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南社苏州诗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16:12

  本文关键词:南社苏州诗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南社地域色彩很浓,地域文化对南社文学具有重大影响,但迄今为止的南社研究对此重视不够。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运用文化地理学与社会历史学、文艺心理学等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讨苏州文化与南社苏州诗人诗歌活动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以此为例,观察地域文化与南社文学的关系及其现实启示。 全文主要内容分为四章。 第一章“南社、南社研究、南社与苏州”主要探讨南社的定义与意义,南社研究的状况、成果与不足,南社与苏州的不解之缘。 南社属性,众说纷纭,但它的根本属性在于文化。结合南社的实际运作状况,本文总体上把南社定义为具有鲜明革命倾向的以文学为主要文化样态的先进文化社团,在此基础上具体推出文学南社的定义:南社是具有鲜明革命倾向与南方文化风格的全国性文学社团。 南社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以文化、文学参与革命的道路,引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南社在当时鼓舞革命者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当代也必将激励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不少德艺双馨、多才多艺的南社社员为今天的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工作者树立了一种可以效仿的高标。 南社研究呈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从个体到总体的发展、变化波线。20世纪90年代以后至今,南社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南社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南社具有鲜明的南方文化色彩,又以吴文化对南社的影响最为深厚。苏州文化是吴文化的杰出代表,对南社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方兴未艾的南社研究中,从苏州文化角度开展的南社系统专题研究尚付阙如。 第二章“苏州文化视野中的南社苏州诗人”以“问题线”为主要线索,试图解决以下问题:苏州文化与南社苏州诗人的关系,南社苏州诗人的地位、格局,南社苏州诗人的群体特征,南社苏州诗歌的总体特点。 苏州文化与南社苏州诗人诗歌活动之间有着高度一致的密切关系。苏州文化多元包容、崇文尚武、清丽典雅、雅俗共赏、因创结合,与此相应,南社苏州诗人诗歌活动也有类似的特征。南社苏州诗人既是苏州文化的产物,又是苏州文化的反映者和推进者。 苏州诗人在南社诗人群体中有数量、有质量、有领袖、有灵魂,是南社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在南社诗歌史、苏州诗歌史而且在整个中国近现代诗歌史上都是令人注目的存在。 整个南社诗歌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就是“国家诗人”与“灵界诗翁”两种身份的关系问题。国家诗人的诗作更富有政治革命、干预现实的意蕴,较多地表现出积极浪漫的英雄主义精神;灵界诗翁则相反,更注重个人情性的自由表达,讲求诗作的纯艺术性。南社苏州诗人有的主要归于前者,有的主要归于后者;有的时此时彼。 南社苏州诗人往往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国学根底,热爱家国乡邦和传统文化,这是他们革命的内在动因。他们的家庭经济基础一般比较厚实,大多本是封建制度的受益者,但却义务反顾地投身革命,气节可贵。南社苏州诗人几乎个个是浪漫的奇士怪杰,一般前狂后狷。从南社苏州诗人所想要挑起的重担看,他们的肩头还比较嫩弱;从要前行的长路看,除柳亚子等少数人之外,他们的眼光还看不到长远的地方,对历史的发展动向认识不清。 南社苏州诗歌从选题立意上至少可分为革命倾向性较强与没有什么明显的革命倾向这两类。前者虽然为数不多,但代表了南社苏州诗歌的历史价值。南社苏州诗人笔下吟风弄月、儿女情长的诗作为数也不少,这既反映了革命诗歌发展的复杂性,也体现了苏州几千年诗歌史的强大影响。南社苏州诗歌忠实记录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和一代知识者的心路历程,是研究中国和苏州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史料。南社苏州诗歌对古典诗歌有所继承,更有所创新,属于“旧体新诗”,总体诗风寓健峭于清婉,相对地平易晓畅。 第三章“南社苏州代表性诗人”以“人物线”为主要线索,选取有代表性的南社苏州诗人作出个案分析,从诗人、诗作的角度对第二章的问题提供具体论证。 根据诗人在南社中的贡献、地位,结合他们的革命经历和社会影响,参考他们在南社唯一一份机关刊物《南社丛刻》中所发表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数量多少,以及他们在苏州各区县的代表性,笔者从南社苏州诗人中主要选取了9位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加以论述:柳亚子、陈去病、叶楚伧、庞树柏、俞剑华主要是政治型诗人,朱梁任、黄人、胡石予、王大觉主要是学者型或非政治型诗人。 第四章“南社苏州诗人与当代诗歌建设”主要研究南社苏州诗人的现实意义与当代诗歌建设问题。 当代许多诗人总体上对人民苦难和社会沧桑冷漠,热衷小我的狭隘表现;许多诗歌缺乏现实主义的厚度、英雄主义的力度和理想主义的亮度。