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弟子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12:00

  本文关键词:《弟子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国学热潮的兴起,《弟子规》也渐渐成为蒙童主要学习的蒙学教材。本文以《弟子规》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弟子规”的形成、《弟子规》的文献版本、内容来源和价值四个方面来研究。论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辨析“弟子规”的形成以及校勘《弟子规》的版本。在论述“弟子规”的形成方面,主要是从“家训”与“学规”两个角度来切入,阐述“弟子规”不再局限于《弟子规》教材本身,而是能够广泛作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独立的道德规范准则;在论述《弟子规》的版本方面,主要是对搜集到的《弟子规》的十二个版本作详细介绍,对校其内容,并在字句的差异处判断是非,同时对各版本的序、跋内容进行分类分析。 第二章,分析《弟子规》的内容来源。将文本内容逐句与《论语》、《礼记》和古代其他典籍部分内容作对照,探究其内容来源。 第三章,挖掘《弟子规》的价值。在论述《弟子规》与蒙正方面,主要论述《弟子规》在洒扫应对这些细节上的教育,使得蒙童在其智愚未定的时候得以养正,体现了《弟子规》的价值;在论述《弟子规》与德教方面,主要是立足于文本内容,来探究育人以孝悌、谨信、仁爱之德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论述《弟子规》对蒙学教材的示范意义方面,主要是阐述《弟子规》自身文学特点以及后代蒙学课本和当今语文教育值得借鉴的地方,其示范性对当代蒙学教材的编写和改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 学规 蒙正 蒙学教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56;G629.29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13
  • (一) 研究问题与背景8-9
  • (二) 研究文献综述9-11
  • (三) 研究方法与意义11-13
  • 一、《弟子规》的形成与版本13-31
  • (一) “弟子规”的形成13-17
  • 1.家训13-16
  • 2.学规16-17
  • (二) 《弟子规》的版本17-31
  • 1.版本的介绍17-21
  • 2.版本的分类21-25
  • 3.版本的对校25-31
  • 二、《弟子规》的内容探源31-41
  • (一) 《弟子规》与《论语》31-33
  • (二) 《弟子规》与《礼记》33-35
  • 1.关于事亲33-34
  • 2.立身行道34
  • 3.孝无终始34-35
  • 4.对待尊长35
  • 5.慎独35
  • (三) 《弟子规》与其他典籍35-41
  • 1.《入则孝》、《出则弟》章与其他典籍的渊源36-37
  • 2.《谨》、《信》、《泛爱众》等章与其他典籍的渊源37-41
  • 三、《弟子规》的价值41-52
  • (一) 《弟子规》与蒙正41-44
  • (二) 《弟子规》与德教44-48
  • 1.孝悌之德的养成44-45
  • 2.谨信之德的养成45-46
  • 3.仁义之德的养成46-48
  • (三) 《弟子规》对蒙学教材的示范意义48-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64
  • 后记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菊农;中国古代蒙养学教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1年04期

2 江净帆;;《周易》“包蒙”与“击蒙”思想辨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江净帆;李家智;;论《周易》蒙卦的启蒙教育思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汪泛舟;《太公家教》考[J];敦煌研究;1986年01期

5 孙凤华;;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清末民初我国学校公民教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张迎春;《弟子规》的养成教育思想[J];教学与管理;2001年03期

7 张剑;;蒙学教材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赵志毅;李涛;;“德目主义”德育哲学引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夏晓虹;;《蒙学课本》中的旧学新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陈威龙;冯文全;;儒家德育思想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研究——《弟子规》的德育启示[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弟子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20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