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6-11-19 19:13

  本文关键词:强制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平衡之间的关系: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分享精品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项目类别重点项目学科门类心理学课题名称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初步编制负责人黄世伍所在院系教育科学学院联系电话159851333674填表日期2014/12/7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2014年12月项目编号年度附件2:1一、基本情况姓名黄世伍学号4201310000268院系教育科学学院性别男专业管理心理学导师曾练平推荐人(一)推荐人(二)外语语种CET-4电子信箱376691015@题目农村教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初步编制申请资助金额2千元项目起止时间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课题组成员姓名学号院系、年级专业签名黄世伍4201310000268教育科学学院、2013应用心理学沈洁4201420000258教育科学学院、2014心理健康教育刘奕林4201320000230教育科学学院、2013心理健康教育杨超4201310000266教育科学学院、2013应用心理学刘婷婷4201310000263教育科学学院、2013应用心理学二、申请人及项目组成员近期已取得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含论文、获奖作品等)2三、项目论证一、本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意义(来源:[])和实践意义(800字左右)。本项目主要参考文献(一)选题背景目前,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重点正从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向工作-家庭平衡和工作-家庭促进的研究转变,国外对工作-家庭平衡的研究涉及概念界定、维度结构的探讨、测量工具的制定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而对于我们国内而言目前研究工作-家庭平衡才刚刚起步,研究者们多数都是引进外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而且更多把目光集中在探讨员工的工作家庭平衡的因素构成和借鉴国外的量表进行测量并提出相应的平衡策略。国内学者对工作-家庭平衡的定义和探讨相关的理论以及开发新的研究方法的研究较少,更没有对平衡的测量工具进行开发,本文将从工作-关系研究的重点群体中的教师入手,编制中国版的工作-家庭平衡量表。(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外对工作-家庭平衡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平衡这个词的定义存在差异既平衡是什么,平衡意味着什么,怎么平衡。学者对于平衡的理解更多是基于自己的认知知识,二是,平衡究竟是一种个体内部的主观感受(主观平(来源:[])衡),还是一种外部表现的一种行为方式(客观平衡)。比较经典的概括有:Greenhaus[1](2003)认为工作家庭平衡指的是“个体能均衡地参与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并能从中体验到均衡地满意感,Frone[2](2003)认为:工作家庭平衡是一种由于兼顾家庭和工作而导致的相容和冲突并存的生活体验,整合了冲突与促进的视角。工作家庭平衡是一个双重指向的包括冲突和促进的四因素结构,而国外目前对平衡量表的使用多是集中在主观方面的测量,如(Frone,2003;Edwards&Bagozzi,2000;Grzywacz&Carlson,2007)用工作-家庭界面领域里的量表,测量个体分别花在工作和家庭方面的时间、对工作和家庭的卷入度、满意度这三个方面,平衡表现在三方面均较协调时。对客观平衡的测量量表是缺乏的。对于国内学者而言目前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指工作和家庭功能良好,个体得到满意的心理状态,使角色冲突最小化,能平等地参与工作和家庭角色活动,并能获得同样的满足。(曾练平等2013;王永丽等2011;刘永强(来源:[])2011;李永鑫等2008);对于平衡的测量同样也没有一个公认的量表,但是使用最多的量表是crzywacz等人编制的,如曾练平[3](2013)就用Grzywacz和Marks编制的量表对企业员工进行测量得到:中文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信效度良好,具有跨文化的适用性。以及王永丽[5](2011)在对究中国大陆已婚员工工作家庭平衡四因素的前因和结果变量。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支持了Frone有关工作家庭平衡的四因素模型,也是采用crzywacz编制的量表。这些研究也都是从主观方面的角度去分析的。(三)研究意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国内对于工作家庭平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员工方面,对其他群体的研究较少,很多现实条件制约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其他群体的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其中一个因素是缺乏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本研究首先将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充实平衡概念的定义,其次丰富目前国内该类研究的理论体系以及充实工作家庭关系界面,也可为后继研究开拓新的课题、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最后在实践方面研究还望解决我国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工(来源:[])作家庭关系的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切实的对策。帮助管理工作者及时发现与把握员工潜在工作家庭问题,应对、缓解相关矛盾。(四)主要参考文献:[1]Waynea,J.H.JosephG.Grzywaczb,D.S.Carlsone,Kacmard,K.M.Work—familyFacilitation:ATheoreticalExDlanationandModelofPrimaryAntecedentsandConsequences[J].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view,2007,17(1):63—76[2]Frone,M.R.(2003).Work-familybalance.In:J.C.Quick&L.E.Tetrick(Eds.).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pp.143–162).[3]曾练平,燕良轼.中文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006):988-991.[4]王晶,吴明霞,廖礼惠,吴梅(来源:[])宝.国外工作-家庭平衡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69–1276.3[5]王永丽,叶敏.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验证及其因果分析[J].管理评论,2012,23(11):92-101.[6]李永鑫,赵娜.工作-家庭支持的结构与测量及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2009,41(9):863?874.[7]何勤.国际比较视域下工作家庭平衡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8(3):11-16.[8]高中华,赵晨.工作家庭两不误为何这么难?基于工作家庭边界理论的探讨[J].心理学报,2014,59(4):552-568.[9]陈佩,石伟.蔡子君.强制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平衡之间的关系: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4,(3):97-106.[10]刘永强,赵曙明,王永贵.工作一家庭平衡的企业制度安排[J].中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强制公民行为与工作家庭平衡之间的关系: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2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82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0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