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台湾高中国学课本_18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

发布时间:2016-12-15 00:10

  本文关键词: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2年9月;榆林学院学报;第22卷第5期;Sept.2012JOURNALOFYULINU;V01.22No.5;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吕波雷磊;(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摘要: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学术传统;关键词:民国老课本;国学;国学教育;中图分类号:K8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础上探讨目前国学热下的国学教

2012年9月

榆林学院学报

第22卷第5期

Sept.2012JOURNALOFYULINUNIVERSITY

V01.22No.5

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

吕波雷磊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学术传统、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随着国内国学热的兴起,国学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其发展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民国时期老课本的解读,考察民国时期初等教育中的国学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以期能对当代国学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国老课本;国学;国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K8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871(2012)05—0029—03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学术传体系”。…狭义的国学一般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的儒统、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学。二是层次说:认为国学的外延应当拓宽,包括以当今的国学教育大多以传统儒学经典及诸子百家为下三个方面:“一是学问,以经典为主但是不限于儒主要内容,以大学开设国学班、中小学读经典的形式家,同时也应当包括诸子百家;--是艺术应包括在国进行。试图将国学教育纳入到现代教育之中。但学之中;三是技艺,比如体育、杂技等也应该纳入到是,在持续的国学热中,国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与国学之中。”【21也有认为:“国学应该包括以下四个国学独立发展的夹缝中,处境极为微妙。因此,目前层次的内容:‘一是物质层面,如中国的饮食、中医国学教育嵌入现代教育体系的形式适当与否,教育药、茶酒、服饰等;--是技术层面,如武术、中医等;三的内容和对象匹配与否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是制度层面,如历代律令典章制度;四是精神层面,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与目前各种国学教育读本的冷如道德伦理标准、价值观等。”'【副虽然,关于国学的落相比较,民国老课本却得到了民众的极大追捧。界定尚无定论。笔者比较认同“国学是在中华民族本文试图通过对民国时期使用最广的教材进行解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读,考察其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特征,以其对当今中国特色的思想文化和学术体系。”【41并将在此基的国学教育有所借鉴。

础上探讨目前国学热下的国学教育。‘

一、国学及国学教育之兴起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国学”一词,最早是指古代的教育机关,即古日渐炽热,国学热也就由此兴起。进入到2l世纪代国家的最高学府。及至近代,这一词的内涵日益后,国学热再次掀起热潮,且范围更大、涉及面更广、丰富。目前,在学界众说纷纭,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观参与人员更多,人们对待国学热的态度也更加科学、点:一是广义、狭义说:认为“国学可以分为广义和理性,国学热正进入到一个更全面、更理性、更成熟狭义两种,其中广义的国学指的是先秦的经典及诸的阶段。当然,其兴起除了因为国学自身蕴含的魅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力、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之外,还有就是政府及有关宋明理学和同时代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部门对国学的重视、社会突出问题等一系列因素的典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

影响。其主要表现是国学研究机构增多、媒体的推

收稿日期:2012—05—22

作者简介:吕波(19醴一),男。陕西米脂人,榆林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硬士。

基金项目:榆林市科技局产学研合作项目。国学教育与书香榆林工程建设(编号2011SKJl4)”。

万方数据

?30?

榆#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I尊第103期)

动,如<百家讲坛》的热播,以及各种国学班、国学院教育机构纷纷成立。国学教育成为青少年一代认识国学、传承国学和发展国学的重要途径。

国学教育即:”以国学为核心内容的,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学术传统,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国学通过国学教育得到传承和发展。其巨大的历史作用通过国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发

挥出来。

目前我国的国学教育实拖,主要从两个系列进行。一方面是社会系列的国学教育工程,积极推动全民国学教育普及事业。其中包含儿童经典诵读班、国学书院、国学高级研修班、企业国学院等的国学专修课程学习,以及国学志愿者行动、国学师资等级资质认证培训、中华国学教育论坛等社会推广活动,以中华国学教育工程为代表。另一系列是学校教育中的国学教育活动。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3月30日中宣部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意在通过以中华礼仪教育为切人点,以培育学生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时任教育部长周游指出:“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三大重点。因此,各中小学把国学教育纳入思想道德建设的范畴,纷纷开展读经典、强礼仪等第二课堂活动。这种国学教育,一开始就被定为在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通道上,实际上扮演了对学校知识教育进

行补充的作用。其发展规模有限,并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教育体系。这两种教育途径从内容上来

说.一般都是以讲读经典为主。当然,针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他们给出了不同的读本并给予指导。如,中华国学教育工程面向社会各界、企事业团队等广大国学爱好者。开展的国学教育等级资格认证培训,按照核心课程项目,主要分为六个等级资格。从开始的<三字经》、《千字文》的启蒙到后来的《老子》、《周易》、《尚书》等蕴涵深奥哲理的典籍。在学校,这种国学教育与现行学校语文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之间并没有进行有机结合,丽是以课外诵读的方式、

