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14 09:51

 

【摘要】 近些年,关于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受到了国内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根据研究对象划分,“专业认同”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研究在职人员的工作认可程度;二是研究大中专院校学生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本研究基于后者范畴进行探讨。近年来,该范畴的“专业认同”研究,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初,相关研究总量约200篇。在研究对象方面,呈现多样化趋势,如已出现分学科的研究,例如医学类学生、管理类学生等;分专业的研究,例如学前教育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等;分层级的研究,例如中高职学生、普通本科生、全日制研究生等。在分学科和分专业的研究成果中,多数研究对象为文科类专业学生,理工科专业学生较少,暂无针对农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由于传统上人们对农业和农学的刻板印象,以及农学类专业本身的自然学科特点,使得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势必会有异于其他学科学生。通过对其专业认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培养该学科门类研究生。基于此种考虑,开展了此次研究。本研究主要使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针对调查对象的三个年级,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有效回收177份。问卷分两部分,分别考察专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专业认同总体现状,由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三个维度组成。问卷结果表明,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各维度水平在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呈现一定差异,诸如性别因素、年级因素、不同学习成绩因素等。运用文献调查法发现,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情况与其他专业学生有一点明显不同,即,具有较多的专业行为并不意味着具有较高的专业认同。只有积极的专业行为,才会提高专业认同水平。最后,在总结专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应专业认同的三个维度,提出了提高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的三方面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专业认同; 农学类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自我同一性;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2012 年 11 月,清华大学某博士生导师的一封公开信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件中,该博导因一名出色的博士生放弃科研而痛心;博士生则认为自己并不喜欢科研,所以放弃。社会舆论虽对博士生放弃科研有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但更多地表现出宽容的一面,如新华网刊发《尊重清华博士“厌恶科研”的权利》②支持这位对本专业认同很低的博士生放弃本专业科研,转而另谋职业。综合社会舆论对上述事件的观点,通过比照农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引起了我对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题研究的兴趣。首先,作为农业院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我在思考教育事件和现象时,更易于关注农学类的学生。农学门类各专业是我校优势学科,针对该门类各专业学生的研究符合典型性调查的基本要求,研究结果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次,上述事件体现出社会舆论对专业认同较低同学的宽容。该现象说明,社会公众已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且多数人认为教育应培养真正的“人”,教育应发展人的个性、尊重人的选择。这种舆论导向,既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经典理论,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最终促使我选择该选题的原因有如下两点。原因之一,研究生群体的“公开的秘密”。所谓“公开的秘密”,是在学生群体的亚校园文化中,对所学专业种种心照不宣的评价。在本次研究的访谈阶段,受访同学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生活,发表了对本专业的真实感受、评价了影响其专业认同的诸多因素。与此相对应,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和学习者均要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本研究旨在运用实证的方法,深入揭示农学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在调查对象的选择方面,候选对象有农学类专业本科生和农学类专业研究生。选择研究生群体,是因为该群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研究生群体是我国高学历人才的代表及科研的力量,承担着“人才强国”的重任,研究该群体的专业认同程度更具有紧迫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博士放弃科研”事件所反应出的专业认同不高的问题,值得各科研单位切己体察,深入寻求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由此,本次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研究,旨在通过揭示该学科门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更好地培养爱岗敬业的农学类科研人才。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专业认同”研究领域,现有成果的研究对象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按照调查对象的学历层次划分,可分为中等技术学校学生群体、大学本科生群体、研究生群体;按照调查对象的二级学科划分,已有高等护理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小学教育专业、体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英语专业等等;有研究职业认同的,,如心理咨询师;也有针对一级学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的期刊文章,如法学类硕士研究生。但是,目前尚未有以农学门类或其各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的专业认同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丰富了现有调查对象总体,使其更具多样性。同时,根据影响本学科专业认同的因素所提出的建议,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


2 相关研究综述及主要概念界定


2.1 概念界定
由于涉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以及“教育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概念和方法,故先厘清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首先辨析一组概念。“认同”(identification)有两种含义:“(1)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将其他人或群体的特征(如行为、观点)归属于自己的过程。(2)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种防御机制,把自己模仿、比拟为某个成功的或厉害的人以减少因挫折带来的焦虑或获得满足”。①显而易见,“认同”的第一层释义更为适合本研究。第二层释义源于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现有的“专业认同”方面的研究,有一些对该学派“认同”概念做过解读并引用其为研究依据。但是,“专业认同”和“认同”的第一层释义一脉相承,故本研究选取了第一层释义。“同一性”(identity)第二层释义“人格成熟的一种状态,是一个人的根本而连续性的自我,是关于个体内部的主观的概念。”②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强调在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中与他人关系的重要性”。他还指出,在人的一生中有 8 个阶段,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个危机”。第五个阶段就是“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乱”,“青少年要解决‘我是谁’的问题”,此时父母不再作为参照标准,取而代之的则是同伴。青少年需要了解自己与同伴间的异同。
………


