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初探

发布时间:2017-04-20 04:15

  本文关键词: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张中行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又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生前撰写有大量有关语文教育的著作和文章,尤其是对作文教育的研究,见解精辟独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中行先生的作文教育著作与文章的梳理,归纳和概括其富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并对我国当下的作文教学现状进行观照,探讨搞好作文教育的有意义的思路与途径。 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中行先生的《作文杂谈》为基本研究文献,附之以他的《顺生论》、《补学集》等著作,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有关写作理论、作文教学等的文献资料和我国当下的作文教学现状,梳理出中行先生的作文教育思想体系,并对其中别具价值的思想观点进行深入阐发,得出相关结论。 论文第一部分分析了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基础,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深厚的国学根基和丰赡的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西学素养,实践基础则基于他长期的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编审经历。 第二部分是论文主体部分,阐释了张中行先生的主要作文教育思想:在作文的原理与方法方面,他认为作文的本质应该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用语言文字记录下的生命印迹,是生命在言语中的自我实现;作文与阅读之间是一种阅读体验与自我感发的双重变奏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作文之法在有法与无法之间,既要遵循法度,又要超越法度;作文的内容应该是学生生命的呈现和心性的流淌,彰显着生命的色彩与情怀,其表达则应该是一种自然的挥洒和个性的张扬,既洒脱自然,又独具面目。在作文的教学与评价方面,他认为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言语生命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悦纳共同进步的对话过程,此过程是学生读写与教师引导两个主体的相互发现的过程,是课堂练功与课外积累两条阵线的彼此呼应的过程,也是借鉴范文与自由书写两种手段的相互为用的过程;作文的评改则要注重挖掘其对学生言语生命的唤醒功能。第三部分分析了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开放性、辩证性、实用性三个方面。 最后一部分是结合语文新课程改革阐述了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对当下作文教育的重大启发意义,它启示我们:对作文性质的认识要开放化、人本化,对作文内容的选择要主体化、实在化,对作文表达的处理要自然化、个性化,作文教学与评改应体现对话性和唤醒性。最后论文也论及了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所存在的一些局限和不足。
【关键词】:张中行 作文教育 思想 生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33.3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基础11-16
  • 一、理论基础11-14
  • (一) 深厚的国学根基11-12
  • (二) 丰赡的西学素养12-14
  • 二、实践基础:长期的语文教学及语文教材编辑、编审经历14-16
  • 第二章 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阐释16-41
  • 一、作文的原理与方法16-34
  • (一) 作文本质观:个体生命的重要存在方式16-18
  • (二) 作文价值观:生命在言语中的自我实现18-20
  • (三) 作文与阅读的关系:阅读体验与自我感发的双重变奏20-23
  • (四) 作文方法论23-34
  • 1. 作文原则:法在有法与无法之间23-25
  • 2. 关于作文的内容:生命的呈现·心性的流淌25-28
  • 3. 关于作文的表达:自然的挥洒·个性的张扬28-32
  • 4. 关于作文的弊病及其修改32-34
  • 二、作文的教学与评价34-41
  • (一) 作文教学观:师生言语生命的对话34-38
  • 1. 学生读写与教师引导两个主体的相互发现35-36
  • 2. 课堂练功与课外积累两条阵线的彼此呼应36-37
  • 3. 借鉴范文与自由书写两种手段的相互为用37-38
  • (二) 作文评价观:挖掘作文评改的“唤醒”功能38-41
  • 1. 唤醒学生的写作主体性39
  • 2. 唤醒学生的言语创造力39-40
  • 3. 唤醒学生的自我认同感40-41
  • 第三章 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特征分析41-46
  • 一、开放性42-43
  • 二、辩证性43-44
  • 三、实用性44-46
  • 第四章 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当下审视46-53
  • 一、语文新课程改革语境下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启发意义46-51
  • (一)对作文性质的认识要开放化、人本化47-48
  • (二)对作文内容的选择要主体化、实在化48-49
  • (三)对作文表达的处理要自然化、个性化49-50
  • (四)作文教学与评改应体现对话性和唤醒性50-51
  • 二、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的局限性51-53
  • 结语53-54
  • 注释54-57
  • 参考文献57-58
  • 致谢58-5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济峰;王丹;;教师专业发展的哲学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2 黄璐;郭超;兰健;;应理性看待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体育“海外兵团”现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傅建世;;作为历史观范畴的“需要”[J];长白学刊;2005年06期

4 康大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透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5 李加;;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入背景知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6 张传玉;;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底层农民工群体[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方建敏;;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何清;教学改革中的英语教学策略与形成性评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张晓杰;金文姬;;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栗丹;2004年优秀短篇小说主题述评[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海洲;;浅论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的“多”字功夫[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李淑葆;;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李学迎;;基督教与儒教的禁欲思想比较[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崔竞生;;论海丝特的自我实现及其超越[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茂铭;;换个角度,看律师法律服务市场——用法律经济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律师服务市场[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顾巍;员工视角的内部顾客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小林;民事诉讼公开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陈风波;江汉平原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户行为变迁[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慕君;阅读教学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肖晖;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金来;开设语文阅读课的实验报告[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戴春燕;文化思维模式对二语写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谢建军;中学作文教学的求诚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洪中元;试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褚华;创建“交往”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新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晶茹;试论个性化阅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莫崇芬;论作文教学的优化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原妙龙;创造宜人的街巷空间[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9 阎助荣;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郝凤阁;“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张中行作文教育思想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17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9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