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1 14:17
【摘要】:本选题的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寻找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机制改进的方案与对策。基于全面的文献调查、理论基础阐述以及相关实践进展考察,形成本选题的研究假设,并明确五个方面主要研究任务:理论基础研究;国内外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实践研究;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跨部门共享机制改进措施可行性专家调查;提出跨部门共享机制改进对策。论文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广泛调查与专家重点调查;数据收集将面呈书面材料与发送电子文件相结合;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比较分析、内容分析等。 研究发现,一方面,公共管理理论演变与发达国家电子政府研究与实践的进展密切相关。基于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建设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府已经成为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网络化环境下开展跨部门合作的创新实践,加快了政府跨部门业务协作与服务协同的进程。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作为有效支撑跨部门业务协作与服务协同的关键环节,已经成为电子政府公共服务转型的核心。而要加快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必须发展跨部门合作、构建跨部门合作能力。本文的调查也证实,,发展跨部门合作所涉及的具体工作,以及跨部门合作能力构建的客观和主观要素都深刻地影响着跨部门共享。 本研究提出的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机制的改进主要在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跨部门共享内部机制改进与外部环境优化。从发展跨部门合作、构建跨部门合作能力出发得出的内部机制改进对策涉及:(1)改进自我发展机制。主要改进执行机制、激励机制、人才开发与储备机制、积累机制与投入机制;(2)改进自我约束机制。要改进决策机制、制约机制、控制机制和预警机制。通过以上机制的改进,获取更多资源、改进管理、建设共同解决问题的文化并管理动态发展过程,最终促进跨部门共享的实现。机制改进外部环境优化主要包括:(1)应对网络化环境的特定问题。如,越过隐私保护障碍、解决安全问题、保证数据与信息质量、网络化环境的责任分担。(2)消除新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发挥其强力支撑作用。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有:①形成了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机制改进与创新的理论框架。既证实发展跨部门合作所涉及的具体工作、跨部门合作能力构成的客观和主观要素都深刻地影响跨部门共享,也发现发展跨部门合作、构建跨部门合作能力是机制改进的重要方面。②提出了一整套跨部门共享机制改进的方案与对策。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find out how to improve the inter-departmental sharing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bas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survey,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related practice,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of this topic is formed, and five main research tasks are defined: theoretical basic research;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cross-departmental sharing of government bas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oss-departmental sharing of government bas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expert investigation on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measures of cross-departmental sharing mechanism;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cross-departmental sharing mechanism.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us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extensiv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t focus investigation; data collection combines written materials with electronic documents; data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 description statist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and so on. It is found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evolu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ased on the guidance of post-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ervice-oriented electronic government has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inter-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in networked environment speeds up the process of inter-departmental business cooperation and service cooperation. As a key link to effectively support inter-departmental business collaboration and service collaboration, the cross-departmental sharing of government bas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core of e-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sharing of government bas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inter-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and build cross-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capacity. The investigation also proves that the specific work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sectoral cooperation, as well as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l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sectoral cooperation capacity,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cross-sectoral sharing. The improvement of cross-departmental sharing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bas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is mainly in two interrelated aspects: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departmental sharing internal mechanism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sectoral cooperation capacity, the internal mechanism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related to: (1) improving self-development mechanism.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incentive mechanism, talent development and reserve mechanism, accumulation mechanism and investment mechanism; (2) improve self-restraint mechanism. We should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the restriction mechanism, the control mechanism and th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bove mechanism, we can obtain more resources, improve the management, build the culture of solving problems together and manage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inally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cross-departmental sharing. Mechanism improvement extern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includes: (1) to deal with the specific problems of networked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overcoming privacy barriers, solving security problems,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and sharing responsibility in the networked environment. (2) eliminating uncertainty i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giving play to their strong support role. The main innov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improving and innovating the cross-departmental sharing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bas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formed. Both confirming the specific work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lements of the capacity for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that profoundly affect cross-sectoral shar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echanism improvement to build the ability of inter-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2 A set of schem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inter-departmental sharing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磊;谢润 S.道斯;江源富;赵经纬;;中美跨部门CIO沟通协调机制比较研究[J];电子政务;2008年07期

2 ;香港电子政府主要措施[J];电子政务;2004年Z3期

3 苏国平;;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模式的创新[J];电子政务;2011年Z1期

4 李章程;;欧洲电子政府绩效评估述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5 姚国章;林萍;;中国香港电子政务发展案例[J];电子政务;2005年Z6期

6 苏竣,孙国锋,柏杰;“电子政府”的内涵和架构[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7 ;电子政府联姻呼叫中心[J];信息系统工程;2002年11期

8 ;新加坡政府成为电子政府样板[J];电子商务世界;2003年06期

9 ;香港电子政府重要里程[J];电子政务;2004年Z3期

10 孙国锋,苏竣;电子政府──政府的深刻变革[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发新;梅强;;企业跨部门共识形成的共识度算法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唐仕军;;论政府职能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3 孙凯;;对电子政府采购的一些探索[A];跨越发展:七省市第十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10年

4 郑钟扬;;从技术进步角度浅析电子政府的本质与发展路径[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白城市行政学院课题组;包忠明;;强化政府服务能力的主要途径和对策建议[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6 张世贤;;传统中国的行政管理——孔孟公共服务的观点[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锋;陶学荣;;政府公共职能的界定与问题分析及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 冯雷鸣;;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9 洪瑾;;关于社区公共服务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10 胡敏洁;;公共服务券的提供及其政府规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海公轩;本机关无合适人选可跨部门竞岗[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2 周晓林 赵秀文;九成机关干部能跨部门任职[N];中国国防报;2011年

3 江苏省文物局;开展跨部门培训 培养复合型人才[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傅军;我市将建成跨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库[N];青岛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杜兴旭;遵义市直机关新设科级岗位跨部门竞争上岗 赤水务川两县市党委宣传部长实行公推选拔[N];贵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叶苗;期货配资依旧“斩不断” 专家呼吁跨部门监管[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通讯员 泰组;江苏泰兴集中开展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N];中国人事报;2010年

8 记者 孙浩 刘晨;香港跨部门加强应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本报通讯员 杭组;变“体内循环”为“内外循环”[N];中国人事报;2010年

10 记者 陆一波;跨部门难题有了牵头“大盖帽”[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健;政府基础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苏莉文;基于混序组织理论的政府合规管理电子化服务模型及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范斌;中国行政执行力文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国栋;论电子政府构建的政府基础[D];吉林大学;2013年

5 高轩;当代中国政府组织协同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贾旭东;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张正岩;中国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芳;云计算架构下云政府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寿志勤;政府网站群绩效评估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琳;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2 刘莹;尤金·巴达赫的跨部门合作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楚会霞;大部制背景下的跨部门协调与合作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唐春丽;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及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晨远;跨部门项目团队绩效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刘觅;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跨部门项目团队激励模型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7 徐常伟;博弈论视角下企业与非营利组织跨部门合作联盟风险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叶灵杰;跨部门协同:行政执法权限冲突的消解路径[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王军;顶层设计视角下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方蔚琼;电子政府与公共服务的改善[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72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2372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0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