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23 11:07

  本文关键词:《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1年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研究

任远  

【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渺书海之中,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出类拔萃的杰作。作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名士底教科书”①,它不仅仅是一部笔记小说,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仰其隽秀,揖其清芬。 《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虽研究成果众多,但仍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本论文选择以《世说新语》语言艺术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内涵、矛盾性及原因,具有一定的新意和研究价值。本文共分三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论述《世说新语》语言艺术内涵。其一是语言见个性。《世说新语》的语言或通过同一环境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或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或运用富于个性化的人物口语,从而展示出人物性格的与众不同;其二是语言见深情。《世说新语》之语言文字乃是由情而生,由情而造,以清淡疏落的语言,展示出对物的深情,以强烈慷慨的语言,展现出对人的深情;其三是语言见美景。《世说新语》用光洁鲜明、潇洒流动的语言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变化流动,呈现出动态的美感,富有生机的美感;其四是语言见幽默。《世说新语》用轻松闲适、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俳谐调侃的幽默,用机敏利落的语言表现出灵敏睿发的幽默,此外还表现为唇枪舌战的幽默。 第二章论述《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矛盾性。今取诸书之长,结合对《世说新语》语言文本的具体分析,将其语言艺术的矛盾性概括为四组:典雅与俗白、清简与华美、形象与玄妙、含蓄与峻拔。这些看似矛盾的条目,在作者的如花妙笔之下,巧妙而精确地融于一体,典雅却不凝滞,俗白却不粗俗,清简却不简单,华美却不繁缛,形象却不滞实,玄妙却不虚空,含蓄却不暖昧,峻拔却不冷硬,实为语言艺术的多维聚合体,最终形成《世说新语》独具一格的语言艺术特色。 第三章论述《世说新语》语言艺术风格成因。其一是社会政治的动荡。社会政治的动荡铸造出魏晋士人炙热且苦痛的灵魂,是《世说新语》语言艺术成因的社会根源;其二是审美文化的觉醒。《世说新语》所录之人及其编著者,均被笼罩于魏晋时期审美文化大觉醒的浪潮之中,文学领域中对个性美与形式美的追求鲜明地灌注于《世说新语》的语言艺术之中;其三是魏晋清谈的兴盛。《世说新语》语言汲取魏晋清谈语言的两种风格,或简约,或华美,力求表现语言之鲜美,人物之风流;其四是绘画与书法的变迁。魏晋时期的绘画与书法不再是伦理教化的工具,绘画与书法的创作注重情感的抒发,这与《世说新语》语言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五是前代文学的奠基。《论语》对《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影响是源头性、间接性的,而裴启的《语林》与郭澄之的《郭子》的影响则更为直接,许多精彩段落均被《世说新语》直接采用;其六是编著者的主观意图。刘义庆及其幕僚编著《世说新语》的目的是以玄韵为宗,志人风流,这一著书目的直接影响了编著者对成书素材的选择加工,进而影响到《世说新语》的语言风貌;其七是自然环境的影响。魏晋时期,中原景观萧瑟荒凉的面貌,铸就出《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峻拔之气,而南方典雅秀丽的青山绿水,则滋润出《世说新语》语言的典雅、清简、含蓄之美 总之,本文从《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内涵、矛盾性等文本外在现象的研究入手,并进一步探讨其语言艺术的成因,将现象与原因两方面的研究探讨相结合,努力还原出《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本质,对《世说新语》语言艺术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完整细致的研究,以供抛砖引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第一章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内涵11-21
  • 第一节 语言见个性11-14
  • 第二节 语言见深情14-16
  • 第三节 言语见美景16-17
  • 第四节 语言见幽默17-21
  • 第二章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的矛盾性21-34
  • 第一节 典雅与俗白21-25
  • 第二节 清简与华美25-28
  • 第三节 形象与玄妙28-31
  • 第四节 含蓄与峻拔31-34
  • 第三章 《世说新语》语言艺术风格成因34-48
  • 第一节 社会政治的动荡34-35
  • 第二节 审美文化的觉醒35-37
  • 第三节 魏晋清谈的兴盛37-39
  • 第四节 绘画与书法的变迁39-41
  • 第五节 前代文学的奠基41-43
  • 第六节 编著者的主观意图43-46
  • 第七节 自然环境的影响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罗玲云;;《郭子》与《语林》、《世说新语》[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3 张海明;魏晋清谈与《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4 刘强;;二十世纪《世说新语》研究综述[J];文史知识;2000年04期

