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5 08:14
  公共财政支出是减贫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学术界对于各项财政支出的减贫效应的观点并不统一,且多数研究都未考虑财政支出结构的内生性问题。论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的面板数据,构建财政支出结构与减贫效应之间的联立方程计量模型分析各项财政支出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大小。结果表明: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和农业性公共支出的减贫作用显著,这三项支出每增加1%会导致农村贫困发生率较上期分别下降0.7%、0.8%和0.29%。但科教文卫支出的减贫效应并不明显。该结论与中国贫困攻坚的现实相符,对于下一阶段的"精准扶贫"常态化与消除相对贫困工作有重要借鉴的意义。 

【文章来源】: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43(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财政分权、财政支出、经济增长与农村减贫关系图

贫困发生率,宏观经济,农村,变量


第2到5列的回归结果表明人均GDP、总公共支出的增长有利于各项财政支出的增长。在其他变量对各项财政支出的影响中,受教育人数促进了科教文卫支出的增加;农村贫困发生率对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因为绝对规模上农村人口贫困人口越多意味着需要保障与救济的人越多。但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对其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在群体内并不平均,群体内可能存在“精英掠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变动受财政分权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农业性公共支出受农村人口和有效灌溉面积的正向影响显著,而财政分权程度则对农业性支出有显著负影响这一结果与傅勇(2007)、刘力华(2014)等人的实证结果一致,分权程度越高,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越会减少亲贫式支出的投入力度而倾向于更能带动GDP增长的其他生产性支出。农业性公共支出、化肥使用量、农业人口、有效灌溉面积的增加都对农业产值(第6列)有正向影响且结果显著。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四项财政投入中社会保障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和农业性财政投入的减贫效应显著,但科教文卫支出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中国的贫困识别标准是以人均收入为依据,科教文卫支出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收入,同时人力资本的积累需要较长时间,其短期效应不明显。财政支出具有正向减贫效应,但也具有结构异质性,明确各项财政支出减贫作用的大小十分重要。表2显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每增加1单位会使农村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0.007%和0.008%,即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每增加1%会使农村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0.7%和0.8%。农业性财政投入每增加1%会直接推动贫困发生率下降0.1%,同时通过推动农业产值增加0.1%导致间接减贫0.19%。因此各种财政支出的减贫效应降序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农业性公共支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财政分权、亲贫式支出与减贫的关系研究[J]. 刘力华,周虎,侯圣清.  农学学报. 2014(06)
[2]收入增长与分配结构扭曲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J]. 陈飞,卢建词.  经济研究. 2014(02)
[3]财政农业支出、农民增收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 李普亮.  南方经济. 2012(08)
[4]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J]. 罗楚亮.  经济研究. 2012(02)
[5]公共支出结构与农村减贫——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 王娟,张克中.  中国农村经济. 2012(01)
[6]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J]. 傅勇,张晏.  管理世界. 2007(03)
[7]中国的政府公共支出与减贫政策[J]. 林伯强.  经济研究. 2005(01)
[8]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在农村经济增长和反贫困中的作用[J]. 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9]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研究[J]. 刘冬梅.  管理世界. 2001(06)



本文编号:3614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614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