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试论国学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17-11-15 17:20

  本文关键词:试论国学的基本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国学 基本特征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摘要】:国学的核心在于儒释道三教思想,三教在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方面所具有的异于西学之特征,是国学一词具有的民族主义涵义的具体体现。国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天人合一、智性直觉、心性实践等思维方式和儒释道之成圣、成仙、成佛的不同价值取向。这些都是与西学中主客二元对立、注重理性思辨、分割宗教与人生的特征是不同的。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尽管“国学”一词早在周代就出现了,但它作为现代意义的名词被学界广泛使用和讨论则是从近代开始的。最先提出现代意义“国学”一词者,或以黄遵宪,或以吴汝沦,或以章太炎,或以梁启超,并无统一意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国学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是在近代民族主义与国家意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小跃;;国学谈[J];新世纪图书馆;2012年08期

2 李庆本;;国学研究的跨文化理念与方法[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蔡德贵;;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国良;;朱熹理学的传播与徽州和谐社会的建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云云;;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郭振香;;论胡炳文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推明与发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王阳安;;宋元蒙学识读写教学理论与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9 高建立;;闽学与佛学之关系研究——以朱熹哲学思想为中心[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彭艳芳;杜甫两湖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丁仪;初中语文沉浸式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铭;;国学传统与现代学术[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方铭;当代学风的流弊及发扬“汉学”传统的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梦;;天价“国学班”背后的浮躁[J];中关村;2007年07期

2 陈文新;;为晚清以降的国学思潮立此存照——写在《国学档案》前面[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10期

3 陈斐;;国学与国家文化安全[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4 高专诚;;“国学热”中谈国学[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国学不是一个圈[J];国学;2007年03期

6 刘丹忱;;国学热与国学的定位和前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年01期

7 孙占国;;关于“国学热”的断想[J];红旗文稿;2008年01期

8 刘介民;;国学启蒙者的沉思和漫步——评龚鹏程的《国学入门》[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8年02期

9 刘梦溪;;国学无须“热”[J];寻根;2009年03期

10 鲁庆中;;国学的使命[J];寻根;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绛;;从“中学”到“国学”——兼论国学的现代性[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2 谢金良;;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3 李庆本;;国学研究的跨文化理念与方法[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楼宇烈;;国学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5 韩高良;;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6 任俊华;;倡导“华夏新国学”之缘起[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国学论衡》宗旨[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8 纪宝成;;接续文脉 重振国学[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陈修林;;海峡两岸同一个灵魂——从文化角度说祖国统一[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李锦全;;博取众长 断以己意——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读后[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家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也谈国学争鸣的历史论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爽;“特色中华国学”溢彩鹤乡[N];盘锦日报;2010年

3 记者 李瑞英;国学研究论坛呼吁汉字传承必须保持稳定[N];光明日报;2009年

4 林存光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一鸣;万万不能化“神奇”为“腐朽”[N];南方周末;2010年

6 记者 张微;第二次“国学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整理 戴金波 邓梦军;国学=中国古典学[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潇潇 张飞岸;宽正·沉潜·广大·高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吴娜;“大国学”的期待[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杜边;天津市成立国学研究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戴大明;“读经”与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8年

2 陈方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4 専喜红;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走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冠群;中美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庄惠惠;中国特色大众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晶;新吟诵的兴起及其文化意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王敏;中美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5 欧阳小红;国学院的发展及办学特色探析[D];厦门大学;2008年

6 隋杰;由蔡志忠国学漫画《世说新语》看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D];北京印刷学院;2013年

7 鞠桂芝;从先秦风俗看先民的精神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德清;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失范的意涵及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莫丽琴;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华;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现代化的作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906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1906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