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财税论文 >

基于库兹尼茨倒U型验证的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与财政政策关系的回归分析

发布时间:2014-10-16 13:22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引发了诸如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均、内需不足等,收入分配的平等也逐渐突现为一个重大的经济、社会甚至政治问题。社会各界掀起了讨论居民收入差距的热潮。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我国将云南视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本文选取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拥有全国最长边境线的农业大省的城乡居民收人差距最为研究对象,从两个层面对云南省收入分配进行定量分析——先从云南省城市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各自内部水平进行观察分析,而后从总体上对数据进行概括,对城乡收入差距先进行库兹尼茨倒U型检验,确定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继而采用基尼系数来观察城乡收入的大小,得到了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不断扩大这一结论。第二个层面是将城乡收入差距分为四个部分,通过对近十年云南省城乡工资收入比、城乡经营收入比、城乡转移和财产收入比四项指标对城乡收入水平影响的统计分析,找出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然后就财政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了统计分析,最后从定量的角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政策和建议。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第一章,引言。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就收入分配差距和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研究,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收入分配与财政政策的基本理论。首先将收入分配理论的基本定义、类型和发展过程以及度量收入分配的工具和方法做了回顾,然后就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在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影响作了简要阐述。第三章,云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财政政策实证分析。先把云南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作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在短时间不会减少,但其边际增长率趋于稳定。而影响收入差距的内在原因是工资性收入的差距过大。在分析出本文重点所在——外在原因财政政策的影响后发现:财政支出方面,财政支农与社会保障支出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收入方面:差距过大会减少财政收入的增长,且具有滞后性。第四章,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财税原因。从两个方面阐述了造成这一差距扩大的财税原因,一个方面是基于全国的一般性成因,这也是体制变革和改革开放以来不可避免的历史原因;另一个方面是基于云南省的特殊原因,也是云南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所暴露出的财税问题。第五章,缩小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通过对前面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财政政策和建议。 


第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建国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国家都在致力于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同时,国家也实行了统一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这使得这一段时期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这一时期我国的确存在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但由于我国当时实行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政策,所以才没有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的后果。1978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为 0.16,农村居民为 0.21,全国总体居民的基尼系数为0.30。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这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30 多年间年均增长达到了 9.8%。在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78 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分别为 343.4 元和 133.6 元,经历了 30 多年的发展,到201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 19109.4 元和 5919 元。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呈现出超过合理限度的贫富差距。官方数据显示,2008 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91,2009年为0.490,2010年为0.481,2011年为0.477,2012年为0.474。以上数据均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表明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差距呈现两极分化的现状。不可否认,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调节体制很大的促进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这不仅可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要求,也可以有力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而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拉大。从这种意义上讲,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合理积极的意义。但差距应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否则就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 

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符合国家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要求,符合党中央制定的富民强国、共享经济发展果实的总体思路。对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而采取的政府行为以及财政支出政策研究,对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团结,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讲,国民收入分配是一个国家各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分配,狭义上讲则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和非生产单位,还有各居民间对于国民收入的一种分配过程。在我国,收入分配有初次分配,再次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 

分配问题是国民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经济学原理,国民收入的分配有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分配。初次分配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内部分配,物质生产产出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为两个构成内容,一部分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劳动者他的个人收入,包括劳动者工资报酬,必要的物质福利和奖金奖励等和农业劳动者或其他行业的劳动者的薪资收入等等,另一分配内容是组织生产的生产单位和国家社会的收入,包括国家税金及利润,借款必须付出的利息,以及企业的税后利润,留存收益、公积金和折旧等。这项收入是扣除初次分配必要的各项支出以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价值。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之上在国家范围内和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通过再分配获得的收入就被称作派生收入,这种收入的主要形式是财政支出和信用贷款等等。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进入最终分配,最终分配是国民收入最终分配到生产积累和社会消费,通过制定和划定生产积累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的适当比例,使得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能适当的提高并且和国民收入的总供给量相互匹配和平衡,并使积累和消费在虚拟和实物的方面平衡协调,处理好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遵从和调整好积累基金、消费基金各自内部的固有规律,做到在不断提高积累,提高物质生产能力的同时,逐步提高和改善物质生产劳动者的个人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求。收入分配还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不尽相同。宏观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总体总量上的配比关系,微观收入分配是更为侧重个人在收入分配中的关系。 

 

第2 章  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分析 

 

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山东省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我们先对经济学史上经典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代表性测度方法及指标进行阐述。 

 

2.1 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基础 

2.1.1 西方古典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1776 年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中,对国民经济首次进行了阐述。他将土地以及劳动的全部年产物称之为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减除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的维持费用,所得即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收入被劳动者、资本家及土地所有者共同分配,资本家对劳动者的生产成果进行分配,从而获得了利润。1817 年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出版了《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书中他提出收入分配应到遵循的边际原则。他指出地租是土地要素级差的不同产生的收益,遵循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而劳动者的工资取决于生存所需生活资料的价格,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劳动的剩余价值,利润与工资呈现负相关关系。1803  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发表了其代表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书中将人类的劳动划分为三类,分别为脑力劳动、经营管理劳动、体力劳动,他还提出了效用决定价值的著名理论。萨伊指出,三种生产要素都创造出效用和价值,每一种要素所有者都应当获得相应的收入,工资是工人所得,利息收入是资本家所得,地租是土地所有者所得。这种三类劳动都获得了公平合理报酬的理论,被称为三要素论,也被称作萨伊生产要素分配论。 

