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章渊若宪政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22:05

  本文关键词:章渊若宪政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章渊若(1904—1996),号力生,是民国时期杰出的宪法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并在留学期间曾去英国、比利时、德国、瑞士等国家访学,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开阔的眼界。他回国后,主要在大学任教和政府部门任职,兼有学者和官员的双重身份。他给我们留下几百万字的法政类的著述,其中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著名出版社出版的宪政书籍,《东方杂志》、东吴《法学杂志》、《时代公论》、《中央半月刊》等著名杂志发表的法政类论文,以及大量对于国民政府时期宪法制定的评论文章等。1949年以后,他定居美国,全身心投入到基督教的学习与宣传当中,并给世人留下了几百万字的神学著述,在华人基督界影响很大。在他去世后,很多基督人士都写文章追忆他的事迹,以表达对他的怀念。 章渊若是中国宪政思想史上一个不可绕过的人,在近代中国曾经发生了由自由主义者胡适、罗隆基等发起的人权运动,在这一过程中,自由主义者和非自由主义者之间就人权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章渊若就是作为自由主义的反对者参与人权论争的一个重要人物,当代人研究中国近代的人权思想、权利观念的产生与演变,或者研究中国近代的人权运动或人权论争,甚至研究中国近代的自由主义或者自由主义者罗隆基,都必然要涉及到章渊若的思想。章渊若是社会连带主义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主要继承人之一,他将社会连带主义法学与本土的三民主义法学巧妙地融为一体,这使得他的宪政思想具有强大的思想根基。在国民政府的宪法制定过程中,与自由主义者关注宪法的价值不同,章渊若更关注制度的设计和制度实施的可能性,因而他的宪政思想更少一些空想的色彩。中国当代长期从事清末民国时期法学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编订工作,并且对清末民国的人物和思想有着深入研究的何勤华教授将章渊若评价为中国近代宪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过程中,其著作有着特别重要意义的人物,以及中国近代法理学的诞生与成长过程中,其作品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在民国卷帙浩繁的作品中,他的两篇论文被收录于《民国法学论文精萃》中。章渊若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其行文颇有古文风格,他的整个思想是一个统一完整而不相矛盾的理论体系,而没有杂凑的痕迹。作为民国时代的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他作品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于他所处的那个四分五裂并面临内忧外患的国家与社会的深切忧思。 章渊若的宪政思想是中国宪政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和清末民国很多知识分子一样,都还没有被专门地研究过,人们对他的关注还处于简单的介绍,以及对他的某种思想略有涉及的阶段,这是中国宪政思想史上的一个空白,本文对于他的宪政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就是为了弥补思想史上的空白,同时笔者也想了解,章渊若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个思想家,在面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与时代困境时,他是如何与命运搏斗,如何应付困境的,而我们又能够从这场命运斗争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本文对于章渊若的宪政思想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介绍章渊若的基本情况以及他宪政思想的主要渊源,然后从宪政理念、宪法制定和宪法实行三个方面对他的宪政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梳理与分析,最后得出章渊若宪政思想的特点、局限和启示 章渊若曾经留学法国巴黎,在那里他接受了法国著名实证主义社会法学家狄骥所创立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并成为社会连带主义法学在近代中国的主要传播者之一,他的宪政思想深受这种法哲学思想的影响,他对法律的认识、对自由主义的评价以及对人民权利义务的理解无不带有浓厚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色彩。1929年底,章渊若留学归国,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已经试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制度,同时,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已经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等确定为训政时期民国的最高根本法案。因此,章渊若的基本宪政理念、对宪法制定的见解和对宪法实行问题的思考都受到孙中山政法思想的重要影响,他的宪政思想表明他是孙中山的一个忠实的拥护者与追随者。 在宪政的基本理念方面,章渊若并不承认古典自由主义的宪政,他所理解的宪政是一种广义的宪政,这种宪政概念包括二个要素,即法治与民主。章渊若认为法治是宪政的核心要素,他对于法治相当重视,甚至有时对宪政与法治不加区别,因为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而从某种角度看,宪政不过是宪法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落实的结果。不过,章渊若的法治思想是一种形式法治思想,他并没有强调法治必须是良法之治,他的立法标准是宪法或法律应当符合世界趋势与时代潮流,这是一种实证主义的立法态度。章渊若将世界各国的宪法趋势进行了总结,并统一到了民族、民权、民生的框架体系之下,从而形成了三民主义的立法原则。章渊若认为民主是宪政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他认为民主与代议制不是一回事,代议制只是民主的一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代议制暴露出很多弊端,必须对代议制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实现民主的价值目标。 在宪法制定方面,章渊若在国民政府立宪时虽然没有提出自己的个人草案,但是在每次宪法草案公开评论时期他都发表了他对于制宪的意见和建议。在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制定过程中,章渊若与罗隆基进行了关于“人权”两字是否应当写入宪法的论争,这次论争表明了章渊若对于民权与人权的看法,从与罗隆基的对比中更突显了章渊若的鲜明立场,两者背后有着对立的哲学基础的支撑,笔者试图从当时的社会情境中去理解章渊若的思考和忧虑。