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约束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02:50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结合了钢板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优势,具有承载能力高、延性好和侧向刚度大、耗能能力强的良好性能,但是在高轴压比下抗震性能明显降低。为了改善其性能,本文提出了“约束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该组合剪力墙将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概念引入普通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即通过在每层组合剪力墙顶与楼板交接处将外包钢板切断并预留一定宽度的缝隙,以实现外包钢板不直接承受竖向荷载,只起到约束內填混凝土的作用,竖向荷载全部由內填混凝土承担。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约束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来研究其抗震性能,为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与既有试验中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模型相同的有限元模型,在相同受力情况下,有限元模型与试验墙体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峰值承载力最大误差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验证了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可行性。2.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1片普通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和4片不同缝隙宽度的约束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研究现状
    1.3 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钢管约束混凝土柱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试验验证
    2.1 引言
    2.2 ABAQUS简介
    2.3 既有试验模型简介
    2.4 有限元验证模型的建立
        2.4.1 单元类型的确定
        2.4.2 材料的本构模型
        2.4.3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2.4.4 接触模型
        2.4.5 网格划分
    2.5 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
        2.5.1 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
        2.5.2 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约束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最优开缝宽度的确定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3.3 有限元结果和抗震性能分析
        3.3.1 滞回曲线
        3.3.2 骨架曲线
        3.3.3 承载能力对比分析
        3.3.4 变形与延性分析
        3.3.5 刚度退化
        3.3.6 耗能能力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约束型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参数分析
    4.1 引言
    4.2 轴压比
        4.2.1 滞回曲线
        4.2.2 骨架曲线
        4.2.3 承载能力
        4.2.4 变形与延性
        4.2.5 刚度退化
        4.2.6 耗能能力
    4.3 高宽比
        4.3.1 滞回曲线
        4.3.2 骨架曲线
        4.3.3 承载能力
        4.3.4 变形与延性
        4.3.5 刚度退化
        4.3.6 耗能能力
    4.4 钢材强度
        4.4.1 滞回曲线
        4.4.2 骨架曲线
        4.4.3 承载能力
        4.4.4 变形与延性
        4.4.5 刚度退化
        4.4.6 耗能能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约束型多腔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 应力云图
    5.4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5.5 承载力分析
    5.6 变形和延性分析
    5.7 刚度退化分析
    5.8 耗能能力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发表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68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3768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9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