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的现代价值探析

发布时间:2017-11-07 22:14

  本文关键词:国学的现代价值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国学 和谐社会 继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国学"在不同领域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使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学以一种极具民族性和发展性的强大姿态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当代国学研究在思想上对倡导道德回归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影响,在政治上对于治国兴邦、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辅助作用,在文化上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宋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比较研究”(12CZW030) 吉林大学校级课题“南宋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比较研究”(2013ZZ01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关于“国学”一词,其中,“国”是指“国家、本国”,“学”是指“学问、学术”,“国学”可以理解为“一国固有之学术”[1](P6)。但是,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乐师》中的“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中的“国学”含义却并非如此,而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现代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中国文化;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杨星;;罗从彦之政治思想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5 林济;;程敏政统宗谱法与徽州谱法发展[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6 汪文婵;浅析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王叙黄;;略谈游酢及其在安徽的事迹[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贺为才;;作为生态文明界标的徽州村镇人居环境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吴欲波;;风水林探源与当代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10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志坚;全面报酬、敬业度和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稂荻;无尽的现象圆融[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利娟;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周杨波;杨时理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刘鑫;一个房地产开发商所诠释的和合精神[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丁大海;天人合一与自我和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远鑫;朱子诗歌之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倩男;儒家礼仪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惠;试论返省性特征在当下水墨创作中的可行性[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后燕;陈荣捷朱子研究述评[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效武;;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徐亚军;;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3 孙坤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J];学理论;2008年22期

4 刘军汉;;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党史文苑;2011年04期

5 张辉;;和谐网络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郑小风;;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詹勇;;和谐社会的理论构想与中国传统文化[J];职业圈;2007年17期

8 王勇;;基于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文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9 蒋小洪;徐海鹏;;中国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0年S1期

10 李艺春;;对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影响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学新;;试析“和谐社会”论的传统文化渊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彭林;;借鉴礼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4 祁秦;徐长安;;和谐社会的文化特征[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谷群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磊;;传统民间文化与新农村建设[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林仁贞;;图书馆大众文化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园园;薛泉;;经济——制度——文化:和谐社会三部曲[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晓霞;;地域文化冲突与和谐社会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王东阳;高申春;;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意义[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行霈;国学的当代形态[N];光明日报;2007年

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凝聚力[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杜悦;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传统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记者 龚永泉、申琳;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N];人民日报;2006年

5 整理 戴金波 邓梦军;国学=中国古典学[N];光明日报;2010年

6 杜边;天津市成立国学研究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陆梅;沪上学者反思国学热[N];文学报;2007年

8 袁行霈;一如既往 有所作为[N];光明日报;2007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袁济喜;被误解的国学[N];社会科学报;2007年

1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高华平;让国学真正热起来[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龙;传统“和”文化与和谐社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杨永生;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5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6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7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边建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共振”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周志彬;关于中医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探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崔妍;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探源[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迎春;传统和合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董梅;中国礼文化“和”观念探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尹增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4 白明峰;中国传统和合理念与当代和谐文化建设[D];青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刘跃亭;加快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何玉新;试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建设[D];吉林大学;2008年

8 仲崇巍;礼貌语言与和谐文化建设[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索艳琳;和谐社会建构中制度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8年

10 李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54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154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