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公共文化建设为什么不能强化供给侧财政投入方式:一个解释框架

发布时间:2023-08-05 16:40
  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国家战略目标下,加大对文化行业和公共文化单位的财政投入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的物质手段和政策措施。但对基层文化单位的调查表明,传统的通过文化行业系统进行的财政投入是一种供给侧保障方式。这一方式在增强文化单位公共产品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导致了明显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行业利益固化导致行业封闭和行业"软收缩"、资源体制内循环导致"机构空转"和供给侧低效。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调整政策思路,我们需借助于数字信息技术的平台功能,实现宏观政策思路的总体转型,要推动政策基准从"国家——文化单位"的供给侧公共投入逻辑转到"国家——个人"的消费侧激励逻辑,以文化消费侧的政策创新引导供给侧的绩效提升,并由此重建公共文化政策的合法性,通过宏观政策创新引导当前国家文化事业体系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型。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供给侧低效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目标与手段“悖论”
    (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目标正当性与财政手段低效之间的“错置”
    (二)供给侧低效导致传统文化行业的“软收缩”
        1.艺术表演行业公共投入增长而受众规模日益减少。
        2.公共图书馆行业陷入“L型”绩效模型。
        3. 一直高增长的文化产业整体增速出现快速下降。
二、供给侧保障影响文化行业绩效的原因分析
    (一)供给侧保障方式诱导行业开发制度红利
    (二)排拒市场机制导致对公共文化单位的激励乏力
    (三)项目制缺乏动员地方的力度,总体绩效不高
        1.文化项目制的政策设计和实施,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供给侧的投入方式
        2.二十多年的项目实践没有达到保障公平、提升绩效的政策设计目标
        3.文化项目不具有经济项目的资源聚集功能,难以动员地方跟进
三、从供给侧投入转向消费侧投入的改革路径
    (一)以消费侧替代供给侧,重建新时期公共文化政策的逻辑
    (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引入竞争激活文化生态
四、简要结论:文化供给侧投入模式到了整体优化的节点
    (一)供给侧投入的低效将消减国家的文化发展能力
    (二)以文化项目为基础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同样存在绩效困境
    (三)数字信息技术提供了文化消费侧制度创新的可能性和可行路径



本文编号:3838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838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5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