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定价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0 15:17

  本文关键词: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定价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定价机制提出了新的模型。截至2014年,我国利率互换市场年度交易名义本金超过了4万亿人民币,而通过对我国利率互换市场上几种参考基准利率的使用情况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短期利率在现阶段是互换市场主要的参考基准利率,其中以shibor1w、shibor2w、FR007作为典型代表。这为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定价问题需要解决基准利率确定提供了一个实际数据的经验支持。本文通过引入风险溢价的思想,构建了企业违约事件概率的估计模型,并将违约概率加入到无风险无套利均衡模型中进行模型修正,通过算例计算出了风险溢价的大小,超出无风险定价模型的那部分的价格被称为风险溢价。事实上我国应当加快shibor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完善shibor交易体系,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利率互换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基准利率 布朗运动 违约风险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1
  • 1.1.1 利率互换的定义8
  • 1.1.2 选题背景8-10
  • 1.1.3 研究意义10
  • 1.1.4 研究目的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7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4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4-17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17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7-19
  • 1.3.1 研究思路及框架17-18
  • 1.3.2 研究内容18-19
  • 1.3.3 拟采用的方法19
  • 1.4 创新与不足19-21
  • 1.4.1 可能的创新19-20
  • 1.4.2 可能存在的不足20-21
  • 第二章 利率互换定价的基础理论概述21-26
  • 2.1 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21
  • 2.2 市场上利率互换的定价机制21-26
  • 2.2.1 利率互换的功能及产生原理21-22
  • 2.2.2 利率互换的基本结构22-23
  • 2.2.3 不考虑违约概率的利率互换模型23-26
  • 第三章 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分析26-38
  • 3.1 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26-29
  • 3.1.1 利率互换在我国产生的背景26-28
  • 3.1.2 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现状28-29
  • 3.2 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特点29-35
  • 3.2.1 我国货币市场的主要利率种类30-31
  • 3.2.2 主要市场利率的趋势比较31-34
  • 3.2.3 我国利率换换市场的定价34-35
  • 3.3 我国利率互换市场完备性和风险35-37
  • 3.3.1 市场完备与风险中性假设36
  • 3.3.2 风险溢价的问题36-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我国利率互换市场定价的修正38-60
  • 4.1 我国利率互换市场定价修正的思路38-43
  • 4.1.1 充分考虑违约风险及其度量38-40
  • 4.1.2 合理确定折现因子和无风险利率40-43
  • 4.2 定价模型的修正43-60
  • 4.2.1 违约事件概率的估计模型44
  • 4.2.2 符号说明44-51
  • 4.2.3 基于违约风险的利率互换定价模型51-60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60-62
  • 5.1 利率互换定价的修正的总结60
  • 5.2 新互换定价模型对我国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的启示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崔德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制造业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实证分析——以G企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0年35期

2 渠春华;杨宝臣;;利用对冲原理进行利率互换定价[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陈可;任兆璋;;人民币利率互换中风险的市场价格[J];运筹与管理;2011年06期

4 谭跃,潘永红;金融互换的风险及其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7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定价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6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5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