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7-11-07 12:06

  本文关键词: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刘师培 现代转型 文学观念 文论批评 方法论


【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学术文化发生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中西思想撞击、古今交替的文化转型期,中国传统文论也发生了一些新变,迈出了现代转型的艰难步履。作为国学功底深厚、又融化西学新知的著名学者,刘师培的文论独树一帜。但因其政治上的变节和文化上的保守倾向,,目前学界对他的文论研究相对比较冷落。对刘师培的文论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文论中所呈现出的现代转型的某些特征,对于丰富转型期的文论史是必要的。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紧紧围绕文化现代化的主题,把刘师培的文论思想置于文论现代转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嬗变这一大背景下进行讨论,试图在历史的场景中理解真实的文化脉络。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文章不止于对刘师培的文论进行静态的描述,而是采取纵向贯串和横向比较的研究法,既体现出历史的传承性,又体现出独特性和个体性,同时通过这一个案展现出转型期理论发展的复杂性和现代转型的曲折性。对于刘师培的文论思想本身的评价上坚持历史评价与逻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既指出其理论本身的成就和缺陷,又将之放在历史发展的意义上作出中肯的评判。 全文除绪论和结束语之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对刘师培的生平和思想轨迹进行述评。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刘师培以其思想复杂生平变化多端而著名,尤其是投靠端方的变节行为不仅令当时的人产生困惑,也成为后人费解的一个难题。本文以刘师培的思想转变为线索,将其生平分为四个阶段,对他曲折多变的一生进行历史描述,进而将刘师培的变节放到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从文化理想对于现实政治超越的角度对其遭受非议的变节行为进行历史情境的解读,展现出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学者挣扎于一个艰苦时代的心路历程。文中也从刘师培本身的性格、激烈的心态和文人的本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希望能够使这位年吝著丰、生平多变的历史人物更加真实地得以呈现。 第二章“刘师培的文学观念”。本章从晚清桐城派与骈文派的纷争入手分析刘师培的文学观念所赖以产生的理论资源。刘师培的文学观念基本上是对骈文派代表阮元基础上的发挥,而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尤其是他在阮元“文笔论”基础上所提出的“文可该笔,笔不该文”的理论成为了现代纯文学观念与杂文学观区分的主要依据。在西方审美视野之下,刘师培本身的文学观念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将骈文派注重文辞之美的文学观进行了现代的转化,从注重文学形式的界定转向于文学性质的思考,跳出了汉学的传统,拓展了传统文论在现代语境下的生存空间。文中还对刘师培与章太炎的文学观进行比较分析。章、刘二人作为汉学家,都强调“识字”“解字”之小学在文学中的基础地位,但是面对西方“文学”这一近代学科范畴的引入,他们对于“文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差别很大,章太炎将“文学”定义为所有的文字书写品,侧重点在“文字”上;而刘师培却将文学奠基在“审美”上,用“声音之学”为小学和文学之间建立了联结,章、刘二人对于“文学”的不同界定在转型期的遭遇也是不同的,反映了思想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但同时也应看到,章、刘二人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观念背后弘扬民族文化的一致用心。 第三章“刘师培的文论建构与批评实践”。传统文论批评或隐或显的受到经学的支配是个不争的事实,就学术存在的地位和方式而言,传统文学批评基本上保持着对政治和伦理生活的高度依附性,这就决定了传统文论在内在结构上、批评方式上都受到“经学中心”的影响。本章从三个方面揭示刘师培在转型期对于传统经学文论批评模式的变革:一,在文学典范上,刘师培打破了传统“宗经”的文学批评模式,提出了“宗骚”的批评原则。二,在文体谱系上,刘师培将传统的“文本源于经”拓展为“文本源于经、子”。三,从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角度,刘师培肯定了魏晋时期的文艺精神,表现出对于文论个体自由精神的张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刘师培关于文学典范的变更、文体谱系的调整及文论个体自由精神的发现与张扬具有重大意义,它一方面反映出传统价值结构在近代转型期的调整和转换,是文学从经学中独立出来、在文化上获得独立意义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刘师培以诸子学作为传统文化的命脉在转型期重建中国学统的尝试。但是刘师培对于经学的批判主要指向的是经学作为学术霸权对学术研究和精神自由的禁锢,他认为经学作为一种学术资源或知识形态,有其利用的价值,从审美意义和文体变迁的角度,刘师培对于传统经学中的合理因素进行了承继。 第四章“刘师培文论研究的方法论意识”。方法的改进和变革是学术研究进行现代转型的重要条件。在西方科学方法和观念的参照下,刘师培用西方的科学精神对于传统经学的考据方法进行重新评价,并在文学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广泛地运用。同时,刘师培将西方的社会学以及进化论运用于文学研究中,拓展了传统文学研究的新思路。在文学起源上,刘师培主要是运用西方的社会起源观点、并结合进化论的观念进行论证,他认为文学起源于巫术并基于实用的目的。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注重文学作为文化规范的存在,刘师培更关注文学的历史发生,这一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后代学者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文学研究之先河。文化地理学研究方法主要体现为《南北文学不同论》中,刘师培将西方传入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运用于文学研究中;但他又认为,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学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学形态会随着作者群的迁移和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在异质文化交流中,文学主体将一些异质因素吸收到文学创作中,对于文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源于地理环境的风格特色却始终不会改变。这也正是刘师培在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文论的考察所形成的关于文化的阐释和理解。本文通过研究进化论在刘师培、梁启超文学研究中的运用,彰显刘师培文学进化观的独特性,通过比较分析提出,刘师培将进化论运用于文学研究中是有限度的,只是表现在具体的方法上,并不作为文学历史演化的规律,它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文以代变”命题的现代表达,而梁启超的文学进化观是在进步这一意义上使用的。这体现出刘师培在将西方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中的理性态度。 作为上个世纪之交学识渊博、富有个性的学者,刘师培在中国传统文论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地位和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他的文论呈现出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轨迹,既饱含着深厚的现实关怀和浓郁的文化承担意识,又具有专精的学术品格与厚重的理论分量。但是在其中也不乏偏颇之论,还存在着前后矛盾、自我攻伐的现象,这些既是其个人的质素所致,也烙上了浓郁的时代印记,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206.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秋香;;论刘师培的文体思想[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瀛;刘师培的美术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龙;现代文艺学视角下文笔论命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2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152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a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