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对当代国学及其教育热潮的学理检视和深度追问

发布时间:2016-12-15 15:42

  本文关键词:对当代“国学”及其教育热潮的学理检视和深度追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对当代国学及其教育热潮的学理检视和深度追问

第48卷第3期

2008年5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oI.48NO.3

May.2008

对当代“国学”及其教育热潮的学理检视和深度追问

李有光,张金明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当代“国学热”缘起于中国学人试图实现由“照着讲”到“自己讲”的学术理想,启动于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交互的方向。对待国学复兴思潮,采取“棒杀”或“捧杀”的非此即彼式的态度都是有害的,我们必须从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两个视域切入,才能看清国学对当代精神真空的填补作用和对道德滑坡的刹车功效,也才能悟出它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方兴未艾的国学教育只有落实到国民的生命实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所谓“重振国学”和“文化复兴”方有可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学;国学热;国学教育;民族文化建设中图分类号:G40--055

收稿日期:2007-12—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一5242(2008)03--0162--05

作者简介:李有光(1968一),男,河南信阳人,中厨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张金明(1972一),男,河北抚宁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一、当代“国学热”的缘起

“国学”一词作为中国古代最高教育机构由来已久,但在现代意义上,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国学”却是清末民初中西文化比较和碰撞的产物。广义上的“国学”实际上就足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其外延可指向“一国所有之学”,与其等同的还有“中学”、“国故”这些概念。狭义上的“国学”当然就指儒学,或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能够与之等义的自然就是“儒学”和“孔学”。1906年儒学大师章太炎在《国学讲习会序》里是这样为“国学”及其价值定义的:“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乃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章氏所言已过百年,然读来仍令人扼腕叹息,忧喜参半。所喜者在百年前国人即已充分认识到国学之重,可与国之存亡相干系。且国之精英已具备世界的眼光,甚至开始考虑民族文化的身份认同这样的理论深意;所忧者

】62

在大师之百年希冀尚未由我等晚辈后生完成,振兴民族文化并使之走向世界仍是华夏子民的今日重任。北京大学教授李中华认为:“如果非要给‘国学’下一个定义的话,应该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亦即关于我们自己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13这个定义显然有些宽泛而笼统。在当代国学研究中处于前沿地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意见是:“国学是借鉴西方先进学术文化和理念,重新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一种学问。,,[23相比而言,此定义由于站在中西比较研究的视域,将文化的传承性和当代性并重,似乎更为公允可取。

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和合学的创立者张立文教授在很多学术会议上反复强调的一番话也许可以作为当代“国学热”的恰当注脚。他说,中国的文化和学术,过去一直是照着西方讲。今后我们要改变这种文化虚弱的现状,要变“照着讲”为“接着讲”,进而“自己讲”。他所说的“自己讲”就是“讲自己”,向中国和世界讲述我们悠久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正是带着这样的理论追求和学术理想,中国学人为了争得自己应有的话语权力,开始投身到新世纪的国

万方数据


  本文关键词:对当代“国学”及其教育热潮的学理检视和深度追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3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13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