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新媒体环境下的行政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22 15:38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媒介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传播仿真和管理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内不同的专家对新媒体的定义有不同的侧重。从新媒体改变我国当前的行政环境的角度看,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更为精辟。随着微博在网络上的异军突起,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国内舆论的重要平台,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以其特有的民主参与性与全面渗透性,日益成为民意、民权表达的重要平台,从而改变了公众诉求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使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媒体对政府行政的影响

  近年来,新媒体对政府行政的影响力日渐强大,甚至一些媒体事件左右了政府的决策。从瓮安事件、石首事件到动车追尾事件,从“天价烟局长”到郭美美事件等,都能看到新媒体对政治的重大影响。从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官员微博等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中也能看出,正是由于新媒体的影响导致政府不得不重视网络民意,思考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

  首先,新媒体强化了对行政的监督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人都是麦克风”,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监督政府官员的言行是否恰当、政府行政方式是否合法,扩大了监督的渠道,缩小了监督的空白;其次,新媒体提高了信息在政民之间的传播效率。在新媒体环境中,百姓可以通过网络新闻、论坛、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等多种渠道实时了解国家政策动向,建言献策、反映问题也变得简单快捷。为了获取民生信息、了解百姓需求,政府也可以通过官员微博、领导在线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最后,新媒体增强了百姓参政议政的意愿。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话语权的转变,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一种观点都有可能引起共鸣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百姓的参政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从而促使百姓更多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新媒体环境下的风险分析

  新媒体环境给政府所带来的风险作为一种环境风险,其影响随着新媒体被大众广泛接受而逐渐增强。当前我国政府对新媒体还有很大的不适应性,针对新媒体所带来的行政风险还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这使得处于新媒体环境中的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防止风险扩大①。

  舆论风险。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向政治生活纵深发展,网络监督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从一般的违法乱纪到严重的经济腐败,从日常生活的不检点行为到出格言行显现的权力傲慢,从行政乱作为到行政不作为,甚至证据不足的悬疑问题,都进入了网民监督的视野②。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舆论正在影响到越来越多的百姓对政府行政的评价,而当前有关政府腐败的报道接连不断,充斥着网络空间,大量的负面报道使得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信息风险。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信息大量共享、信息传播效率提高、信息数量增长迅猛,各种信息或真或假,这对于政府控制信息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政府面临的信息风险主要有三种。首先,虚假信息传播带来的风险。由日本核泄漏引起的国内“盐荒”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虚假信息的传播既有损政府公信力,又易制造社会混乱,给社会公共管理提出挑战。 其次,信息不公开带来的风险。有分析称,社会中80%的信息量是由政府掌握,由于部门利益和信息整合不强,政府所掌握的大量信息没有得到公开。当今信息时代,人们渴望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同时,公众的政治参与意愿也要求政府行政公开透明,进行信息公布。然而当前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还不完善,增加了百姓和政府之间的隔阂。最后,第一手信息缺失带来的风险。第一手信息对于政府科学作出决策、正确引导群众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即时通信的发达,第一手信息往往由事件当事人、旁观者传播给大众,政府在信息获取上“后知后觉”, 往往在已经形成一定舆论压力后才给予重视。

  应急风险。微博、手机短信、QQ消息、网络新闻等,,新媒体应用的广泛性使得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地参与到信息传播中,这使得信息在传播层次上扁平化,传播更加快捷、受众面更加广泛。在这种环境下,一些以前通过先处理后公布或者可以掩盖的事件不再能够以常规管理方式进行处理③。由于公众急于知道事件的真相和进展,基于舆论的压力,政府必须具有能够快速回应普通群众、事件当事人及家属、上级政府、媒体等方方面面知情权的能力,这就使得政府的应急管理对象增多、难度增大,应急管理风险提高。

  新媒体环境下的风险应对

  如何趋利避害化解新媒体带来的行政风险,成为政府当前必须面对的课题。从上面的风险分析来看,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引导舆论,造成政府失语,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一方面在于行政体制改革缓慢,同时也在于政府本身没有处理好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没能够有效利用新媒体这一舆论工具。

  加大通过新媒体宣传的力度。新媒体更多是由广大网民和手机用户主导的媒体,在新媒体宣传这一领域,政府进入晚、力度小、创意不足。从近来一系列新媒体事件以及网络舆论对政府的压力来看,政府尚未适应这种以普通百姓为主体的媒体传播方式,在新媒体中缺位失语。

  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通过针对性地对不同群体进行政治宣传,拉近政民关系,提高政府形象,有利于降低舆论风险。首先,形式上多样化。新媒体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其面向的群体也各有不同,政府应通过统计分析对影响力较强、影响范围较广的新媒体领域以政府进驻的形式,长期参与其中,让广大用户能够实时听到政府的声音;其次,内容上丰富化。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和猎奇心理为出发点,在内容上和语言形式上迎合受众,从而获得多数人的关注。政府应借鉴这一成功经验,改变老套的宣传手法,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合适的语言,以百姓需求、关注为中心,提供真实有用、能够引起百姓共鸣的信息。

  科学应对新媒体事件。在新媒体事件应对中,官员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都将导致行政风险扩大,只有科学的应对措施才能规避风险、化危为机,应对能力的提高成为有效降低行政风险的必要措施。

  科学应对要求政府“内外兼修”。在“内”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增强善待善管善用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深刻认识新媒体在执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新媒体业务学习,克服网络本领恐慌,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运用管理新媒体转变,进一步提高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在“外”依托“智囊”,以专业的角度构建应对体系。从最初的网络论坛到现在的微博,新媒体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内容不断丰富。这就要求政府能够不断更新应对措施,针对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构建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而这离不开媒体专家、网络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公关专家等的专业指导。

  规范网络言论发表和转载行为。对于网络上陈述民情、表达民意,以事实为依据发表评论及转载的行为,应该给予支持和理解,但对于妖言惑众、传播虚假信息,造成民众恐慌和干扰社会正常秩序的,要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法律责任。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上言论发表和转载制度还很不规范,匿名发表、虚拟IP地址以及转载不注明来源等,导致网络上的“自由”缺失了法律约束、网民言论责任感下降,这种环境使得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有机可乘。近年来,尽管我国在网络管理、域名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由于这些法律法规在宣传和执行力度上不足,在具体应用上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通过建立、健全网络传播法律法规,增强网民的言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通过完善和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建立起严格的网络传播问责追责制度,对于降低由虚假言论带来的行政风险有积极作用。

  升级改造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对于政府掌握社会舆论具有重要意义,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是政府在新媒体环境下化解行政风险的保障之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正在逐渐削弱传统媒体的主宰地位,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的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也随之减弱。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主流媒体应适应环境变化、社会发展和百姓的需要,勇于创新改造,重新引导社会舆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特点和影响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的不断更新而不断有新的定义。新媒体对政府的影响有利有弊,如何趋利避害,既能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变化又能够利用新媒体优势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者分别为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行政学院信息化教研部讲师,河北行政学院信息化教研部教授;本文为河北行政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XYKT009)

  注释

  ①李志宏,王海燕,白雪:“基于网络媒介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传播仿真和管理对策研究”,《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1期。

  ②谢有长,宁陶:“论风险社会中政府风险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4期。

  ③员金松:“网络舆论环境下政府官员行政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新乡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媒介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信息传播仿真和管理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4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244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