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钱钟书与英国文学

发布时间:2017-06-16 12:05

  本文关键词:钱钟书与英国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题名为“钱钟书与英国文学”,主要还是一种“钱钟书研究”,并且区别于以往国内“钱钟书研究”的模式,试图在英国文学的背景和参照下对钱钟书的创作、学术和文人精神做一种新的相对全面一些的考察。钱钟书是40年代中国文坛上升起的一颗新星,也是兼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位名家,其创作和学术成就早在上个世纪就引起学界的重视。钱钟书的创作、学术都呈现出一种中西学的兼收并蓄,原因在于他出身于一个传统的学者家庭,国学上亦有家学渊源;正是幼年的文学熏陶,使得他具备了更为敏感的文学感悟力和更为包容的接纳心态。林译小说所激起的兴趣,让钱钟书选择了英国文学作为自己在清华和牛津的专修学业,这六年的修习对于钱钟书的创作和学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从钱钟书作为一个英国文学专业出身的学者角度而言,他与英国文学、乃至西方文学的关系就显得格外重要,研究他的创作与学术是不能撇开英国文学和西方其他国别文学的。 本文分为七个部分,即序论、正文一至四章、结语和附录。各部分之间互相关联照应,但也各具体系性和自足性。本文篇章安排和各章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序论部分,一方面是对本论题相关研究成果和问题的综述,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对选题角度和方法论上的阐述。英国文学,对于钱钟书而言是一种可能的影响,更是一种有效的参照背景。 本文第一章,有意将钱钟书的人生经历中有关英国文学研习的一段独立成章,目的即在于从钱钟书这段时间与英国文学的实际深入接触中去勘察他对英国文学的接收、消化和转化。此部分主要结合他所修习的相关课程、撰写的相关论文进行阐述。 第二章,主要是针对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与英国文学的相关作品进行的一种比照分析。这部分涉及到的英国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钱钟书已有接触和阅读的,有一部分作品还是他深入细致分析过的。本章中的中英文学比照分析,主要从作品设置的空间格局、中心人物的群体特性、喜剧精神、对话艺术与修辞潜能五个层面展开。钱钟书在很多文学问题上常能找到一条贯通中西的通道,所以,第三节则尝试对中英文学两种外源之于钱钟书的关系试做一种打通式的理解。 第三章主要探讨的是钱钟书的文学批评与英国文学批评的关系,他的文学批评呈现出对英国文学理论的一种更为直接的借鉴和参照关系。钱钟书一直很关注西方学界动态,对英国文学理论也有引介和评述,并且在实际的学术批评中也有借鉴英国文学理论,这主要以诗歌理论为主,又以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20世纪I.A.瑞恰慈、T.S.艾略特的诗学理论为重点。 第四章则跳开文学与学术文本层面的考察,回到钱钟书的现实人生,对他的文人精神做一种中英参照式的审视。首先是对中英文人精神传统的一种考察,其次的个案比较分析中主要选择了钱钟书关注比较多且与他个性气质比较接近的两位现代英国作家:A.L.赫胥黎和T.S.艾略特。
【关键词】:钱钟书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批评 文人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7.42;I561
【目录】:
  • 内容摘要5-7
  • Abstract7-9
  • 序论9-29
  • 第一节 相关研究综述9-12
  • 第二节 英国文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参照与背景12-22
  • (一) 英国文学作为一种异质的背景,有其可资参照之处12-17
  • (二) 中英文学在现实中的悠久交流史17-18
  • (三) 钱钟书的实际创作、批评与英国文学的紧密关联18-22
  • 第三节 英国文学作为一种可能的影响22-29
  • (一) 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英文化交流增多25-27
  • (二) 20世纪英国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支流被引入27-29
  • 第一章 钱钟书英国文学的学习、研究和教学29-66
  • 第一节 清华:外文系英语文学的熏陶29-50
  • (一) 清华外文系简介:师资、培养方案与英国文学方面的课程设置29-30
  • (二) 钱钟书清华外文系的老师们(吴宓、叶公超、温源宁、王文显、翟孟生、 吴可读、温德、瑞恰慈)30-48
  • (三) 钱钟书大学时代的书评和论文(1929-1933)48-50
  • 第二节 牛津:亲炙英国文学50-63
  • (一) 钱钟书在牛津的学习(1935-1937)50-52
  • (二) 20-40年代的英国文学环境52-54
  • (三) 《17、18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评述54-63
  • 第三节 从兴趣到事业的践行:归国后的教学与研究63-66
  • 第二章 钱钟书的小说创作与英国文学66-172
  • 第一节 钱钟书眼中的英国文学:智者见智66-73
  • 第二节 《人·兽·鬼》、《围城》与英国文学作品的比照分析73-162
  • (一) "小世界"的格局:沙龙+大学73-83
  • (二) 异质文化交锋中的现代"知识人"83-99
  • (三) 喜剧精神的承传与比照99-128
  • (四) 智趣+理趣:叙述语言与对话艺术分析128-147
  • (五) 修辞潜能的发掘:以反讽、比喻、通感、矛盾修辞与用典五种辞格为主147-162
  • 第三节 中英文学的贯通与钱钟书的创作(一种补充)162-172
  • (一) 钱钟书的"知识人"特写与"士人"品藻、"性格特写"162-166
  • (二) 钱钟书的创作与传统世情小说及英国风俗喜剧类作品166-168
  • (三) 钱钟书的创作与"以理入诗"的传统及"观念小说"168-172
  • 第三章 钱钟书的文学批评与英国文学(批评)172-255
  • 第一节 钱钟书对英国文学批评的引介、述评172-179
  • 第二节 《谈艺录》、《管锥编》等与英国文学(批评):邻壁之光堪借照179-243
  • (一) 模仿·节制·诗教·诗法:钱钟书与英国古典主义文学批评(以锡德尼、德莱顿、蒲伯和约翰逊为主)179-195
  • (二) 企慕·天才·忧郁·文体:钱钟书与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批评(以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雪莱为主)195-211
  • (三) 通感·意义·客观对应物:钱钟书与瑞恰慈、艾略特的诗学211-233
  • (四) 钱钟书的中英文学比较研究233-243
  • 第三节 钱钟书关于批评和创作的思考243-255
  • (一) 批评的批评——一种自觉意识243-249
  • (二) 钱钟书关于批评和创作关系的论述249-251
  • (三) 钱钟书创作与批评的互通与互补251-255
  • 第四章 从文学到现实人生英国文学参照下重审钱钟书的文人精神255-297
  • 第一节 中英"文人"的现实批判与精神追求255-270
  • (一) 中国"文人"与英国"man of letters"之内涵255-261
  • (二) 钱钟书与英国文人关于人性及社会的批评261-270
  • 第二节 钱钟书的文人精神分析270-297
  • (一) “文人”与“学者”的纠结:钱钟书的“学者”定位与“文人”理想270-277
  • (二) 钱钟书与20世纪英国文人的比较(以A.赫胥黎、T.S.艾略特为主)277-297
  • 结语297-302
  • 附录:钱钟书年谱(1910-1998)302-309
  • 参考文献309-318
  • 后记318-320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新河;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钱钟书与英国文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5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55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