2.1.2 新古典主义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19  世纪  70  年代,经济学家杰文斯、瓦尔拉斯和门格尔等人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理论观点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由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因而价值也是递减的。他们还认为生产力要素的价格与边际生产力相等,即最后一单位的劳动收入即为工资,最后一单位的资本产量即为利息。最终的收入分配由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经济学家阿弗里德·马歇尔认为在供求平衡的状态下,生产要素决定价格。研究国民收入分配等同于研究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各种生产要素,他提出为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可以用高报酬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2.2 收入分配差距的测度方法和指标 

想要研究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要先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测度和衡量。这就牵扯到选取怎样的量化指标,如何将收入分配差距用公式和数据表现出来。在测度方法上,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是按照指数性质划分的,分别为收入集中度测度法、份额比例测度法,普通离散系数测度法。 

2.2.1 收入集中度测度法 

收入集中度测度法(Indices of Concentration)将实际收入与基准收入进行比对,从而用不同的方法来测度两者间的差距。一般常用的是洛伦茨指数法和总熵指数法。 

(1)洛伦茨指数法以及基尼系数 

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在1907年提出了洛伦茨曲线,此后洛伦茨指数法由此得名。洛伦茨曲线的建立有一定的理论前提,即假设每个人的收入绝对量均相等,那么收入分配差距就不存在。但如果有X 人在社会中存在,每个人应得的收入为社会收入总量的1/ X 。然而每个人所得的收入并不一定与他所占的人口比例相一致,那么收入分配差距就出现了。基于此理论前提,洛伦茨画出了著名的洛伦茨曲线,如下图所示。

在图2-1中,纵轴代表收入累计百分比,横轴代表人口累计百分比。除此之外,还有一条45度直线将坐标轴的第一象限分为两块,图中右下角的90度线代表着收入分配的绝对不平等。在以上两条线之间存在的就是洛伦茨曲线,例如图中的两条曲线A 和 B。收入分配差距的大小根据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均分配线的接近程度来估计,两者越接近代表差距越小,越远离表示差距越大。洛伦茨曲线能够反映出各个收入阶层的收入比例概况,同时洛伦茨曲线的弯曲程度还可以代表各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不同地域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或者同一地域在不同时期的收入分配差距都可以从两条不同的洛伦茨曲线中表现出来。 

西方学者以洛伦茨曲线的建立为基础,提出用指数衡量方法来测度收入分配差距,其中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基尼系数最为著名。基尼系数的计算是依靠洛伦茨曲线的面积比得出的,具体为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均分配线所围成的面积比上绝对平均分配线下的三角型面积,这一数值的取值范围是 0-1。基尼系数越接近 1,代表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基尼系数越趋向于0,代表收入分配差距越小。一般国际上0.4作为基尼系数警戒线,相对平均在 0.2-0.3 之间,0.3~0.4 为合理区间。超过 0.4 就被认为是收入分配差距较为不平等。 

 

第3章  山东省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20 

3.1 山东省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差距逐步拉大......20 

3.1.1 山东省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差距对比 ..........20 

3.1.2 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 ......21 

第4章  山东省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分析...........28 

4.1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理论分析............28 

4.1.1 支农支出.........28 

4.1.2 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29 

4.1.3 行政管理费支出...............30 

4.1.4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0 

第5章  山东省应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37 

5.1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37 

5.2 提高山东省财政的教育支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38 

5.3 改善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完善新农合医疗体制......39 

5.4 调整行政机构,缩减行政经费......41

 

第5 章  山东省应对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山东省实行二元财政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而且财政支出对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有着明显的影响效果。2011年山东省财政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 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确定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同时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章将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检验结果,提出能够帮助山东省改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5.1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针对山东省财政在农业农村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支出力度,制定并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以不断调整和适应现行的财政支出结构。2013年山东省级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方面资金 323.5亿元,增长25.1%;农业“四补贴”资金108亿元,亩均120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达45亿元。 

首先,应明确省级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由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具有外部性效应,诸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本,因此仅依靠农民和村集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确立并落实到省级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主要资金来源仍然不能依靠收入较少的乡镇财政。省级政府可以直接贯彻国家制定的各项惠农利民政策,也具有自主设立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权力,因此将省级政府的责任权限明确到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省级政府的作用,真正起到支持农民、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省农业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和督导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拨付的专款,制定出适合该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规划。

其次,山东省政府应当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应相应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用最高限价法控制农机产品及各类生产资料的成本销售价格,从而降低农民负担。2013 年,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实施 128 艘远洋渔船的更新改造,供销社托管大田作物千万亩,机采棉面积扩大到2万亩的惠农政策,笔者认为仅有这几方面的政策是远远不够的,省政府还可适时制定更为广泛的政策扶持农业。 

 

结论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以及财政支出的影响因素,使得关于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关系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在对财政支出影响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运用山东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纯收入的数据以及五大类财政支出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特别是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和权重比例。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论基础上,为山东省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提出了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受到笔者可获得相关数据资料以及个人学术水平的限制,以上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个与多学科相关的课题,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都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研究差异。不可否认,政府的财政支出对于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起到较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经济学领域中的财政学角度研究财政支出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其他影响因素与本文所提影响因素的差异及相互作用也是以后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9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9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6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