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说文解字约注》释例

发布时间:2017-05-16 15:16

  本文关键词:《说文解字约注》释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张舜徽先生(1911一1992)是现代著名的文献学家和史学家。其治学走博通之路,不以专家自限,由小学入经学,再入史学。源于许、郑,汇通汉、宋,归宗清学。文史兼通,博大精深,不愧是当代少有的国学大师。《说文解字约注》是先生研习许学的结晶,也是他平生知识积累的全面反映。在先生所有的著作中,该书占有最重的分量。 此书在校勘许书文本、探究文字本义、揭示许书义例、推衍双声之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笔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发现先生在《约注》中自觉地运用着诸条或显或隐的大例。对这些大例进行总结,将会有助于对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成就、《说文》学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约注》的成书过程,探寻了《约注》大例形成渊源及其所遵循的原则。《约注》的成书,大致经历了萌芽期(20岁之前)、暂停进取期(约25-50岁)和集中撰述期(50-60岁)三个时期。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渊源可以远溯到汉代的郑玄、许慎,近推到以钱大听、王念孙为代表的乾嘉学者。这是本文在追述《约注》大例形成渊源时所要论述的重点。 本文对《约注》所作的释例,凡有四端: 一为双声推衍例。用双声推衍方法来贯穿全书,是《约注》的内涵之一,也是《约注》最具特色的一条大例。该理论的形成,主要从许、郑的导源之功、宋人右文之说的借鉴、以钱、王为代表的清儒的直接影响、先生本人的小学实践四个发面展开论证。其中,文中还专门论述了扬州学派对先生该理论的影响。张舜徽先生的双声推衍理论主要是:古今语言之变,由于双声者多,由于叠韵者少;“六书”中的转注就是指的双声相衍;古人声宽,五音同类通转最多,异类通转轨迹也很普遍。而具体到对于《约注》一书的考察时,论文摒弃通行的以韵部之间通转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只采用张舜徽先生认可的双声理论进行总结。 二为文本校勘例。张舜徽先生校勘学思想的形成既有郑玄注经方法的影响,也有以朱子为代表的宋人的影响,更有王念孙等清代一批校勘学家的影响。《约注》一书校勘所采用的材料包括金文、甲文,敦煌唐写本残卷,类书、音书、古注,清人文集、笔记、今人考证的成果,历代载集、字书,唐宋以来如大、小徐、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他研究《说文》者的成果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材料的运用,既有批判,也有继承,体现了先生科学辩证的治学态度。论文以引段订段例作为对《约注》校勘成就的考察。从对段《注》的评价和对段《注》订正条例总结两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约注》一书对段《注》的匡正。 三为总结发凡例。注重对古书义例的总结,是张舜徽先生一贯的治学方法。先生在《约注》中,往往以画龙点睛的形式来对许书或文字规律进行分析总结,抽绎条例。这些条例涉及到许书说解字义惯例、文字音声之理、文字形体、文字起源、古书产生、许书传写致误之由等方面。我们把在《约注》中最常见的条例总结下来,以此来考见张舜徽先生对于发凡起例的重视。 四为引证方俗例。张舜徽先生重视运用湖湘方言和古风旧俗、人生经历等人类学资料来研究文字。在《约注》一书中,处处可见先生用五方殊音、古今贯通的方法来研究《说文》。我们对该书这方面的成就给予总结,可借此探知先生恢弘的治学理路。 总之,本文希望通过以上论列,能够对《约注》一书,进而对张舜徽先生本人的语言文字学成就有所发明和揭表。本人深信,当后人在试图领会古老的汉字所记载的传统文明时,《约注》作为一部沟通古今、融会贯通的巨著,必将产生长久而深远地影响。
【关键词】:《说文解字约注》释例 双声推衍例 文本校勘例 发凡总结例 引证方俗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61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一、绪论13-22
  • (一) 对《说文解字约注》释例的意义13-14
  • (二) 前人在这方面研究的状况14-15
  • (三) 张舜徽先生及《说文解字约注》的成书15-20
  • (四) 探寻《约注》大例形成渊源所遵循的原则20-22
  • 二、《说文解字约注》释例一——双声推衍例22-41
  • (一) 张舜徽先生双声推衍理论溯源22-30
  • 第一、许、郑的导源之功22-24
  • 第二、宋人右文之说的借鉴24-25
  • 第三、以钱、王为代表的清儒的直接影响25-29
  • 第四、张舜徽先生本人的小学实践29-30
  • (二) 张舜徽先生双声推衍理论的主要观点30-33
  • 第一、古今语言之变,由于双声者多,由于叠韵者少30-31
  • 第二、“六书”中的转注就是指的双声相衍31-32
  • 第三、古人声宽,五音同类通转最多,异类通转轨迹也很普遍32-33
  • (三) 《约注》对双声推衍的运用33-41
  • 第一、用声转进行解释的一些术语34-37
  • 第二、总结声转的一些规律37-41
  • 三、《说文解字约注》释例二——文本校勘例41-63
  • (一) 张舜徽先生校勘学思想的形成41-44
  • (二) 《约注》校勘所用的材料44-49
  • 第一、金文、甲文44-45
  • 第二、敦煌唐写本残卷45-46
  • 第三、类书、音书、古注46-47
  • 第四、清人文集、笔记、今人考证的成果47-48
  • 第五、历代载集、字书48
  • 第六、唐宋以来如大、小徐、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他研究《说文》者的成果48-49
  • (三) 《约注》校勘成就的考察——引段订段例49-63
  • 第一、对段《注》的评价49-52
  • 第二、对段《注》订正条例总结52-63
  • 四、《说文解字约注》释例三——总结发凡例63-72
  • (一) 发凡总结是张舜徽先生一贯治学的方法63-64
  • (二) 《约注》对于许书及相关事物的发凡起例64-72
  • 第一、许君释义条例总结64-66
  • 第二、许君音读条例总结66-67
  • 第三、许君说解字形例67-68
  • 第四、张舜徽先生在《约注》中发凡的文字音、形、义之例68-72
  • 五、《说文解字约注》释例四——引证方俗例72-84
  • (一) 张舜徽先生重视运用湖湘方言来解说文字72-74
  • (二) 张舜徽先生注重用古风旧俗、人生经历等无字书来研究文字74-84
  • 六、结语84-87
  • 参考文献87-90
  • 致谢90-9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林;张舜徽先生历史文献学成就述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侯立睿;;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的编辑思想[J];编辑之友;2009年06期

3 黄建中;文字、声韵、训诂之学是研究本国文史之学的基础──纪念张舜徽先生逝世5周年[J];古汉语研究;1998年03期

4 赵丽明;古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年01期

5 武少民;张舜徽论清代学术[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02期

6 李华斌;鲁毅;;《广校雠略》在张舜徽学术著述中的地位[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02期

7 韦顺莉;论张舜徽先生的治学观[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8 王建辉;;张舜徽先生[J];出版广角;1997年04期

9 阮忠;;清代儒林苑囿里的问学门径(上)——读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J];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05期

10 阮忠;;清代儒林苑囿里的问学门径(下)——读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J];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牛尚鹏;《说文解字约注》同源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说文解字约注》释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71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