辅助的功能实施.对青少年一代的传统文化学习和

万方数据

继承,是否积极有效,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国学教育及其问题目前通过学校教育实施国学教育已经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有学者论私塾式J的国学教育,认为目前纯粹学习经典的传统国学教育与现行学校教育之问主要是存在着以下几重矛盾。第一重是推行国学教育与当前学校应试教育的矛盾。当前的学校教育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从其根本来讲,还是无法逃避应试性,这是由其选拔人才的目的所决定的,目前来讲是没办法解决的。学生学习国学,与目前的考试升学制度会产生一种矛盾。第二重矛盾是国学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矛盾,也就是单一教育和多元教育的矛盾。传统的读经教育,都是比较单一化的,而现代社会的教育,包罗万象,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都要涉猎,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成功之处。多元的现代教育和单一的国学教育也构成了一对矛盾。第三重矛盾.国学教育是一种渐进式的教育,它需要长期的积累。过去要记诵四书五经或十三经,都是需要大量时阔来背诵、熟读,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成效。而现代教育是一种较快节奏的教育,需要摄人的知识量特别大,你不可能慢慢进行。这三重矛盾解决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国学的发

展。‘51

如果说这三重矛盾直接拷问着目前学校教育中生硬加入传统国学教育的实效,那么在笔者看来解决好这三个矛盾关键还在于教育的文本——教材。由于这三重矛盾的根源在于现阶段的学校国学教育没有很好地与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而这个结合的使用经典读本,这就在内容、形式上缺少了针对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冰心研究会副会长、泉州市民间文艺家游会主席陈瑞统就认为什么样的国学该提倡和非科学的不可学。而对于中小学生如何学国学,三、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

2009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掘出版的关键就在于教材。目前学校所使用的国学教材多是要取决于传统国学是否与这个时代相吻合,非民主

则建议社会学者、专家要多出版好的国学读本.让学生有更多选择。L6’

《开明国语课本》,在北京、上海书店上架没多久就买断了货。这套由文学家叶圣陶先生编写、由画家

吕波雷磊: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丰子恺绘制插图的1932年初版的老课本在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经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审定为“插图以墨色深浅分别绘出,在我国小学教科书中创一新例”的“第一部经部审定的小学教科书”。同时热销的还有1917版《:商务国语教科书>和1930版的l:世界书局国语课本》。2011年,由庄俞、沈颐编著,出版于1912年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也以“2011最值得收藏与阅读的小学生课外读物”受到各大图书网站的推荐和热捧。

这些民国老课本为何如此受欢迎呢?

笔者以为,这些老课本中所透露出的国学教育,首先是贴切的教育。例如,他的开篇第一课就只有七个字;“先生,早。”“小朋友,早。”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有些过于简单了,但是在编写教材的叶圣陶看来,“开学那天,小朋友第一次来到学校,觉得什么都是新鲜而又陌生的。在校园里见到老师的时候会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学生翻开课本就会看到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问老师好!老师如果是一个善于启发的人,在这个时候加以启发,教学就在简单、轻松、快乐的氛围里进行。¨1

早在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即公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更加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29年的《国语课程标准纲要》中进一步要求选文要蕴含文学趣味,“因为少年时期的学生,正是心性活动的时候,读有兴趣的文章,方足以引人人胜。”这套由叶圣陶文、丰子恺插图的课本,就不仅文图优美,选题也独多自然与人、花鸟鱼虫之类,充满童趣和美好。如《田里的热度》、《我被缚住了》……几乎构成了一组儿童田园诗。

其次,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是适时地教育。1912年由庄俞、沈颐编写的《国文老课本》就清晰的展现了初等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心智和思维发展特征。在《新国文编辑大意》中,编纂者开宗明义指出:本书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为目的,惟所有材料必求合于儿童心理,不为好高骛远之论。其中。初小部分四级应用于四个年级,,从第一册的识字、习字开始到第四册的文章学习,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第一册注重字、词的学习。如:第一课的《人》、第二课的《手足》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先从人开始了解。第二、三、四册分别

万方数据

?3l?

从基本常识、文学训导、道德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其中,不乏现代知识的学习和扩充,但知识的内容不但没有摈弃基本的人格的教育和养成,反而是有机的结合。<新国文编辑大意:》中指出:本书注重立身、居家、处世,以及重任到爱生物等以扩国民之德量。第四册中以《人之一生》、<孔子》、《孟子》、《选举法》、《:租税》、《自由》等喁1课程为学生讲解传统文化之道德和一些现代社会生活之法则。在共和初定的时期,初小教材适时地担当起了从儿童开始培养新国民的责任。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课程学习过程,让孩子们逐渐认识生活、认识人生。《新国文编辑大意:》即称:本书注重实业,以养成独立自营只能力,并附书信、账簿、票据各种文件,凡国民生活上的知识无不详备。可见,课本要与被教育的对象适合,要与社会、国家需要的公民相适应,这样才可以起到有效教育的作用。揠苗助长式、仅仅注重高深知识灌输的教育,往往是不适时地培养了不适时的人。

