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响 ——《诗经·陈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17:42
  《诗经·陈风》因其独特的风貌和特殊的文化性,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青睐。本文首先对《陈风》的地理、历史、地域文化等背景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文学本体研究为核心,再向外部拓展,通过《陈风》和《诗经·国风》中其他诗歌的比较,以及《陈风》和《楚辞》的比较这样的手段,全面了解《诗经·陈风》的特征与个性。通过这样的综合研究,特别关注《诗经·陈风》在文学上所体现出的区别于其他“十四国风”和《楚辞》,但又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特质,进而分析《陈风》的文化特征,得出诸如《陈风》体现出由中原文化向荆楚文化过渡的特性、《陈风》别具一格的巫觋文化和爱情观特色等结论。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综述
    (二)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二、地理、历史、地域文化背景
    (一) 地理学考证
    (二) 历史视角的研究
    (三) 在地理、历史坐标系内看《诗经·陈风》的地域文学背景
三、《诗经·陈风》的文本研究
    (一) 宛丘
    (二) 东口之扮
    (三) 衡口
    (四) 东口之池
    (五) 东口之杨
    (六) 墓口
    (五) 防有鹊巢
    (八) 月出
    (九) 株林
    (十) 泽阪
四、《诗经·陈风》的对比研究
    (一) 《诗经》内部对比
    (二) 《诗经·陈风》与《楚辞》的比较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诗经》巫觋文化管窥[J]. 刘浩.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2]中原文化影响楚文化六论[J]. 李金坤.  文学与文化. 2011(04)
[3]陈国文化与《诗经·陈风》[J]. 金荣权.  中州学刊. 2010(05)
[4]从地域看《诗经·陈风》的巫文化[J]. 顾晔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5]《诗经·陈风》诗风特色形成原因探讨[J]. 李辉,李治军.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6]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审视《诗经·陈风》情诗的内涵[J].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7]《诗经·陈风》情诗的文化内涵管窥[J]. 纳秀艳.  榆林学院学报. 2006(01)
[8]《诗经》——地域文化的渊明之光[J]. 陈春保,高金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9]《诗经·陈风》新论[J]. 刘明钧.  周口师专学报. 1994(S4)



本文编号:3622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622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