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诗·王风》辨

发布时间:2022-02-17 15:23
  近来各地文化研究中出现的一阵阵热潮,业已蔓延到《诗经》中的国风区域研究之中。这种情况的出现,对《诗经》的研读或者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诗经》的某一国中具体探求文化因素的现象是不是很可取,这却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讨论、验证的问题。在《诗经?王风》的研读中曾出现过细致谈论河洛文化及儒家义理文化等的现象,就这种现象的本身而言,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研读《诗经?王风》的新视角。但谈论文化这种大话题、大范围的题目,局限在一组仅有十篇作品的诗歌文本中,带给人一种肤浅空泛感觉的同时,也让人觉得研读者稍欠冷静客观的研读态度。着眼于这种情况,本人不去评论有关诗经研读中出现的文化热倾向,而仅就《王风》组诗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一番搜集、整理并初步辨析的工作。这一工作牵涉的主要问题有《王风》的得名,创作时代,创作地域,各篇诗旨及《王风》组诗可能入选《诗经》作品集的大致时间的推定等。在尽可能的找寻旧有经典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今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大致认定《王风》的得名需要从地域和时势两个角度来衡量,其创作时代则几乎可推定为周室东迁至周釐王时期这一时段。至于其创作地域,则除首篇《黍离》一诗稍有争议外,其余可断定在东周...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近二十年来研究情况综述
    第二节 研读基本思路
第一章 《诗·王风》得名与创作情况分析
    第一节 《诗·王风》的得名
    第二节 《诗·王风》的创作时代
    第三节 《诗·王风》的创作区域
第二章 《诗·王风》诸篇解题
    第一节 《诗·王风》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诗·王风》诸篇诗旨解析
        2.1 《黍离》篇
        2.2 《君子于役》篇
        2.3 《君子阳阳》篇
        2.4 《扬之水》篇
        2.5 《中谷有蓷》篇
        2.6 《兔爰》篇
        2.7 《葛藟》篇
        2.8 《采葛》篇
        2.9 《大车》篇
        2.10 《丘中有麻》篇
第三章 《王风》编入《诗》作品集时代考
    第一节 毛诗首序与《王风》创作时代
    第二节 东周时政类国风作品编辑时代推定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郑玄与现今几家对诗经国风创作时代认识的比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风》何地歌谣,《黍离》为谁歌唱——兼谈古代诗歌文化审美积淀及解读方法[J]. 黄全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从上博简《诗论》对于《诗·兔爰》的评析看孔子的天命观[J]. 晁福林.  孔子研究. 2007(03)
[3]中国最早的“哭嫁歌”——《诗经·王风·葛藟》[J]. 黄新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4]《诗经·王风·扬之水》本事考[J]. 姜亚林.  学术论坛. 2006(11)
[5]黄昏中的思念——读《诗经·王风·君子于役》[J]. 骆玉明.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6(06)
[6]《诗经》研究的过去、现在与将来[J].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7]谈上博简《诗论》第17简与《诗·采葛》篇的若干问题[J]. 晁福林.  学术月刊. 2005(06)
[8]《诗经·丘中有麻》新说[J]. 侯素利.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9]《诗经》:地域文化的渊明之光[J]. 陈春保,高金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10]论《诗经·王风》的地域、时代与诗旨[J]. 张启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硕士论文
[1]《诗经·王风》义理之学与儒家伦理思想考辨[D]. 米亚.天津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29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629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a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