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6-11-29 18:32

  本文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_何永刚 投稿:刘踳踴

情报杂志2007年第8期 JournalofInformationNo.8,2007·情报教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ResearchReviewontheCurriculumfortheInformationSystems * …

管理会计信息的发展 文摘: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使管理会计改革也引起了会计电算化改革,使会计管理逐步向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针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会计管理。 关键词:会计、管理信…

(工程硕士) ⑧谢己卫工誓女缘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与开发 作者姓名:陈一瑶 指导教师:田贤忠副教授、余心申高级工程师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2012年10月 DissertationS…

情报杂志2007年第8期                  JournalofInformationNo.8,2007·情报教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ResearchReviewontheCurriculumfortheInformationSystems

何永刚

1,2

,黄丽华

2

(1.河北理工大学 唐山 063009;2.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摘 要 对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从本专业的学科性质入手,对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综述,给出了10年以来本领域研究的框架,重点对各种课程体系方案进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办法,最后给出了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课程体系 综述  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IS博士。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试办MIS专业,1990年复旦大学首次设立MIS专业硕士点。由于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MIS专业被命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等,分别从属于管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将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IS专业),给出了宏观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指导,改变了上述混乱状况,IS专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共有4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该专业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a.工科类。信息管理专业主要被设置在工科院校的管理学院内。注重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主要培养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人员。b.理科类。这类信息管理专业数量较少,但影响较大,如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注重信息技术与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的研究,毕业生主要从事信息咨询、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策划及电子商务等工作。c.文科类。注重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毕业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还具有相当数量的数学及经济管理知识

[2]

体系问题。其中,1997~1999年期间是IS课程体系的研究的顶峰时期,2000年以后的研究趋于平缓,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多,似乎已成定论。但从10年以来的专业发展实践看,IS专业的课程体系还远远没有规范,在新的信息需求环境下又面临着新的问题。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结,从IS专业的性质分析出发,探讨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存在问题和最后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1 IS专业的性质及课程体系的原则

一个学科的课程体系体现着这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在以前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首先提出了IS专业课程体系的指导原则。IS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与此相对应,课程体系应遵循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人机系统”,或“社会技术系统”,单纯从管理或技术某一个层面去探讨都是偏颇的[3]。IS又是应用性学科,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服务技能,需开设一定数量的操作性课程,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科的理论体系及逻辑结构,既要保证培养对象对专业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又要拓宽学术视野及适应领域。信息产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IS专业课程体系要适应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需求,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历史阶段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社会因素、学科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使学科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形式、内容和特征,因而相应的课程体系就又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趋势,并由此进行课程更新[4]。

我们从中国期刊网等网络数据库和其他文献中搜集了10年(1995~2005)间的140篇典型文献,同时参考了部分专项课题的材料和美国IS2002的等相关研究成果,对IS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从以上文献的研究领域看,大量研究在1995年《目录》颁布之后,探讨专业合并之后的课程

2 信息领域人力资源的需求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表明,信息已经成为重要资源,任何组

基金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0571016)、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博士生学位论文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何永刚,男,1964年生,讲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IS研究方法、信息系统生态理论、知识管理等;黄丽华,女,1965年生,教授,研究方向为IS研究方法、电子商务、信息系统规划等。

JournalofInformationNo.8,2007

             情报杂志2007年第8期

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它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能够适应的行业领域以及所能胜任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培养目标,反映了专业的学科价值和社会作用,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总体需求。很多学者赞成在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复旦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一批院校的IS专业的本科学生入学后,前两年的课程是管理学院的平台课程,后两年是专业教育。对此,很多学者认为应求同存异。具体来说,就是各高校IS专业应该在培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上保持一致性,同时应注意结合原有的背景专业的特点和特色,突出优势领域,多方向培养[8],从而满足社会各类信息人才需求。理论上在宏观目标和知识结构上基本可以形成一致的认识,但由于学校的背景不同,但在具体教学计划实施时偏差颇大。

个别学者认为,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较低层次的信息管理人员,即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系统集成人员及系统维护和二次开发人员。在这些职位当中,更多的学生应该从事系统维护和二次开发,他们除了应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应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知识和能力;而少部分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更为突出的,可以专门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系统集成。从长期来看,还应发展研究生教育,其目标是培养系统分析员和信息经理以及信息化咨询人员[6]。

