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鲁迅学与“现代国学”和“新国学”

发布时间:2017-12-17 11:03

  本文关键词:鲁迅学与“现代国学”和“新国学”


  更多相关文章: 鲁迅学 新国学 鲁迅研究 现代中国 中国文学史 关于鲁迅 鲁迅精神 《小说月报》 学术研究 鲁学


【摘要】:正对鲁迅的评论与研究,从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刊登主编恽铁樵对刚发表的文言小说《怀旧》的评论《焦木附志》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程。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积累,鲁迅研究已蔚为大观,从评论、研究,到鲁迅学的提出与建构,鲁迅研究已走向了学术研究的高原。"据不完全统计,从1913年到2012年国内共发表关于鲁迅的文章31030篇,国内共出版关于鲁迅研究的著作1716部"1。这个数字是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个个体作家的研究都不能比拟的。这还不包括国外汉学界以各种语言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10
【正文快照】: 对鲁迅的评论与研究,从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刊登主编恽铁樵对刚发表的文言小说《怀旧》的评论《焦木附志》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历程。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积累,鲁迅研究已蔚为大观,从评论、研究,到鲁迅学的提出与建构,鲁迅研究已走向了学术研究的高原。“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协涛;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访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严家炎;;从“五四”说到“新国学”[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江凌;;试论国学和“新国学”[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下)[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3期

5 梁归智;;“新国学”与“红学”——读王富仁《“新国学”论纲》札记[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6期

6 周汝昌;新红学──新国学[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林淡之;;大国学术的正大气象——读杨义新作《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及其它[J];文学评论;2009年05期

8 严家炎;;“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9 钱理群;;我看“新国学”——读王富仁《“新国学”论纲》的片断思考[J];文艺研究;2007年03期

10 温儒敏;;现代文学传统及其当代阐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归智;论“红学”四“学”——从“新红学”、“探佚学”到“新国学”与“人间红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刘保亮;;新国学视野下的当代地域文学[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3 梁归智;前卫与先锋——论李贽思想对曹雪芹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刘宇清;;华语电影:一个历史性的理论范畴[J];电影艺术;2008年05期

5 周惠;李继凯;;作为文化资源的“国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杨丹丹;;“地方性”与北方文学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7 梁归智;泾渭分明与负阴抱阳——也谈“红学探佚学”的逻辑与感悟问题[J];红楼梦学刊;2000年01期

8 梁归智;草蛇灰线之演绎——由清代人两段点评窥探《红楼梦》之境界[J];红楼梦学刊;2001年02期

9 周郢;;《红楼梦》与泰山文化——从“泰岳阴司”到“太虚幻境”[J];红楼梦学刊;2009年01期

10 温儒敏;;现代文学研究的“边界”及“价值尺度”问题——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现状的梳理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希凡;;“国学热”:新世纪鲁迅研究的现实困扰[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伟科;;胡适与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冀;左翼小说革命叙事经验的后世影响(1942-1966)[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黎保荣;暴力与启蒙[D];暨南大学;2009年

3 许玉庆;远逝的村庄[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正敏;意识形态与范式转换[D];复旦大学;2009年

5 代云红;中国文学人类学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类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陈长松;陈独秀前期报刊实践与传播思想研究(1897-1921)[D];暨南大学;2012年

8 刘绪才;1920-1937:中学国文教育中的新文学[D];南开大学;2013年

9 刘希云;“自由派”作家的抗争与无奈[D];南开大学;2013年

10 刘云;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主义倾向[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为;博物馆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周奕;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化经典传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刚;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的合法性论证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克艳;“新国学”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慧明;浮沉中的周作人[D];苏州大学;2009年

6 石艳秋;五四新文化的价值传统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付慧敏;王富仁文学研究的启蒙内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韩璇;《大众文艺》的“大众”话语考论[D];西南大学;2009年

9 李晟f,

本文编号:1299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299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7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