是OL与OC的差,也就是消费净值。OE曲线最高点则代表净值达到最大值。以此为基础,桑德勒和齐哈特试图利用几何方式来实现最优辖区规模的确定(图2-2)。在第一象限中,纵轴代表成本或收益,横轴代表人口数。MAC 为边际人均成本

曲线,辖区,边际人,个人需求


以及消费者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多元化程度都会随之复杂化,最终导致福利损失。OE是OL与OC的差,也就是消费净值。OE曲线最高点则代表净值达到最大值。以此为基础,桑德勒和齐哈特试图利用几何方式来实现最优辖区规模的确定(图2-2)。在第一象限中,纵轴代表成本或收益,横轴代表人口数。MAC 为边际人均成本,可以看到,人均负担的成本呈增加趋势,其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无效提供可能性是随着辖区人口数增长而变大的,这使得人均成本承担值提高;MAR代表边际人均收入,MAR呈现出规模增加则辖区内边际人均收入降低,表示人均负担成本的下降,同时,平均收益在增加。但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财政管理与社会管理视角探讨建立乡镇现代财政体制——完善广东省乡镇债务治理的财税体制改革研究[J]. 林江,徐世长.  财政监督. 2014(25)
[2]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市县财政体制[J]. 张俊峰.  山西财税. 2014(08)
[3]我国政府间事权及支出划分研究[J]. 李奕宏.  财政研究. 2014(08)
[4]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一定要走向分权吗——以福建省为例[J]. 林阳衍,刘晔,席鹏辉.  当代财经. 2014(03)
[5]明晰政府间事权划分 构建现代化政府治理体系[J]. 李俊生,乔宝云,刘乐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4(03)
[6]论我国政府间财政支出责任的“错配”和“纠错”[J]. 闫坤,于树一.  财政研究. 2013(08)
[7]税收分配在区域政府收入中应当有所作为[J]. 付广军.  税务研究. 2010(11)
[8]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政策良性互动的对策——基于广西A县的调查[J]. 朱翠林.  当代经济. 2010(19)
[9]省以下的体制改革应当因地制宜[J]. 刘尚希.  农村工作通讯. 2010(18)
[10]中国财政分权演进轨迹及其创新路径[J]. 刘卓珺,于长革.  改革. 2010(06)

博士论文
[1]对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的研究[D]. 刘红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
[2]论我国当前财政风险[D]. 林杰.厦门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20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420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