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民歌与国学

发布时间:2017-03-29 14:20

  本文关键词:民歌与国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20世纪后期以来,对于跨文化背景下的比较诗学问题,中国学界出现了多种阐发。其中既有对本土文论“失语”的警示,也有对中国文化将成为21世纪主导的达观,以及对“和而不同”格局的倡导。本文转换角度,从民国时期的“歌谣运动”入手,重新梳理和辨析近代以来中国文论、诗学演变转型的文化原因和历史过程,并由此回顾和反思自那以来“中西交往”的因果关联。 本文共九章。首章论述歌谣运动从发起征集到并入国学的基本脉络。第二章与第三章集中讨论民国时期知识界发起歌谣运动的缘由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第四章揭示知识界如何通过从文艺到学术的“民间转向”,投身于国民塑造与国史建构之中。第五和第六章分别论述同一时期音乐、民俗和人类学界对歌谣运动的参与,力图较为全面地认识那个时代“民歌研究”的整体面貌。第七章将歌谣运动中的“官方传统”与“学界传统”进行比照。第八章从中外互动的角度,分析“东洋”、“西洋”如何同样参与到中国学界近代以来的“民间转向”之中。第九章以朱自清为个案,试图再从微观的层面追溯已经逝去的歌谣运动“背影”。 简而论之,全文讨论的是四个相互联系的关键词,即:民、国、歌、学;既论述“民歌”、“国学”,又综观“民国歌学”。
【关键词】:比较诗学 民歌 国学 歌谣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I209.6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7
  • 绪论7-14
  • 第一章 “歌谣学运动”14-23
  • 洋人的先例14-15
  • 中国的国情15-17
  • 歌谣学运动17-18
  • 缘起:“征集”歌谣18-19
  • 展开:歌谣“运动”19-21
  • 归并:融入“国学”21-23
  • 第二章: 民众文化与精英立场23-33
  • 借助“民众”,确认“我们”24-28
  • 通过“我们”,鉴定“民众”28-33
  • 第三章 “民”的发现与“歌”的采集33-62
  • “三级社会”与官民之间33-34
  • “民”的多义34-37
  • 新学界与“知识流”37-44
  • 何谓“歌谣”?44-48
  • 如何“采歌”?48-52
  • “采歌”作何?52-62
  • 第四章 文学革命与国史更新62-81
  • 新国风与新文学62-67
  • “拟民歌”与“伪民歌”67-71
  • 新思想与新形象71-75
  • 通过学术,建构国史75-81
  • 第五章 “读”的歌词与“听”的演唱81-97
  • 文学与音乐:从文本到歌唱81-85
  • 时代强音:从民辞到国歌85-91
  • 传统映照:从诗学到乐论91-97
  • 第六章 深入乡野,观风辨俗97-122
  • 由风到俗97-102
  • “民”的扩展:从庶民到乡民到蛮民102-104
  • “歌”的充实:从故纸到书斋到现场104-109
  • “学”的延伸:从歌谣(学)、民俗(学)到人类(学)109-122
  • 第七章 官方干预与国家行为122-139
  • 官学两界,若离若即122-131
  • 国家施政,辨风正俗131-139
  • 第八章: 东洋“跳板”与西洋“先生”139-167
  • 作为“样板”和“跳板”的日本139-149
  • 作为“对手”和“教师”的西方149-167
  • 第九章 个案与结语167-176
  • 朱自清“背影”的象征167-176
  • 结语176-180
  • 参考资料180-191
  • 后记19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俊;红安革命歌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青梅;“五四”歌谣运动与早期白话诗创作[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莹雪;活的记忆[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民歌与国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74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0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