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唐文治家族研究(1841-1954)

发布时间:2017-06-11 05:11

  本文关键词:唐文治家族研究(1841-1954),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太仓唐文治家族三代人在1841—1954间的历史,包括受教育内容、职业选择、婚姻关系以及思想观念。这三代人是:父亲唐受祺、唐文治本人、唐文治的三个儿子唐庆诒、唐庆增、唐庆永。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简略描述唐文治的先祖在1644—1840间的生活状态。唐家原籍南京,因明末战乱迁居太仓。太仓是清代江浙漕粮北运的起点,唐家属于卫籍,由于卫籍需要承担漕运,这决定了家族需要承担漕运。此外,唐家在牙行和布业经营上也有史料记载。这些构成了唐家在这个时间段的经济生活,此时唐家过着较为稳定安逸的生活。 第二部分,唐受祺出生于1841年,此时家道中落,家族希望唐受祺在科举仕途上能够有所作为,但唐受祺不能如家族所愿。1865年,唐受祺获得恩贡身份后,既未继续攻科举,也没有重振家族衰落的商业,而以塾师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唐受祺在其塾师经历中培养了两名进士(1892年的唐文治和1894年的吴敬修),并以此为耀。1892年,儿子唐文治中进士后,唐受祺随其居住北京,生活重点也随之发生转变,不再做塾师,开始参加到编辑古人遗集、集资助赈的活动中,并乐于此道,度过后半生。 第三部分,唐文治是唐家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这主要是由于他在科举上的成功,改变了家族的命运。1892年,唐文治中进士后未入翰林,而是直接任户部江西司主事,后任总理衙门章京、外务部榷算司、商部左侍郎,直至1906年底署理农工商部尚书。1907年2月,唐文治因丁母忧回籍,同年底经邮传部尚书陈璧推荐担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今交通大学前身)监督,直至1920年因眼疾辞职,成为交通大学历史上影响最重要的校长之一。1920年,唐文治创办了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直至病逝,奉献教育40余年。唐文治在发展自己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家族关系,除父亲获得“诰封荣禄大夫”的待遇外,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在很多事情上,也得益于唐文治。 第四部分,对于唐文治的三个儿子来说,父亲在社会上的事业,为他们提供了安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三个儿子在唐文治的安排下,接受了从小学、中学、大学或留学的教育过程。唐庆诒、唐庆增、唐庆永学成回国后,最先都是在高校中任职。他们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都能够有所施展,学以致用,比如唐庆诒是著名的英语语言学家,唐庆增和唐庆永两人共同参加了中国经济学社的创办活动,后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家族内部,他们在唐文治的安排下,择期成婚,婚后还要承担赡养家人的义务。 唐文治家族的百年发展史,既是个人奋斗影响家族发展轨迹的历史,同时也有来自社会变革带来的新因素。在中国近代史的艰难转变过程中,唐文治家族的发展经历表明:个人奋斗对家族生存状态会带来决定性的影响,另外,在一定的范围内,时代变化对个人或家族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家族 社会变迁 唐文治 唐受,

本文编号:440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40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d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