    5 周舸岷;;《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艳;试论《世说新语》的文学性[D];山西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恒展;已始“有意为小说”——《幽明录》散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2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3 李军锋,王恒展;简论宋元话本小说对《剪灯新话》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4 吴波;追踪晋宋 踵事增华——《阅微草堂笔记》对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5 郭皓政;;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6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7 陈芬;;汪曾祺与古代文言小说的不解之缘[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8 臧国书;;《聊斋志异·阿宝》死亡情节建构的心理诉求[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9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10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沈庆利;;问解“李劼人难题”——兼析《死水微澜》的艺术奥秘[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若英;;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孙竞昊;;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9 余继平;;涪陵陈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世远;中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研究[J];地理学报;1963年04期

    2 杨怀仁,邱淑彰;乌鲁木齐河上游第四纪冰川与冰后期气候波动[J];地理学报;1965年03期

    3 杨芳;《世说新语》语言的模糊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4 施雅风;;五年来的中国冰川学、冻土学与干旱区水文研究[J];科学通报;1964年03期

    5 宁稼雨;从《世说新语》看服药的士族精神[J];南开学报;2002年01期

    6 陈迎辉;《世说新语》的形而上品格[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7 竺可桢;;前清北京之气象纪录[J];气象杂志;1936年02期

    8 全星迳;《世说新语》:历史向文学的蜕变[J];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03期

    9 刘强;对历史真实的冲淡与对艺术真实的强化——论《世说新语》的叙事原则[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宁稼雨;《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观念成熟的标志[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沈安,高云;《世说新语》对偶句艺术特色探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善庆;清通简淡 空灵玄远——从《世说新语》及其对后世影响谈起[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3 刘桂莉;《世说新语》浅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聂鸿飞;从《世说新语》看汉魏六朝时期少年儿童的基本素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齐慧源;芝兰玉树生阶庭——《世说新语》中神童现象与魏晋家庭教育论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房新宁;;浅析《世说新语》中的人物美[J];东南传播;2007年09期

    7 杨彤;;才高位卑的文人——从《世说新语》看孙绰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吴代芳;《世说新语》就是历史的实录吗[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鲁统彦;试论《世说新语》的史料价值[J];东岳论丛;2001年01期

    10 王军;;《世说新语》“有”字句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宁平;;羊祜:儒玄兼修的政治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俊飞;;六朝妇女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稼雨;[N];人民政协报;2001年

    2 来新夏;[N];光明日报;2003年

    3 储劲松;[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吴自奋;[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李乔;[N];北京日报;2010年

    6 杨治钊;[N];人民日报;2009年

    7 陈石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顾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王恺华;[N];中国邮政报;2003年

    10 媒体人 何保胜;[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丽琴;《世说新语》与佛教[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沁茗;论《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的生态审美意蕴[D];武汉大学;2012年

    3 甄静;元明清时期《世说新语》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秦蓁;六朝之史学与世风[D];复旦大学;2012年

    5 张明;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蔡言胜;《世说新语》方位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丁建川;《世说新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沙梅真;敦煌本《类林》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素;《世说新语》在中国古代的传播和接受[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孔祥军;《世说新语》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3 翟秀丽;《世说新语》编撰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陈琳琳;《世说新语》所见汉末魏晋名士及其心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远;《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师帅;《世说新语》幽默艺术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敖曼;《世说新语》非实录性质及其成因考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蕾;《世说新语》成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吕振宁;《世说新语》编撰体例与魏晋文化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董庆晓;论《世说新语》对人物个性的有意追求[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世说新语》语言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8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