很多学者强调IS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IS专业呈现的多为管理学科的特点,应该看成是管理学科的专业,而不是计算机学科的专业[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信息技术本身,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从事计算机系统开发、一次开发、底层开发、工具开发;而IS专业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组织,强调信息组织与管理,培养的人才则主要从事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培养目标是系统分析员,而不是程序设计员,应重点加强信息组织与管理以及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中,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其重点在于用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只是工具,而不是研究这些技术的本身

[10]

织都要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从事管理和经营。信息专业人力资源将成为社会需求热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是信息系统的网络平台已经普及,大量单一信息系统已经运用,但系统集成太少,缺乏在客户关系、供应链、人力资源等管理及决策层上的应用。同时,引进的ERP软件,由于对其管理思想的消化不足以及与生产力水平不相对应等原因,成功的案例极少。企业决策层对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巨大潜能理解不够,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软件开发商中缺乏通晓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人员,还不能够将业务流程、管理层及决策层的单项应用进行有机融合

[5]

广泛的信息需求和落后的信息服务这一矛盾反映出在这一领域缺乏既懂信息管理业务,又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能敏锐把握信息的竞争价值的专业管理人才,对信息人才的需求由单一的技术支持型化转为复合型。其具体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层次:系统集成和开发人员;系统维护及二次开发人员;信息资源管理的系统分析员;信息经理(CIO);信息化管理咨询人员。以上职务对管理知识和技术能力的要求都较高,其中系统分析员更侧重于技术管理,对信息技术上的掌握要求更高;而CIO侧重于业务管理,应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和个性特征,应是一位技术通才;信息化管理咨询人员,应兼具系统分析员和信息经理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由技术咨询和管理咨询两类人员合作完成[6]。

3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研究的首要问题,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教学单元、核心课程以及整体的课程体系都是围绕培养目标展开的,很多研究一开始就提出了培养目标,特别强调的是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特定社会需求之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涉及三个基本要素:知识结构及水平;能力、素质及个性状态;可从事工作的领域及职业。

多年来,学术界在IS专业培养目标问题上存在求同和求异两种观点。求同观点认为,同一专业应当在培养目标上保持一致;“求异”的观点认为,各个院校的办学背景不同,类型(综合性、文科、理工科等)不同,师资的知识结构不同。同时,社会对信息人才需求的层次和类型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趋于多样化[7]。各高校应当按照社会需要和背景专业的特点灵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实用性需求,而不必受到某种规则的约束。上述观点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令人担忧的是后者,它从表面上看是在提倡改革和创新,突破了传统的限制,很容易得到“业内”人士的支持。很多高校将各种认证课程,如微软的MCSE课程、思科认证等引入了教学。其实,它重蹈了“务实求用”的老套路,它并不适合培养符合社会长远需要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

《专业目录》中将IS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

4 知识与能力结构

《专业目录》指定的知识结构由三个板块构成:管理学理论、IT(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参考众多的研究成果,本着“模糊专业、拓宽基础、突出能力”的原则规划知识结构,可以将IS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归纳如下: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数学知识;语言与沟通知识;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与技术、系统科学理论[11]。国际教科文组织将信息领域研究指定为人类交流、用户研究、信息源、信息数据存储和检索、组织管理、专题研究和研究方法7个方面,并建议重点是信息源、信息数据库存储、检索和组织。美国ACM给IS专业教学模式规定了一个知识体,即信息技术、组织与管理及

情报杂志2007年第8期                  JournalofInformationNo.8,2007

系统开发理论三部分内容。中国人民大学的左美云教授采用德尔菲方法进行研究,提出CIO的知识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十个知识模块。其中初级模块包括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中级模块包括流程管理、项目管理、经营管理和公共管理,高级模块包括信息变革、信息战略和信息文化[12]。国内某些学者在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应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a.强调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与管理的能力;b.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c.沟通能力,包括外语基础(跨国家信息交流的基础)和中文的组织表达能力;d.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13]。有学者分析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情况,IS专业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范围包括:系统的分析员、政府部门或企业信息顾问、网络中心主管或信息中心经理。成功接受专业教育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a.能够理解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和通讯技术,作为正式组织系统的技术基础;b.懂得如何利用、分析和建立组织系统中的信息内容;c.具有坚实的组织理论基础,了解商业经营中的主要活动,能够将技术知识与组织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来创造价值;d.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从事职业生涯必不可少的技能。