2.2 理论基础
埃里克森是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学家,新弗洛伊德学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在《童年与社会》(1950 年、1963 年)一书中提出了八阶段的人格发展理论,之后又在《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1968 年)中阐述了“同一性”提出的过程。他在《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中着重强调了青少年人格发展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即“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埃里克森曾多次对“自我同一性”下过定义,如“自我整合的一种形式( the formof ego-identity)”,进而形成“自我同一感(the sense of ego-identity )”③。在其传记中,他又进一步将“自我同一感”描绘为“安宁之感”、“自在之感”、获得别人承认的“内在保证”④。直到《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中,他对“自我同一性”做了系统总结概括,“有一个时期它表明了个人独特性的意识感;另一个时期则意味着个人性格连续性的潜意识追求;再一个时期是作为自我综合的一种标准;另外,它还作为一种与群体的理想和同一性的内在一致性的保持”⑤。国内《教育心理学》教材对“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做了较为通俗的阐述,即“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①。
……..


3 问卷设计与实施........18
3.1 问卷设计....18
3.1.1 调查目标.....18
3.1.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18
3.1.3 问卷设计和访谈设计.........18
3.1.4 指标赋值和信度效度检验.......19
3.2 问卷实施....20
3.3 研究结果....21
3.3.1 专业认同总体现状......21
3.3.2 专业认同现状的差异分析......23
3.3.3 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27
4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37
4.1 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和影响因素.....37
4.1.1 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现状........37
4.1.2 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37
4.2 提高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对策建议.........39


3 问卷设计与实施


3.1 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为主,半结构访谈为辅。本次调查期望达到的目标有三项,其一,形成较有参考价值的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其二,通过分析问卷所呈现的数据,反应出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其三,形成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学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农业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设有农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及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等 17 个学院①。本研究调查对象为江西农业大学一级学科代号 0901—0907 及 0909 范围内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调查单位为符合条件的研究生个体。研究所涉及的八个一级学科被安排在四所学院进行培养,分别是:农学院,包括 0901 作物学、0902 园艺学、0904 植物保护、0909 草学;园林与艺术学院,包括 0907 林学;动物科技学院,0905畜牧学、0906 兽医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包括 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共涉及26 个二级学科专业②,2011 级 115 人③,2012 级 114 人④,2013 级 127 人⑤。

 

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题概述


……….

 


结论


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显示,有相当比例的同学属于消极的专业行为。由于学科门类的理科特性,农学类研究生要为毕业论文获取大量实验数据。外部表现上,该群体研究生具有较多的专业行为。但是,专业行为上可细化为,积极主动的和消极被动的。前者是主动性的学习,后者是被动性地完成任务。增加积极的专业的行为应从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开始。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培养工作的开端,而保证方案的实施则尤为关键。在访谈中了解到,由于硬件设施的限制,为实验增添了难度,影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并不是个案。受访研究生表示,有同学在校内、校外各有一名导师。甚至,因为实验需要,有位同学不得不在三年的研究生求学过程中,奔波于三地,师从三位导师。虽然学校和导师最大程度地为研究生协调到了科研条件,但由于折返于两地,有时不得不中断实验。类似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连续性。问卷结果也显示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仍有待提高。对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的评价,可具体表现为“对学校学科地位的认知”、“对学校课程设置的认知”、“对师资配备的认知”、“对科研硬件条件的满意程度”。对于“学校学科地位的认知”方面上,多数同学给予了中等偏上的回答。在“学校课程设置”、“对师资配备的认知”方面,呈现出两种不同观点,一部分同学认可水平为中等偏上,另一部分同学为中等水平以下。多数同学认为硬件条件不甚理想,有同学表示“实验仪器和设备短缺是常事,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学,都有为了做实验要去别的学院借用实验室的事例”,“这样很不方便。不是自己学院的实验室。不是什么时候想做就做的,要联系别的学院的老师,时间上也有很大限制”。
…………
参考文献(略)




本文编号:19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19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