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

发布时间:2017-05-07 18:00

  本文关键词: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中国有一股“国学热”与“儒学热”的浪潮,汹涌澎湃,冲击社会各阶层。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学问众多学术流派的滥觞时期,儒学亦肇基于此。研究先秦儒学有助于冷静思考与正确认识儒学的价值与地位。 本文以“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为题目,以孔子、孟子与荀子为研究对象,以《论语》、《孟子》与《荀子》为主要文本,通过对“道义”与“政治”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简要的历史源流梳理,并阐述道义与政治的相互关系;进而,分别对孔子、孟子与荀子个人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进行研究;最后,对孔子、孟子与荀子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进行综合研究,探求他们的内在联系与共同点。 通过对“道义”与“政治”两个核心概念的简要历史源流梳理,发现“道义”一词在先秦典籍已经正式使用,并且一直延续使用至今,也就是说,道义并非舶来品,因此,研究道义论不应忽略先秦儒家的道义论;同时,“政治”一词在先秦典籍也已经正式使用,并且一直延续使用至今,有其特定的传统语境含义。在中国传统文本语境中,“政治”是指“政事治理”的意思,包含行为与效果两个方面意义。从行为方面来说,是指治理(或管理)政事,也就是“治政”,此时“治理”一词是作为一个动词使用;从效果方面来说,是指政事得到有效治理,此时“治理”一词是作为一个动名词使用。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政治理念,不应忽视“政治”的特定传统语境含义。 孔子的道义论,根据《论语》进行文本解读与总结,认为孔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道义是立身处世的准则,道义是价值评判的标准,道义是学教守弘的核心。另外,以《论语》辅证《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以郭店楚简《缁衣》辅证《礼记·缁衣》“君心民体说”,作为孔子的思想,来研究孔子的政治理念。 孟子的道义论主要从“辨义利,正本清源”、“学孔子,自任天下”、“闲圣道,以正人心”与“道性善,造道自得”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四者有其内在逻辑关系:辨义利以使人知晓道义至贵;以天下自任,故抗拒杨墨,罪责法家、兵家与纵横家,澄正圣人之道,以正人心;道性善,欲使人深造之以道,反求诸己,自得本心,然后道义自行于天下。孟子的政治理念,主要从王政与时势、君臣、君民、国家、天下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孟子的政治理念,从正视战国时势开始,到欲君臣效法尧舜以各尽其道,到君民同乐,到正经界以行仁政,再到天下定于一;其中,既有治道,也有治法;既有制度,也有恩泽;无不一一可以实施。 荀子的道义论,即是荀子的礼义论,《荀子》之中使用“礼义”一词,不少于一百一十三处;通过对《荀子》的文本研究,总结出:道义是修身荣辱的评判标准,道义是国家治乱的评判标准,道义是人性善恶的评判标准,道义是行政用人的标准,道义是使人群居而能够和睦统一的法宝。另外,从“礼以分治”、“乐以和治”与“心以道治”三个方面论述荀子的政治理念,并指出,荀子的政治理念其实就是道治与王治。 最后,本文通过对孔子、孟子与荀子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的综合论述,认为孔子、孟子与荀子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是心性之学与政治之学、内圣学与外王学的一以贯之,这是先秦儒家的道义政治观,孔子、孟子与荀子同道。
【关键词】:先秦儒家 道义 道义论 政治 政治理念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222;D092
【目录】:
  • 摘要4-8
  • 导论8-19
  • 一、选题意义8
  • 二、研究现状与论文思路8-10
  • 三、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10-16
  • 四、道义与政治的关系16-18
  • 五、创新之处18-19
  • 第一章 孔子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19-34
  • 第一节 孔子的道义论20-28
  • 一、道义是立身处世的准则21-23
  • 二、道义是价值评判的标准23-25
  • 三、道义是学教守弘的核心25-28
  • 第二节 孔子的政治理念28-34
  • 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28-30
  • 二、君臣关系论30-31
  • 三、君民关系论31-34
  • 第二章 孟子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34-60
  • 第一节 孟子的道义论35-44
  • 一、辨义利,正本清源35-36
  • 二、学孔子,自任天下36-37
  • 三、闲圣道,以正人心37-40
  • 四、道性善,造道自得40-44
  • 第二节 孟子的政治理念44-60
  • 一、王政与时势45-47
  • 二、王政与君臣47-50
  • 三、王政与君民50-53
  • 四、王政与国家53-56
  • 五、王政与天下56-60
  • 第三章 荀子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60-92
  • 第一节 荀子的道义论60-73
  • 一、不可少顷舍礼义61-64
  • 二、化性起伪以成圣64-70
  • 三、义利之辨70-73
  • 第二节 荀子的政治理念73-92
  • 一、礼治74-79
  • 二、乐治79-84
  • 三、心治84-92
  • 结束语92-96
  • 参考文献96-100
  • 后记100-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英敏;功利论、道义论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J];东南学术;2002年01期

2 林存光;文化的政治学——试论先秦儒家政治思维的文化取向[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3 陈晓平;面对道德冲突:功利与道义[J];学术研究;2004年04期

4 万俊人;论道德目的论与伦理道义论[J];学术月刊;2003年01期

5 林存光;孔儒之学理解新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03期

6 刘清平;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J];哲学研究;200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50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a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