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基于社会物质性的企业IT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4 13:05
  针对“IT生产率悖论”问题,本文思考如何将IT投入有效地转化为企业IT能力,通过企业IT创新的演化为企业带来持续性竞争优势。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获取源自于企业内外部信息和知识的不断流动,以及运用知识对资源的整合协调速度。而企业IT创新的演化能够实现对市场信息和知识的实时获取。因此,本文对企业IT创新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企业IT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的社会物质性作用及其与组织其他因素之间的社会物质性交互关系,从而提出推动企业IT创新演化的相关建议。首先,本文对企业IT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以及对企业IT能力理论、动力机制理论以及社会物质性理论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企业IT创新的概念。其次,从企业微观的部门层面和宏观整体层面对IT创新的演化过程进行社会物质性分析。在企业IT创新内外部动力因素社会物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先从微观角度分别对IT部门和业务部门构建智能体模型,明确企业内部动力因素与部门内其他因素之间的社会物质性作用机理,再构建企业IT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宏观整体层面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对企业外部动力因素、内部动力因素与组织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社会物质性分析,从而得出...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社会物质性的企业IT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技术路线图

智能体模型,部门,物质性,业务流程


其体现的社会性作用也就越大,所以企业 IT 投入创新能力的物质性交互作用说明其具有社会物质性。(5)IT 业务应用需求IT业务应用需求是指业务部门对将IT系统创新性地应用到业务流程小。业务部门需要利用 IT 系统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业务部门中非 IT 知识的运用以及 IT 系统的操作能力反映了 IT 创新的程度。IT 业务观地存在于业务流程运作中,具有物质性。IT 业务应用需求能够激发的 IT 创新意愿,非 IT 人员为满足业务流程运作所需的 IT 创新知识 IT 知识,并将 IT 知识与自身知识相整合应用到对业务流程的操作中自身知识技能能力。所以,非 IT 人员的 IT 业务应用需求越大,驱使新的意愿就越强,说明 IT 业务应用需求的社会性作用越大,物质性缠性存在,具有社会物质性。 企业 IT 部门智能体模型构建与分析

模仿创新,部门,物质性,仿真结果


在企业内部 IT 部门的 IT 创新演化过程中,IT 人员对 IT 创新的研发过程了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从知识的获取、内化、集成到对组织的创新应用都离不开 IT 创新演化过程影响因素之间的社会物质性交互。所以T 部门的 IT 创新演化过程具有社会物质性,是社会物质性的实践。.2.2 模型结果与分析.2.2.1 模仿创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信息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基于资源观理论视角[J]. 陈升,刘泽,张楠.  软科学. 2017(11)
[2]信息系统社会物质性研究综述[J]. 王惠芬,陈美林.  科技管理研究. 2017(18)
[3]基于案例的企业IT能力形成的学习机制研究:社会物质性视角[J]. 许亚文,薛朝改,王国会.  管理现代化. 2017(04)
[4]社会物质性视角下技术创新对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动力的交互作用研究[J]. 盛雨,薛朝改,曹海旺.  科技管理研究. 2016(12)
[5]IT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于秀艳,程钧谟.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6]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企业IT能力演化研究[J]. 霍明,胡继连,邵宏宇.  企业经济. 2015(09)
[7]企业IT能力的形成机制研究——基于动态能力和惯例的视角[J]. 白冰,邓修权,郭志琼,高德华.  情报科学. 2015(09)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软件产业技术创新动力因素研究[J]. 刘建刚,钱玺娇,李萌.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9]基于IT过程观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J]. 周宇,仲伟俊,梅姝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12)
[10]基于SD模型的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分析[J]. 杨晓龙,王艳秋,赵俊平,王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博士论文
[1]基于CAS理论的企业系统演化机制研究[D]. 黄春萍.河北工业大学 2007
[2]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构建及提升研究[D]. 马艳峰.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企业IT能力形成的学习过程建模与分析[D]. 王国会.郑州大学 2017
[2]中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 叶尚宵.浙江工商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56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2956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