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民经济与国民教育以及国家权力的配置,本章将章渊若对宪法制度各个方面的见解分别进行归纳、叙述和分析。虽然在理念上,章渊若始终将权利放在次要的位置,但是在制度设计时,他却非常注重法律制度对权利的保障。另外,他认为人民对于国家的基本义务是维持国家存续的基础,所以他特别注重义务与权利的并重。国民经济与国民教育是三民主义(尤其是民生主义)在宪法中的主要体现,也是近代宪法社会化的体现.章渊若曾多次发表文章探讨民生与制宪的关系以及宪法社会化问题。国家权力的配置是章渊若关注的重点,他分别对国民大会、中央制度、中央与地方的权限以及地方制度进行了评议,他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两对关系,即分权与效率、分权与统一,分权是宪政制度设计的不言而喻的手段,在国家权力配置上主要分为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章渊若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始终没有抛开效率谈分权,也没有抛开统一谈分权,所以他主张在中央实行总统制,在中央政府内部集权,而在中央政府与国民大会之间分权,他也主张地方实行县级自治,而反对省级自治,用这样的制度来防止省权过大和国家的分裂。 在宪法实行方面,章渊若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认为宪法制定出来以后,如果不能实行,仍然是一纸空文,丝毫不能发挥改善社会和国家状况的作用。他用大量的文章说明了以往宪法实行的状况,分析了行宪未果的原因,并提出了行宪的办法。他赞同孙中山建国大纲中规定的渐进式宪政的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他的很多同时代人的认可,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反对渐进式方案,我们能从这两方的争鸣中更清晰地理解章渊若对于行宪问题的思考。 章渊若的宪政思想具有功利性、社会性和时空性的特点,因为他所受的教育、他所从事的职业以及特定的社会条件,他的宪政思想也具有局限性,他的宪政思想对于今天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章渊若 宪政 民国 社会连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09.2;D921
【目录】:
  • 内容摘要4-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绪论14-26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14-17
  • 第二节 研究现状17-20
  • 第三节 论文结构20-23
  • 第四节 研究方法23-26
  • 第二章 章渊若宪政思想的主要渊源26-61
  • 第一节 章渊若生平26-29
  • 第二节 社会连带主义法学29-45
  • 一、狄骥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30-36
  • 二、章渊若对狄骥思想的继承36-45
  • 第三节 孙中山的政法思想45-61
  • 一、三民主义及其对章渊若的影响46-57
  • 二、章渊若对五权宪法思想的阐发57-59
  • 三、建国大纲对于章渊若的影响59-61
  • 第三章 章渊若的基本宪政理念61-107
  • 第一节 章渊若对宪政的理解61-64
  • 第二节 章渊若的法治观—宪政的核心要素64-83
  • 一、唯法论64-68
  • 二、时代潮流与三民主义立法68-83
  • 第三节 民主与代议制问题—宪政要素之二83-107
  • 一、民主与代议制的关系84-90
  • 二、代议制存在的问题90-97
  • 三、民主实现的方法97-100
  • 四、民国代议制改革的不同声音100-107
  • 第四章 章渊若对制宪的见解107-145
  •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宪法的制度框架107-109
  • 第二节 “人权”入宪之见109-120
  • 一、宪法中用“民权”还是用“人权”之争110-112
  • 二、“人权”的实质之争112-114
  • 三、“民权”与“人权”论争的背后114-117
  • 四、“民权”与“人权”论争的启示117-120
  • 第三节 人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20-128
  • 一、人民的基本权利121-126
  • 二、人民的基本义务126-128
  • 第四节 宪法中的国民经济与国民教育128-131
  • 第五节 国家权力的配置131-145
  • 一、横向分权—分权与效率132-138
  • 二、纵向分权—分权与统一138-145
  • 第五章 章渊若对于行宪问题的思考145-154
  • 第一节 有宪法与无宪政—以往宪法实施的状况145-147
  • 第二节 宪法与民众的脱节—宪法实施未果的原因147-148
  • 第三节 渐进式宪政—宪法实施的药方148-150
  • 第四节 宪法实施问题争鸣150-154
  • 第六章 结论154-165
  • 第一节 章渊若宪政思想的特点154-159
  • 第二节 章渊若宪政思想的局限159-161
  • 第三节 章渊若宪政思想的启示161-165
  • 致谢165-167
  • 参考文献167-17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人博;民权词义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2 何勤华;中国近代宪法学的诞生与成长[J];当代法学;2004年05期

3 王名扬;;谈谈狄骥的实证主义社会法学[J];法国研究;1986年02期

4 郑琼现;也论宪政的标准[J];法学评论;2005年02期

5 刘志强;;罗隆基:一个人权理论的构建[J];河北法学;2008年04期

6 沈大明;;民国初年关于行政诉讼体制的争论[J];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7 白钢;现代西方民主刍议[J];书屋;2004年01期

8 刘保刚;郑永福;;近代中国公民权利意识演变的历史考察[J];史学月刊;2007年08期

9 张丽清;刘霞;;个人正当权利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以民权、人权概念运演为例[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6期

10 程燎原;关于宪政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法学;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建红;人权派人权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亮;论民国时期的自然法思想[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章渊若宪政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85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0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