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4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绩效的效应

发布时间:2017-01-02 20:24

  本文关键词: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绩效的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1期金杨华: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绩效的效应 137

2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样本1为预试样本,主要用于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量表的预试和修订。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其中男性89人,女性占47人。调查对象中59人为一般职员,37人为基层管理人员,30人为中层管理者。被试平均年龄30岁,平均工龄711年。  正式调查在8家企业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26份。其中男性202人,女性115人,缺失9人。调查对象中160人为一般职员,75人为基层管理人员,66人为中层管理者,缺失25人。被试平均年龄29岁,平均工龄619年。212 研究工具  和Za2jac[2];工作经验量表在Quinones,Ford和Teachout[11]等提出的整合概念基础上编制,从工作经验的定性成份、时间成份和数量成份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工作绩效问卷以Campbell[14]、Mo2towidlo和vanScotter[15]等的研究为基础,从任务绩效、工作奉献和人际促进三个方面对个体绩效进行整体评价。2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10软件进行基本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等;以EQS517结构方程建模软件进行量表的结构维度检验。

个项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份法、根据陡阶检验结果抽取两个因素。  分析结果表明,目标取向量表因子结构中的项目分布符合问卷原有构思,学习目标取向和绩效目标取向两个因子共解释了4516%的变异量。  在正式样本调查中,运用验证型因素分析对目标取向量表进行了结构维度检验。根据MacCallum和Roznowski等[16]的建议,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对目标取向量表的项目进行了合成,并以合成的观测值作为分析基础。本研究选用GFI,AGFI,NFI,CFI,IFI和

SRMR作为评价标准,其中,AGFI,NFI,CFI,IFI

1,这些指标在1SRMR,一般认为,SRMR小于0108,说明模型与观测数据拟合较好[17]。

表1 目标取向量表的因子结构(n=136)

项目

V05V09V15V01V08V06V04V16V07V14V13V10V12V11V03因素1:学习目标取向

01760176017301720170017001660151

因素2:绩效目标取向

01710169016601610155014801433 结果

311 目标取向量表的结构维度探索和检验

注:V01表示目标取向量表的第一个项目;项目因素荷重小于0130

4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绩效的效应

的值均未显示。

  以预试样本调查为基础,对目标取向量表的16

表2 目标取向量表的验证型因素分析结果(n=326)

模型假设独立模型两维模型

2

χ

dfNFICFIIFIGFIAGFISRMR

81412039120

158

0195

0196

0196

0196

0190

0107

  表2呈现了目标取向量表验证型因素分析的各项指标,结果验证了个体目标取向的两维模型,说明个体目标取向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思效度,支持了工作情景下学习目标取向和绩效目标取向的区分。312 工作经验量表、绩效问卷的结构检验  工作经验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分别测量工作经验的定性成份、时间成份和数量成份。在预试样

本,采用因素分析主成份法、依据凯泽标准进行因素抽取并进行方差最大旋转,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了工作经验的定性、时间和数量三个成份,其中,工作经验定性成份、时间成份和数量成份的变异解释率分别为27117%、22122%、21106%,总变异解释率为70145%。  在预试研究基础上,正式调查样本中对工作经

上一页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目标取向和工作经验对绩效的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2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32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