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20 17:08
  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中国人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积累、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有的文化表现,记录着人们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情感模式和价值诉求,但当今社会由于孝文化教育的缺失,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西方思潮的影响,使孝文化面临不少困境。辩证的分析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价值,汲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在当代语境下对孝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意义。从先秦时期孝文化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汉代时期“以孝治天下”到宋明至清末孝文化的加速发展,直至近现代对孝文化的践行与弘扬,认识传统孝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探求其最基本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促进家庭关系和谐和增强社会稳定性三个方面,提出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措施。以使中国传统孝文化在当代依然以其独有的魅力延续着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中国传统孝文化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孝
        2.1.2 孝道
        2.1.3 中国传统孝文化
    2.2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思想渊源
        2.2.1 先秦儒家孝道的理论集成——《孝经》
        2.2.2 汉代孝道与天道的融合——《礼记》
        2.2.3 《论语》中的“孝”思想
    2.3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基本思想解读
        2.3.1 个人立德之本——“夫孝,德之本也”
        2.3.2 家庭代际关系的原则——“善事父母”
        2.3.3 家国同构的精神本位——“孝慈,则忠”
        2.3.4 社会人际关系建立的精神基础——“人皆可以为尧舜”
    2.4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
        2.4.1 先秦时期的孝文化理论体系构建
        2.4.2 汉代时期的“以孝治天下”
        2.4.3 魏晋隋唐时期的孝文化异化
        2.4.4 宋明至清末时期的孝文化深化
        2.4.5 近现代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3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3.1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现实困境
        3.1.1 “孝”观念的淡化
        3.1.2 “空巢”老人现象严重
        3.1.3 市场经济对传统孝文化的冲击
    3.2 中国传统孝文化现实困境的原因分析
        3.2.1 孝文化教育的缺失
        3.2.2 家庭结构的变化
        3.2.3 经济基础的改变
        3.2.4 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
4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4.1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积极方面
        4.1.1 有助于解决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问题
        4.1.2 有助于建立和睦的家庭
        4.1.3 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2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局限性
        4.2.1 人格不平等的愚民性
        4.2.2 “无违”观念对亲子关系造成的消极影响
        4.2.3 “移孝作忠”的负面影响
    4.3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重要意义
        4.3.1 弘扬孝道,赡养老人
        4.3.2 修身养性,融合家庭
        4.3.3 报国敬业,凝聚社会
5 当代中国践行传统孝文化的实现路径
    5.1 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5.1.1 加强个人自我保护意识
        5.1.2 强化青少年的孝德教育
    5.2 促进家庭关系和谐
        5.2.1 继承传统敬亲思想
        5.2.2 建立新型亲子关系
        5.2.3 加强子女的感恩教育
    5.3 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5.3.1 加强法律保障
        5.3.2 加大宣传力度
        5.3.3 凸显时代特色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8654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8654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a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