国魂系于诗魂,诗坛需要一次新的诗界革命,以使诗人与诗歌重新获得重量。南社诗歌,包括南社苏州诗歌,既是对中国《诗经》以来关注国计民生诗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又与当代诗歌总体逃离宏大叙事的状况形成鲜明对照。南社苏州诗人不仅是一群敢于担当天下的诗歌英雄,他们还是由中华文化优秀标本苏州文化构筑成的一处文化园林。因为教育体制长期失调等多种原因,当代诗人普遍缺乏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厚学养。重建历史的纵深感和文化的厚重感,加强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学者型诗人,也应该是学习南社苏州诗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创见大体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把价值观作为文化的内涵,从而重新定义众说纷纭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体现在精神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凝结于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中的价值观。 二、首次揭示了苏州文化与南社苏州诗人诗作之间高度一致的密切关系的三个方面:生成发展的互相促进,内容要素的互相渗透,系统特征的互相类似。 三、就南社苏州诗人在南社文学史、苏州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作出了新的论证:南社苏州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用诗歌宣传革命的道路,引导了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结束了中国古典诗歌史。 四、对冷落或遗落于以往文学史写作之外但实际上却十分重要的一些苏州诗人(如叶楚伧、俞剑华、胡石予等)作出了新的论述。 五、以苏州文化与南社苏州诗人诗歌活动的关系为例,对地域文化与南社文学的关系在南社学界第一次作出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六、阐明了南社苏州诗人对当代诗歌建设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南社 苏州 诗人 诗歌 革命 地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提要4-7
  • Abstract7-14
  • 前言14-21
  • 一、选题旨趣14
  • 二、思路结构14-15
  • 三、取材范围15-17
  • 四、研究方法17-19
  • 五、附带说明19-21
  • 第一章 南社、南社研究、南社与苏州21-45
  • 第一节 南社的定义与意义21-32
  • 一、南社的定义21-29
  • 二、南社在近现代革命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意义29-32
  • 第二节 从地域文化看南社研究的不足32-39
  • 一、南社研究的状况、成果与不足32-35
  • 二、从地域文化看南社研究的不足35-39
  • 第三节 南社与苏州的不解之缘39-45
  • 一、南社社员来源和活动的三个重点地区40-43
  • 二、南社与苏州的不解之缘43-45
  • 第二章 苏州文化视野中的南社苏州诗人45-70
  • 第一节 苏州文化与南社苏州诗人的关系45-58
  • 一、苏州文化的国家与世界地位45-47
  • 二、诗歌于苏州文学中的首席位置47-48
  • 三、诗歌在南社革命活动和文学活动中的价值48-51
  • 四、苏州文化与南社苏州诗人的关系51-58
  • 第二节 南社苏州诗人的地位、格局58-62
  • 一、“南社苏州诗人”与“苏州南社诗人”之别58-59
  • 二、南社苏州诗人在南社诗人群体中的地位59-60
  • 三、南社苏州诗人格局60-62
  • 第三节 南社苏州诗人群论62-65
  • 第四节 南社苏州诗歌综析65-70
  • 第三章 南社苏州代表性诗人70-137
  • 第一节 欲凭文字播风潮——柳亚子71-83
  • 第二节 绿玉青瑶曾浩歌——陈去病83-92
  • 第三节 右手诗笔左手枪——叶楚伧92-98
  • 第四节 龙禅室里玉t$t}——庞树柏98-105
  • 第五节 横剑江湖吟梦窗——俞剑华105-112
  • 第六节 立山猛作狮子吼——朱梁任112-118
  • 第七节 骚风霸扫诸天外——黄人118-124
  • 第八节 桃李墨梅秋风诗——胡石予124-130
  • 第九节 扬风雅唱在人间——王大觉130-137
  • 第四章 南社苏州诗人与当代诗歌建设137-149
  • 第一节 南社苏州诗人的现实意义137-141
  • 第二节 当代诗歌建设问题141-149
  • 结语149-152
  • 参考文献152-16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61-162
  • 后记162-167
  • 附录167-17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霞;陈去病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周于飞;惊隐诗社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南社苏州诗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2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52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5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