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

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法

发布时间:2014-07-27 16:11

  一 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1.历史遗留问题
  城市发展之初,由于缺少统一的管理部门,大到各地各区,小到各家各户均是自建自排,雨、污水合用一根管就近排入附近河涌、鱼塘。这种无管、无序的建设情况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致使城市排水设施零乱分散不成体系, 且均为雨污合流。中期建设中,新区虽然采用雨污分流制,但是由于建设时未有相应规划进行指导及控制,致使部分预留排水管道断面偏小,排水能力不够。且新区建设时自然植被破坏严重,硬地化面积增大,现状河道为配合新区城市化建设,在改造时多采取河道明渠化并加盖处理,过流断面变小,使整个排水系统过流量减少,排水管渠内过流泥沙较多产生淤塞。这些问题形成了城市水体污染及内涝的根源。
  2.建设程序问题
  建设程序不正确主要是针对污水管网系统,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厂区建设与污水管网建设不同步。由于厂区相对厂外收集系统来说,建设难度较小,尤其是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难度更大,所以建设单位往往是先建设污水厂,然后根据道路改造或者资金情况逐步建设污水收集系统。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厂区建设规模和进水水质难以合理确定,投入运行后设计值与实际值可能相差较大,导致污水厂没有获得应有的投资效益和环境效益。
  ②污水干管与支管建设不协调。一方面对于老城区来说,虽然污水截流干管已铺设,但由于旧城区管道未改造或改造不彻底,故污水未能全部进入截污干管,不能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这导致了截污干管未充分发挥作用,部分污水继续排河而使得水体持续受污染。这种现象在全国很多城市带有普遍性。另一方面对于新建区来说,虽然按照规划埋设了污水管道,但是污水干管未事先敷设,这使得埋下的污水管道的污水没有出路,不能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这导致了了已埋设的污水管道所收集的污水继续排入雨水通道中污染水体。
  3.规划设计问题
  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中,往往出现规划滞后于建设的情况。早期建设中,由于没有规划文件的指导,城市建设都是随着地块的开发即兴的、局部的建设。当某片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形成了该片区单独的规划,但是没有考虑其它相关片区,缺乏整体前瞻性。由于缺乏全面的指导,施工图设计时就仅考虑本身工程范围内的排水,没有考虑上、下游排水的衔接,这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上游排水管标高低于该段管道,二是上游管径小于该段管道。整个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整体的规划才姗姗来迟,笔耕文化传播,导致建设与规划的衔接不同步,城市排水管网不能形成合理的干、支管系统。
  4.施工质量问题
  施工质量问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①第一个方面是协调问题:目前,排水管网的实施一般是随着道路工程的建设而一同进行。经常遇到这样的工程实例:排水管网由一个单位施工,而道路工程由另一个单位做,从管理上隶属两个机构,于是经常发生纠纷,不是因为排水管沟井壁周围开挖或回填不好影响路面,就是因为碾压路面压坏了管道,这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工程进度,而且工程质量也难以保障。
  ②第二个方面是施工单位技术问题:有些施工单位根本没做过城市管网方面的工程,或者是做得很少,缺乏技术力量,经验不足。由这些施工单位施工的管网,特别是在地质情况复杂,或者地下管线较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③第三个方面是施工责任问题:个别施工单位出于利益方面的考虑,为了降低成本而没有完全按照施工图的要求施工。常见的有:管径或材料等级小一级,不做管道基础等。这就导致了管道损坏率高,堵塞严重等问题。这个现象在全国各城市都普遍存在。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在设计图考虑不足的地方,如与现状管线打架,地质情况不好等,施工单位没有重视而是采取“完工了事”的态度,没有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就草草施工完毕,造成质量问题。
  二 排水管网的优化对策
  1.开展现状排水管网普查
  分析城市排水问题,改造老区排水管道,新建排水管道与旧管道衔接,对城市管网进行管理维护等等这一切工作,均需建立在对现状排水管网的了解基础上。但是,由于前期建设中没有注重管理,资料缺失,大部分管道可以说是“无文可查”,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网的建设及管理。
  2.排水管网与污水厂的建设要贯彻“三同时”
  经过前文对建设程序的分析,城市管网与污水厂的建设应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工程来做。要贯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政策,在合理期限内有机结合在一起搞建设,这是控制污染发展的重要途径。
  3.超前规划,动态调整
  市政排水管网的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其在城市排水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规划设施蓝图一经实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难以改变,其影响是极为深远长久的,因此市政排水管网的规划工作中宜有远期超前意识,统筹安排,克服短期行为。
  排水工程的规划制定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它与城市和工业企业中其它单项工程建设要密切配合,如规划期限、设计规模、建筑界限、功能分区布局、道路规划、地下设施规划等,要从全局观点出发合理解决,使其构成有机整体,一旦规划形成就要以此为依据进行排水管网工程建设。
  4.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①健全制度,增强责任心
  市政施工企业应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对各级质安员的职责范围,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工程施工资料整编交付办法都要详细规定,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各道工序要有明确的内检标准和详细的工艺要求。使各级作业人员有章可循,加强工序检查,严格工艺纪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下道工序监督检查上道工序,配以自检、互检监督机制,并运用经济手段参与质量管理,奖优罚次,促使企业全员的质量意识得到提高,人人争创优良工程。
  ②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仅可以加快工期,而且更能保证工程质量,比如非开挖技术、顶管技术、降水技术等能够解决施工中较困难的问题。
  ③加强现场监理
  工程监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在管网设计时,设计人员不可能很全面地掌握基础资料,工程管理人员可根据施工时出现的具体情况,适时地提示变更设计方案,避免施工单位“完工了事”的态度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施工管理做的好可以带来时间与效益的成功。
  5.加强管网设施维护和管理
  ① 定期清疏管网设施和加强泵站管理
  定期周期性对市政排水管网检查井、泵站、进水井逐个逐段进行巡查、清理、疏通,从业人员应熟悉所管辖排水管线的来龙去脉,努力确保排水管网设施的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
  泵站的设备管理养护实行定员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分工明确,采用量化考核打分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出现问题,及时发现解决,促进泵站管理水平整体向上提高。
  ②采用先进的清掏技术和修补技术
  新时代要求改变排水维护操作落后的工艺,进一步提高养管水平,实现排水科技进步,需要采用高效、安全、卫生、经济的清掏技术和管道修补技术。譬如采用高压冲冼水车,吸泥车等清疏管道,可以实现下水道疏通冲水、吸泥、运泥一条龙作业。排水管道老化是难免的,采用先进的内衬法、袜筒法等维修是很有效的方法。


 



本文编号:7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nzhugongchenglunwen/7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