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语言工具知识;经济学、现代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学科背景知识;政治课及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延伸课程;背景知识;数学知识模块、计算机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经济管理与人文知识模块、实践教学模块。7模块划分有:基础理论、信息管理技术、信息管理理论与实务、计算机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及应用、背景知识、应用研究等[15]。各研究者所设模块虽有不同,但在基础素质知识模块、现代信息技术模块和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模块、专业学科背景知识模块这四个方面基本达成共识[16]。 5.3 功能模块结构方案 以北师大为主体的“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组,在《关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的报告中提出了由11个功能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又在此基础上归纳为6个模块:基础教育模块、信息科学与技术模块、管理科学模块、相关科学模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模块、专业理论知识模块。最后一个模块是本专业最核心的内容,又分4个子模块:信息组织与分析、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利用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 5.4 层次结构方案 有的学者提出了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方案,如理工科基础课、管理类基础课、信息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17]。有的研究提出另外的3层次划分: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专业教学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两项。专业核心课是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最为基础的、处于核心地位的课程,这类课程在各校信息专业中都是大同小异,并且都是必修课[18]。4层次论:基本知识层(包括管理知识,信息技术,决策知识等)、信息系统开发技术、信息系统应用支持、信息系统战略管理。该观点的特点是在以上4层次的课程中贯穿以行为科学课程,如心理学、社会学、企业文化等。强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5.5 业务环节结构方案 有学者认为信息管理的研究领域就是对信息交流业务环节的管理,信息管理教育应该为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课程结构。核心课程应是信息管理的核心业务课程,主要课程包括:信息管理学概论、信息选择与搜集、信息存储技术、信息组织技术、信息开发利用技术、信息传递服务、信息检索技术、信息调研分析技术、信息用户研究与教育、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机构管理、信息管理事业史等。 5.6 抽象组合结构方案 还有学者强调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要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抽象、概括和涵盖,于是将课程按性质分为3组:通识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第1组是各专业都必须要修的。 5.7 6+X方案 1998年新的《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出版后,很多学者对IS专业的课程设计提出批评。教育部立即委托五校起草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初步意见》,提出一个机动灵活的6+X方案。其中6门必修课程是: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或叫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X为各校系科根据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各自确定开设的

5 课程设置研究

目前,从对各个学校的教学计划分析看,IS专业的课程是所有专业中最混乱的,课程名称和内容多而杂,远远没有规范。应特别注意的是,体现特色并不意味着没有明确的课程体系规范[4]。文献中涉及最多的是课程设置,提出了诸多方案,总结如下:

 5.1 主干学科结构方案 《专业目录》中以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提出的16门IS专业的核心课程,突出了以前的3个基本学科及其有关课程是这一方案的特点。1998年10月在河北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IS专业教育研讨会又选出8门核心课程。从教学实践看,核心课程不宜太多,否则就失去了核心的意义。这些课程大多来自其他专业,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尚不明确。如许多学校开设了信息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在已经出版的几个系列的教材中也将所开课程列成IS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实际中的授课内容相差太大,没有比较统一的教学大纲。

 5.2 知识模块结构方案 有的学者提倡采用“知识点-知识模块-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各自的办学优势提出知识点,由知识点组成相应的知识模块,由此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4个模块划分有: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环节

[14]

;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含

专业基础课程)、外语课程、计算机与网络课程;基础素质知识、文献信息科学知识、计算机与数据库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数学物理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经济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5模块划分有:

JournalofInformationNo.8,2007

课程。

             情报杂志2007年第8期

的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

从对IS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方法看,大部分是和概念描述和文献研究型,只有少量的研究采用的实验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历时4年(1994~1998)对IS课程体系提出了理论-培养方案-实验的研究设计,从心理学的理论出发,研究IS专业课程体系与实施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验[23]。未来,对本领域应进行深入的实证性研究,其中特别应结合教学实验,并跟踪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进行长时期的现场研究。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 蒋 勇,马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建设研究.高等农业教育,

