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之争检讨

发布时间:2017-06-23 12:20

  本文关键词:“国学”之争检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从国学概念的缘起与属性、新世纪国学概念的新认识及有关国学价值的争论等三个方面,疏理了有关国学概念、国学价值的四类错误判断。在事实判断和学理论证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华"国学",从微观角度、个别部分来看有其糟粕,需要扬弃;但从宏观角度、整体来看是中华民族生存至今的活水源头、命脉根系,具有永恒生命力,绝不应该被否定、遭抛弃,否则中华民族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
【关键词】国学 传统文化 新世纪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当前的“国学”之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概念之争,即这一概念内涵是什么;二是价值之争,即“国学”在当代社会有没有弘扬的必要。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就当前的“国学”之争作一梳理与分析,以就正于方家。一“国学”概念的缘起与属性对于“国学”概念,我们首先应该确定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涛;;传统文化研究的立场、态度和方法[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4期

2 袁行霈;;国学的当代形态与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10期

3 李宗桂;;国学与时代精神[J];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4 ;国学不是一个圈[J];国学;2007年03期

5 陈斐;;国学与国家文化安全[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2期

6 孙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J];孔子研究;1995年04期

7 孙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讨论会观点综述[J];理论前沿;1995年15期

8 何书彬;;国学“户口”论战[J];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2010年01期

9 柴剑虹;;“大国学”与民族文化交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初春;王楠;;国学的平民化[J];炎黄纵横;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滢;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4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媛媛;张小平;;谈色生“辉”——论中国五色的象征意义[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韦英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金英;;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以安顺屯堡文化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东阳;高申春;;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意义[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黄学良;;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尽心;国学热:“乍暖”是否“还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2 顾家宁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也谈国学争鸣的历史论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李爽;“特色中华国学”溢彩鹤乡[N];盘锦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瑞英;国学研究论坛呼吁汉字传承必须保持稳定[N];光明日报;2009年

5 林存光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也论国学研究的态度、立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一鸣;万万不能化“神奇”为“腐朽”[N];南方周末;2010年

7 记者 张微;第二次“国学研究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整理 戴金波 邓梦军;国学=中国古典学[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潇潇 张飞岸;宽正·沉潜·广大·高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吴娜;“大国学”的期待[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金忠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海英;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刘秀俊;“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D];山东大学;2010年

6 东e

本文编号:475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75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