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辛笛诗歌的中和之美

发布时间:2017-05-20 16:15

  本文关键词:论辛笛诗歌的中和之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辛笛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是一位重要而特殊的诗人。不仅是诗坛活动家,如果没有他的大量资金鼎力相助,就没有今天新诗史上的“九叶”诗派,而且是著名诗人,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出版诗集《珠贝集》(与其弟合著),40年代出版《手掌集》,这两本诗集非常受当时青年的珍爱,且曾影响过叶维廉、屠岸、潘颂德、梁秉钧(香港)等著名学者、诗人。他既有诗人的敏感,又有着豁达、兼容的胸襟:主要体现于其诗歌中,情感呈现出冲淡、真挚的中和之美特征。他还曾两度搁笔隐退,脱离诗坛,且80年代“归来”后改写旧体诗为主。 对于这样一位重要而特殊的诗人,以及他优美蕴藉的诗作,我们的现代文学史以及新诗史却把他简单化了:要么只是把他看做九叶诗派的一个符号,要么仅是提及他诗作的某些名句。当下读者没有像熟知穆旦、郑敏那样了解辛笛。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本论文从他30、40年代的诗歌作品切入,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挖掘他现代诗歌情感抒发力度的把握与控制,发现其内在的中和之美的审美价值。在此基础上,论文主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体会传统中和之美的内涵,探究诗人诗中呈现这种审美特征的渊源,感受诗人深厚的国学根基。 第二部分,论述辛笛诗歌侧重个人感受,诗作中呈现出“哀而不伤”的情感流变历程,体会诗人内心细腻、多变的哲思。 第三部分,分析辛笛诗歌中的家国之忧和生命之痛,感受诗人在血与火的环境中“怨而不怒”的温柔敦厚的抒情气度。
【关键词】:辛笛 中和 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引言6-7
  • 一、中和之美的内涵、特征及呈现原因7-14
  • (一) 中和之美的内涵、特征7-10
  • (二) 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10-14
  • 二、哀而不伤14-23
  • (一) 以理节情的感怀美14-18
  • (二) 悲乐情感的流变18-23
  • 三、怨而不怒23-34
  • (一) 怨藏于不怨之中23-28
  • (二) 不怨之怨28-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申我;“温柔敦厚”论[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张国庆;再论中和之美[J];文艺研究;199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论辛笛诗歌的中和之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82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3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