2003;(2)

3 郑惠莉,洪小娟.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建设的探索.现代管理科学,2003;(9)4 郎诵真.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图书情报工作,1999;(2)5 汤志伟,高天鹏.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构想.电子科技大

学学报(社科版),2002;(4)

6 谢绵陛.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集美大学学报,

2003;(4)

7 赖茂生.全国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研讨会召开.情报学学报,19998 查先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探索.情报学

报,2003;(8)

9 徐 伟,金 晶.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属性.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2)10 董 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初探.北京联合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

11 潘江波,蒋亚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初探.河海大学常州

分校学报,2001;(12)

12 左美云,许 珂,陈 禹.首席信息官(CIO)知识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

学学报,2004;(3)

13 刘 敏,张社民.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研

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5)

14 杜 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重组探讨与实施.河海大学常州

分校学报,2001;(6)

15 张宏军.21世纪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思路.河南职技师院学

报,2001;(4)

16 李 颖,钟守真.面向2世纪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中国图书馆学

报,1999;(4)

17 董瑞华,懂安帮,周荣莲.更新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情报

在分析不同课程体系方案的同时,有学者提出了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a.现有课程体系模仿计算机应用专业类的课程设置,偏重计算机技术,忽视管理和行为科学课程。b.IS专业的管理类课程和我国国情结合不够紧密,IS专业却很少设置诸如心理学、管理沟通、社会学等行为科学课程,人文教育几乎为空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难以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c.根据传统的职能领域来划分和讲授管理课程,使学生的视野受到“竖井式”的组织形式的约束。实际上,任何管理问题的解决或管理思想的实现,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情景,IS专业的教育必须提供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视角[19]。d.在计算机相关课程中理论课过多,而应用和开发工具类课少,教学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缺乏实践环节,延长了学生适应工作的时间。为此,有学者认为应加大选修课的范围,在考虑到学时的限制的同时,提出了几个选修方向,如信息系统设计方向、信息系统开发方向、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方向等[3]。同时,还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选课,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并重。

此外,也有文献对IS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探讨,认为IS专业涉及的知识相当广阔,但信息管理理论、信息加工检索、信息研究与传播、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核心课程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区别与其他专业的标志[20]。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安排要保证深度及良好的教学水平,以形成核心课程,体现学科内涵;相关类课程则要考虑对核心课程的支撑、优化以及领域扩展功能。还有学者特别对IS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课程进行了探讨,研究信息技术类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部分学者将国内外的IS课程进行了对比研究[21],指出美国、英国近年来在信息管理教育方面增设了许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与人际交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有部分学者针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业

[22]

,我们以为作为信息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具有共

性,至于具体行业的业务特性应在学校的特色中体现。

6 未来研究

从对以往的研究分析来看,对培养目标、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但对于课程体系的划分和认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以至导致在实践中的教学计划的混乱。我们认为,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但不等于不需要统一的体系和框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根据从信息的社会需求出发,沿着职业需求、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的思路,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提出有适合我国现实的学科教程,规范IS专业课程体系,并对核心课程给出具体的教学大纲,直到教学。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研究生课程体系,使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联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有连续性。应加强对国际IS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是我们

杂志,1997;(1)

18 温雅丽,原燕萍.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2001;

(3)

19 刘 杰,孟 杨.管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研究.

20 杜 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重组的探讨与实施.河海大学常

州分学校学报,2001;(6)

21 罗 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教学研究初探.管理信

息系统,1999;(8)

22 冯天亮,吴建玲.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探讨.医学信

息,1999

23 康仲远,关于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挑战探索实践(第3

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2001

(责编:勃阳)

情报杂志2007年第8期 JournalofInformationNo.8,2007·情报教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ResearchReviewontheCurriculumfortheInformationSystems * …

情报杂志2007年第8期 JournalofInformationNo.8,2007·情报教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ResearchReviewontheCurriculumfortheInformationSystems * …

情报杂志2007年第8期 JournalofInformationNo.8,2007·情报教育·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 ResearchReviewontheCurriculumfortheInformationSystems * …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198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c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