时下之国学教育,在形式上声势浩大,颇有全民动员,倾注大量财力物力的状况。但国学本来就是长期积累的传统和精神,不是靠运动式的推动就能够一蹴而就的。从内容上来讲,不分老幼反复诵读经典,也并不能有效实现个人对国学的体悟和内化。相比而言,将国学教育渗透进从儿童开始学习的课本当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而能够在薄薄的一册课本当中,贯穿国学教育的各方面内容,最终还需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

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就是一种生活化的

教育。

《国文老课本》初小部分第三册第一课《读书》

一文:

学生人校,先生日:“汝来何事?”学生日:“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寥寥数笔,将生活中之父母的教育、子女的孝道,老师的授业解惑之责、学生读书成人之目的刻画出来,字里行间见有温和笃定地阐述父慈子孝、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却并无刻板说教之嫌。

(下转第6l页)

李红梅: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及对策探析

?61?

生等事件,以客观、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管理,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让学生克服心理脆弱现象,以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进程。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应通过从学校内部的让学生在大学这个小环境里明白社会大环境的生活教学到校外社会环境的改善,从自身到社会等多方道理。

面进行,因势利导,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大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不仅学生法律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

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并可以促进我国法参考文献:

[1]肖文淦.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5):24—26.[2]钟佩霖.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9):57—59.[3]李章科.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浅析[J].四川师范学报,2002(4):68—71.[4]李洁珍.大学生法律信仰与大学生法制教育[J].党史文献,2005(10):49—51.

(责任编辑:史丕功)

(上接第3l页)

又如第四册第三十八课,教授日记之方法和功处处体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展示入与人、人与动物能,紧接着第三十九课<勿窥私信>中,以蓝姓项姓之间的联系。而反观现在的教材,为何屡遭批判?两个好友为例,蓝氏以至交之关系为由擅自拆阅项看似有标准实则没有标准。一会儿这个主题,一会氏的书信。项氏发现后,批评好友说,书信是隐私,儿那个主题,标准多了反而不知道遵循哪一条。作是文明国家的通例。偷看私信,不仅有损道德,也是品间相互呼应的东西太少,专注于方法技巧的应试

法律所不允许的。蓝氏听后,十分惭愧,急忙道歉。教育。‘91

这种课程安排,颇有授之以渔的同时,还要告诫一个时代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和需求。虽然民“渔”之社会和法律规范。生活之事无小事的教育,国老课本是适应民国国民教育的需求而产生的,但是在教授生活知识的同时,养成文明生活、道德生活

它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教育典范。当今中国的习惯。

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腾飞,但国民北京十五中校长邰亚臣谈到这些课本带给他的教育却与之不完全协调。因此,我们更需要贯穿国感受时,也用了一个词:温暖。在他看来,这些跨越学教育的教材,而不仅仅是经典的全本或者是节选了70余年的老教材为何还能散发魅力,就是因为它本。这样的教材,是国学教育的需要,也是创建和谐的编写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始终,教材中渗透着社会的呼唤。

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参考文献:

[1]曲殿斌.论国学与国学教育[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2]胡伟希.国学热与国学的定位和前瞻[J].社会科学论坛,2008,(1).

[3]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与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国学教育热——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的认同[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4).

[5]关于国学教育问题——许结教授访谈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4).[61经典诵读遍地开花国学究竞该如何学?[N].东南早报,2012—04—27.[7]叶圣陶.开明国语课本[M].北京: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8]庄俞、沈颐.国文老课本[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9]民国老教材70年后突然走红[N].京华时报,2010一11—30.

(责任编辑:郭嫦林)

万方数据

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吕波, 雷磊

榆林学院政法学院,陕西榆林,719000榆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lin College2012,22(5)

1.曲殿斌 论国学与国学教育 2009(02)

2.胡伟希 国学热与国学的定位和前瞻[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论坛 2008(01)

3.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与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4.国学教育热——对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新的认同[期刊论文]-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5.关于国学教育问题——许结教授访谈录 2007(04)6.经典诵读遍地开花国学究竟该如何学 20127.叶圣陶 开明国语课本 20058.庄俞;沈颐 国文老课本 20119.民国老教材70年后突然走红 2010

本文链接:

笔耕文化传播(http://www.bigengculture.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18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_图文等内容。

12

 

 

下载地址:18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_图文.Doc

  【】

最新搜索

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_图文

眼科基础53

数学思想之图形运动71

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

392014秋第一次月考六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白羊男玩弄你的表现,要注意哦58

2014新版九年级上Unit8单元测试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专题二81

2016年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公共课程临床护理风险防范答案12

超前学习让孩子没有了“赤子之心”_图文


  本文关键词:民国老课本中的国学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3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3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0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