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章太炎医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7 04:08

  本文关键词:章太炎医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章太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他治学严谨,涉猎广泛,在经学、诸子学、文字学、音韵学、文学、史学、哲学、佛学、医学上都有很大的成就,是现代中国学术的先驱,他的许多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广泛。章太炎的医学思想,与其政治、哲学思想相比较,仅仅是其余绪,但他支持中医学发展、重视中医学研究、倾心中医学教育,对中医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近代中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综观近年来的文献,对章太炎医学思想的研究相对其它方面来说较为落后,他的医学思想“不仅没有得到发扬光大,反而日趋湮没”(《章太炎全集·卷八》前言),这与他对中医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成比例的。 基于此,本文对章太炎的医学思想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归纳、阐释,并评价其医学思想,,以明确章太炎在近代中医史上的地位和对中医学的贡献。 第一章,分析章太炎的医学思想渊源。本章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是考察家庭、师承、人格、社会经历对其医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章太炎受家庭的熏陶,先哲们的范例与教育,从小便对医学产生了兴趣,这是他从事医学研究的动力与源泉。俞樾、仲昂庭等几位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影响他从医的直接因素。章太炎具有传统的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价值取向,又具备特立独行、朴实率真的性格特征,他一生经历丰富,阅历广博,这是他独到医学思想产生的内在和外在基础。特别是他的一些医学经历,成为其医学思想形成的直接来源,使其医学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特色。 二是通过综述章太炎总体的治学思想来分析其医学思想产生的根基。章太炎的治学思想是一个极其庞大的体系,无论是文字学、史学、佛学还是他的经学、子学、社会学等,他都能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多维关照的方法,不拘于旧法,以别具一格的视角,针对现实加以思考与研究,大胆地进行打破、比较、借鉴、重构,以弘扬国粹。这些给他的学术思想打上了章太炎式的独特烙印:重在推陈出新,促进发展;强调文化的功用与实践;倡导学术研究的精审与确实;采纳中西对比、多维关照的研究方法;注重独立之学术精神。同时也成为章太炎医学思想形成的根基和养分。 第二章,论述章太炎的医学经历。本章结合章太炎的医学论著与他的医事活动,将其医学研究经历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并简要概述,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与阐释章太炎的医学思想。 第一阶段:1898年~1920年。此期为章太炎医学研究的奠基时期,章太炎提出了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以及主要方向和方法。 第二阶段:1921年~1925年。章太炎脱离《内经》经脉学说,专门致力于阐述《伤寒论》,是通过《伤寒论》的研究,以指导和提高外感病的临床治疗。 第三阶段:1926年~1935年。此期,章太炎医学研究的重点由具体问题转
【关键词】:医学思想 章太炎 中医学 中医考据 伤寒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249
【目录】: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5
  • 绪论15-20
  • 第一章 章太炎医学思想渊源20-36
  • 1 家风、师承、人格、社会经历20-25
  • 1.1 家风20-21
  • 1.2 师承21-24
  • 1.3 人格24-25
  • 1.4 社会经历25
  • 2 治学思想25-35
  • 2.1 语言文字学27-29
  • 2.2 史学29-30
  • 2.3 经学30-31
  • 2.4 诸子学31-32
  • 2.5 文学32
  • 2.6 佛学32-33
  • 2.7 进化论33-34
  • 2.8 社会学34-35
  • 小结35-36
  • 第二章 章太炎医学研究历程36-52
  • 1 第一阶段(1899年~1920年)36-39
  • 1.1 医学研究概况及背景36-37
  • 1.2 主要医学观点37-38
  • 1.3 治学思想演进38-39
  • 2 第二阶段(1921年~1925年)39-44
  • 2.1 医学研究概况及背景39-40
  • 2.2 主要医学观点40-42
  • 2.3 治学思想演进42-44
  • 3 第三阶段(1926年~1935年)44-49
  • 3.1 医学研究概况及背景44-47
  • 3.2 主要医学观点47-48
  • 3.3 治学思想演进48-49
  • 4 一九三六年后发表以及未刊稿49-50
  • 4.1 医学研究概况及背景49
  • 4.2 主要医学观点49
  • 4.3 重要治学思想49-50
  • 小结50-52
  • 第三章 章太炎中医学术思想研究(上)52-69
  • 1 章太炎中西医比较、融会研究52-60
  • 1.1 比较中西优劣52-54
  • 1.2 尝试中西融会54-59
  • 小结59-60
  • 2 章太炎对中医的学术评价、理论反思和发展探索研究60-69
  • 2.1 对中医学术的评价60-63
  • 2.2 对中医理论的反思63-66
  • 2.3 对中医学术发展的探索66-68
  • 小结68-69
  • 第四章 章太炎中医学术思想研究(下)69-103
  • 1 章太炎《伤寒论》思想研究69-90
  • 1.1 《伤寒论》整理和注家优劣研究69-70
  • 1.2 伤寒温病研究70-74
  • 1.3 六经研究74-83
  • 1.4 经方研究83-86
  • 1.5 《伤寒论》研究方法86-87
  • 1.6 章太炎《伤寒论》学术研究的实效性、兼容性特色87-88
  • 小结88-90
  • 2 章太炎时病治疗学思想研究90-103
  • 2.1 治疗时病的药物研究90-93
  • 2.2 时病的病因和治则93-94
  • 2.3 统一时病病名之尝试94-95
  • 2.4 时病治疗的研究思想95-99
  • 2.5 几种重要时病的论治99-102
  • 小结102-103
  • 第五章 章太炎中医考据学思想研究103-126
  • 1 章太炎中医考据学内容103-119
  • 1.1 脉法考103-104
  • 1.2 中医之精神情志与脑相关考104
  • 1.3 药物异同考104
  • 1.4 对中医微生菌名称考104
  • 1.5 人物事状考104-106
  • 1.6 文献考证106-111
  • 1.7 八段锦考111
  • 1.8 字词考111-112
  • 1.9 史略考112
  • 1.10 方剂权量比例考112-118
  • 1.11 病名考118-119
  • 2 章太炎中医考据学方法119-124
  • 2.1 审定文献,据证推理119-120
  • 2.2 梳理脉络,澄清源流120
  • 2.3 考定异同,比较善伪120
  • 2.4 考证字词,诠释字义120-121
  • 2.5 审核内容,明其舛错121
  • 2.6 多维对照,正其名实121
  • 2.7 聚类分析,求其近似121-122
  • 2.8 数学演算,实际推断122-124
  • 小结124-126
  • 第六章 章太炎医学实践研究126-131
  • 1 医案126-128
  • 2 医话128-130
  • 2.1 论骨蒸五劳六极128
  • 2.2 论治猩红热128-129
  • 2.3 论对口疽129
  • 2.4 论肠伤寒下法129
  • 2.5 论少阴寒证厥利、便脓血治法129
  • 2.6 论热厥治用大柴胡汤、白虎汤129-130
  • 2.7 论以下救下130
  • 小结130-131
  • 附录:章太炎论治精神、神经疾病经验131-133
  • 结语133-141
  • 1 章太炎医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33-136
  • 1.1 章太炎医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33-134
  • 1.2 章太炎医学思想的特点134-136
  • 2.章太炎在近代中医史上的地位136-140
  • 2.1 国医学问之大家136-137
  • 2.2 国医革新之导师137-140
  • 2.3 国医教育之先驱140
  • 3 本论文的创新点140-141
  • 参考文献141-149
  • 致谢149-150
  • 个人简历15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仝小林;彭智平;焦拥政;张家成;刘峰;周强;;中药“散”的研究概况与述评[J];中医杂志;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章太炎医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7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57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