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翻译_《安徽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3 13:01

  本文关键词:六朝太学与国学考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大学》 2006年

明代国子监若干问题研究

杨现昌  

【摘要】:通过元未农民战争建立起明王朝的朱元璋非常重视教育,早在明朝建立前夕,他就创立国子学以培养人才。明朝建立后,为实现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江山永固,朱元璋将发展教育作为其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为此,他一方面继续发展作为中央国学的国子学教育,为政府培养所急需的人才,巩固政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基础性的儒学教育,使明朝的教育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 朱元璋为能使国子学、监确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为国子监制定了完备的官制体系和严格的管理体制,,精心选拔教官对国子监进行管理,对监生进行教育,造就了一大批有用人才,取得显著成效。 朱棣称帝后,于永乐元年(1403)又在北京设立国子监,明朝开始出现南、北二监。北监沿袭了南监的管理体制和教育方式,也为明朝培养出一大批有用人才,后来其地位渐渐高于南监。 国子监的主体是教官和监生,教官主要由政府选派、任命,监生成分复杂,但大致可分为官生、民生两大类。国子监对监生主要教授《四书》、《五经》及有关律令方面的内容,监生写文章不能随意发挥,这体现了明王朝在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主义特点,它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明政府还规定,监生在学完文化课后还必须参加一定时期的历事方准赴吏部候选。监生历事是明代国子监教育中的一大创举,它对锻炼监生的实际能力起了积极作用,对改变我国古代传统的只重书本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8
【目录】:

  • 论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3
  • 第一章 明代国子监的建立与沿革13-19
  • 第一节 明初国子学、监的建立13-16
  • 第二节 中都国子监16-17
  • 第三节 明代国子监的发展17-19
  • 第二章 明代国子监的管理与教学19-37
  • 第一节 明代国子监官制体系的变化19-20
  • 第二节 明代国子监的监规体系20-25
  • 一、监规20-24
  • 二、谟训24-25
  • 第三节 国子监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主要职责25-31
  • 一、祭酒、司业、监丞25
  • 二、博士、助教、学正、学录25-26
  • 三、典簿、典籍、掌馔26-27
  • 四、南监祭酒简介27-31
  • 第四节 明代国子监的教学31-37
  • 一、教学内容31-33
  • 二、国子监的教学课程安排33-34
  • 三、国子监的教学方式34-35
  • 四、国子监的考试35-37
  • 第三章 明代国子监的监生37-65
  • 第一节 监生的构成37-50
  • 一、官生37-44
  • 二、民生44-50
  • 第二节 监生的待遇50-55
  • 一、廪粮、冬夏衣、灯油、课纸51-54
  • 二、假节日、省亲、侍亲及其他54-55
  • 第三节 监生历事55-59
  • 一、历事制度的确立55-57
  • 二、监生历事项目57-58
  • 三、对历事监生的考核58-59
  • 第四节 监生的出路59-65
  • 一、直接出仕59-61
  • 二、参加科举61-62
  • 三、就任教职62-63
  • 四、“拣退”63-65
  • 结束语65-66
  • 参考文献66-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广哲;;论洪武国子祭酒[J];吕梁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延年;马玉坤;;是捍卫人性尊严,并非趣味低级——《聊斋志异·犬奸》新解[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2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5 刘正刚;张家玉;;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6 徐臣攀;安鲁;;《徐霞客游记》中的广西饮食文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7 吴继轩;;明清山东西部地区棉花的种植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8 程志强;海瑞与张居正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史五一;试析明后期财政危机的根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纪慧娟,宗韵;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论明代监生的淹滞及其原因和影响[J];北方论丛;1996年02期

    2 段建军;明代洪武时期国子监学官管理制度探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王凌皓;简论明代国子监教学管理的几个特点[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12期

    4 战继发;;明朝前期学官制度述论[J];明史研究;1993年00期

    5 郭培贵;;论明代教官地位的卑下及其影响[J];明史研究;1994年00期

    6 郭培贵;试论朱元璋的教师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7 吴晗;明初的学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48年01期

    8 陈宝良;明代学官制度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03期

    9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10 高慧斌;魏晋南朝官师称谓考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杰;宁炜婷;;元朝国子学教学模式初探[J];满族研究;2008年01期

    2 毛礼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年01期

    3 张旭华;萧梁经学生策试入仕制度考述[J];史学月刊;1994年06期

    4 ;书屋絮语[J];书屋;1997年01期

    5 张连生;;六朝太学与国学考辨[J];史学集刊;2006年05期

    6 张晨;;两晋学官制度三辨[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7 ;你知道吗[J];语文世界(红A版);2000年12期

    8 姜东成;;元大都孔庙、国子学的建筑模式与基址规模探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年02期

    9 姜东成;;元大都孔庙、国子学的建筑模式与基址规模探析[J];中国名城;2011年03期

    10 陈群;南朝国子学考略[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冠英;刘发强;;从回回国子学到京师同文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宁欣;;汉唐中央官学学生成分的变化与社会变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施光明;;北魏中书学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陈琳国;;南朝玄儒消长初探[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张建仁;;试探明代国子监的管理体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王晓燕;;古代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9 严耀中;;北魏中书学及其政治作用[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10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永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夏 坚;[N];中国教师报;2003年

    3 ;[N];今日信息报;2005年

    4 刘明凯;[N];今日信息报;2006年

    5 张文举;[N];平凉日报;2006年

    6 人民日报社代表团;[N];人民日报;2006年

    7 邹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殷宪;[N];大同日报;2010年

    9 李海珉;[N];中国档案报;2004年

    10 文献中心 郑成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姜东成;元大都城市形态与建筑群基址规模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3 陈飞;唐代试策研究(《唐代官人文学研究》第一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王建军;元代国子监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黄清敏;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赵东平;苏天爵及其法制实践与思想[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啸;魏晋南北朝太常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德静;元代官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彧;元代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4 张光莉;明代国子监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王欣;元代中央官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洋;试论洪武时期的官办教育[D];郑州大学;2005年

    7 陈德洋;元朝选官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牛翠萍;李约瑟难题与明清教育体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李淑芳;唐代尊孔兴儒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洁;元代荫叙研究三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六朝太学与国学考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1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1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e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