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和”之美与中国园林设计理念刍议

发布时间:2017-06-11 14:07

  本文关键词:“中和”之美与中国园林设计理念刍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进入21世纪,改革创新无疑成为社会的主潮,然而,一个成熟的、有着深厚历史沉淀的民族更不会忘记他们的传统文化,因为这是他们的根、他们的标志、他们的骄傲,诚如袁行霈先生所言:“一个民族的疆土被人用武力占领了,还可以收复;一个民族的文化被人灭绝了,或者自己抛弃了,则万劫不复。” 当世界经济驶入“全球化”快车道的时候,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与交锋也日益加剧,从而催生了文化的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面对这样一种复杂多变的局面,我们必须学会从前人那里寻找智慧,很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这其中就包括“中和精神”(《国学概要导论》)。 本文大体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简单介绍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创新点等等。 第二部分,侧重于“中和”之美的内涵解读。“中和”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它一方面强调用道德、伦理等规范艺术,倡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另一方面又注重艺术要素间的相反相成,主张通过协调相对立的艺术要素以达到辩证统一的艺术效果。当然不仅仅局限于美学内涵,同时还注重了它的社会意义。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它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宽容大度、平和安详、中庸淡定的良好心态。 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中和”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艺术特点,,较深入地阐述了儒家这一美学原则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基本规律,即园林与建造者、周边环境之间的和谐(如何既达到建造者的“目的性”又要符合“规律性”),建造者与周边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如何体现伦理等级下的人际和谐),园林与周边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如何实现均衡的环境关系),园林与建造者、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如何体现时代精神)—通过这样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探讨,以引发我们对“中和”之美的美学思考与文化思考。 第四部分,在以上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林艺术设计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中和”之美的现实意义和相关思考。 第五部分,结论。 在本选题的研究过程中,本人始终遵循导师张光兴教授的要求——“尊重传统,敬畏艺术,创新自我”。
【关键词】:中和 美学思考 园林设计理念 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986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本选题来源和背景12
  • 1.2 本选题研究目的与意义12-14
  • 1.3 本选题研究框架14
  • 1.4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14-15
  • 1.5 本选题重点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点15-17
  • 第2章 对“中和”之美的阐释17-23
  • 2.1 “中和”的解析17-19
  • 2.1.1 “中和”产生的根源17-18
  • 2.1.2 从“中”、“和”、“中庸”再到“中和”18-19
  • 2.2 “中和”之美的内涵解读19-21
  • 2.2.1 “中和”之美的原则19-20
  • 2.2.2 “中和”之美的体现20-21
  • 2.3 “中和”之美的社会意义21
  • 2.4 小结21-23
  • 第3章 “中和”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运用23-50
  • 3.1 中国古典园林与建造者、周边环境的和谐23-36
  • 3.1.1 中国古典园林与建造者的和谐23-25
  • 3.1.1.1 合目的性的体现23-24
  • 3.1.1.2 由目的性产生的园林意境美24-25
  • 3.1.2 中国古典园林与周边环境的和谐25-36
  • 3.1.2.1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大环境的和谐26-29
  • 3.1.2.2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与小环境的和谐29-36
  • 3.2 建造者、周边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36-37
  • 3.3 园林景观、周边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37-43
  • 3.3.1 主次协调的手法38-39
  • 3.3.2 对比均衡的手法39-41
  • 3.3.3 穿插有序的手法41-43
  • 3.4 建造者、园林景观与社会环境的和谐43-49
  • 3.4.1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43-44
  • 3.4.2 中国古典园林的时代精神44-47
  • 3.4.3 中国古典园林的社会功能47
  • 3.4.4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包容性47-49
  • 3.5 小结49-50
  • 第4章 “中和”之美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50-68
  • 4.1 “中和”之美的现实意义50-51
  • 4.2 现代优秀园林设计对“中和”之美的继承发展51-62
  • 4.2.1 西安大唐芙蓉园51-57
  • 4.2.2 苏州博物馆57-62
  • 4.3 不和谐的现代园林设计62-64
  • 4.3.1 南京的中山陵63
  • 4.3.2 重庆人民大礼堂广场63-64
  • 4.3.3 小结64
  • 4.4 对“中和”之美的再思考64-66
  • 4.4.1 对现代园林设计面临困境的思考64-65
  • 4.4.2 “中和”之美给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65-66
  • 4.5 小结66-68
  • 结论68-70
  • 参考文献70-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兴;;对传统“和”与“和谐”理念的解读[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陈婉;;古代“中和”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华夏文化;2006年03期

3 张锦秋;唐韵盛景 曲水丹青:长安芙蓉园规划设计[J];建筑创作;2004年03期

4 李晓庆;“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万长林;;中国古代设计艺术中的“中和思想”[J];美术大观;2006年08期

6 李宁;胡建华;张光兴;;浅析儒家“中和美”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曹林娣;论江南古典园林的人文精神[J];苏州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曹林娣;苏州园林与生存智慧[J];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夏静;;“中和”思想流变及其文论意蕴[J];文学评论;2007年03期

10 周武忠;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的形成[J];艺术百家;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淳理;美学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园居生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和”之美与中国园林设计理念刍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41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